【9】 你要学会选择
我记得爸爸常说一句话,人生重要的选择其实就那么几个,要把这些选择做对,人生也差不了多少。每次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我不是非常明白。重要的选择,不就是上什么样的学?找一个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么?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呢?直到我终于明白了选择和背后的深意。
1. 选择是一项需要耗费精力的活动,抓大放小,好刀用到关键地方。
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做的每一项选择都需要大脑进行分析和论证。但是这种分析和论证是非常消耗大脑的能量的。我们人类的大脑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非常聪明。如果说他感到一丝一毫的能量危机,那马上进入停机状态。人的选择力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你为了买一把刀具,或者去吃什么饭,而耗费了大量的脑细胞。那真正需要你做决断的时候,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去分辨哪些事项是真正重要的,需要你去思考和行动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去研究和论证,一些普通的决策做到OK就可以了。
2. 没有完美的选择,什么都想要,其实是缺乏选择判断力的表现。
李笑来的文章中说了一个例子,为什么有些人是剩男剩女,因为比如他在容貌上要求80分、工作上要求80分、家庭上要求80分,但是加总在一起这个概率就会大大降低。选择没有兼有的,在人生的一些重大的事情上,比如择偶,比如工作。任何一个选择都承担着相应的后果。就像刘润商学院里面说的,你必须有一个底线标准,质量、时间等等,一个等边三角形,不能够是没有一个边是固定的,否则永远无法固定。我曾经是一个选择恐惧症患者,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我要买人生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当时对于一个家境并没有很好的我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务支出。我从大二上一直考察到了大二下,足足一年的时间,以至于后来室友们都不想问我,什么时候我可以下决心去买这个电脑。最终我选择了IBM的小黑。但是这段经历,让我对于选择这件事情产生了恐惧心理,一旦觉得要开始研究一件事情比较价格,我自己就恶心的想要吐血。
为什么当时的我,总是下不了决定。那是因为,我在各个方面都想要好,价格想要低,质量要高,外观要美,这样的电脑几乎是很难找到的。在我们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其实是我们用众多的要求掩盖了思维懒惰的事实。
你必须,而且一定要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你价值观决定的,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不是朋友、不是亲戚、不是同学的推荐,而是你自己的选择。在这个标准诞生之前,你需要去仔细思考、比较、研究,寻找规律。但是一旦你做了这个选择,那就一定要承担这个选择背后的结果。这是客观事实。在选择面前停滞不前,其实是懦夫的表现。
3. 行行都可以出状元,但是速度和效率并不相同
我们常常用一句话去自我欺骗选择的重要性,那就是对的人,会把错的事情变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过程中,你已经付出了额外的时间、成本、精力。这些所谓的弯路,就是你做选择时候缺少思考要付出的代价。这和投资非常类似,在投资中,你要去看这个行业的赢利点在哪里,进入壁垒是否高,行业的平均水平如何。比如,如果选择一个靠劳力谋生的行业,那么其实你的可替代性非常高,需求也是固定的,那可以想见,哪怕你每天都在奋斗,这种奋斗的对价也不会非常高。但是,如果你选择金融行业,或者说涉外业务,在这个行业中需求是逐渐上升的一个态势,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人才是非常少的,那你付出同样的努力,在工作上换来的对价就迥然不同。农民并不是不努力,是这个行业决定了,他的利润只能是在这样的一个区间中波动。
4. 你以为自己足够独立,其实从众是你的本能
我们常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面,是多个人在不停的斗争,这里面有你的亲密朋友,你的父母,你的配偶,甚至是你的孩子。因为你与他们的亲密关系,在大脑中你会认同他的做法,也会不自觉的仿效。因此,很可能和一个抱怨的人呆久了,你也变得抱怨;和一个敏感的人接触长了,你也变得敏感。关键是,这一切可能是在你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选择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尤为重要,你可以去培养一个氛围,将一种自己想要做的行为作为这个群体的价值观,这样,选择和他们在一起,会每天影响你去做同样的事情。
选择真正重要的事情,锻炼自己的选择力,在每一次选择面前都列举出需要考虑的因素,找到你自己真正看中的那个不能改变的一边,然后去尽可能优化另外两个边。这就是选择的逻辑。
1. 选择是一项需要耗费精力的活动,抓大放小,好刀用到关键地方。
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做的每一项选择都需要大脑进行分析和论证。但是这种分析和论证是非常消耗大脑的能量的。我们人类的大脑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非常聪明。如果说他感到一丝一毫的能量危机,那马上进入停机状态。人的选择力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你为了买一把刀具,或者去吃什么饭,而耗费了大量的脑细胞。那真正需要你做决断的时候,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去分辨哪些事项是真正重要的,需要你去思考和行动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去研究和论证,一些普通的决策做到OK就可以了。
2. 没有完美的选择,什么都想要,其实是缺乏选择判断力的表现。
李笑来的文章中说了一个例子,为什么有些人是剩男剩女,因为比如他在容貌上要求80分、工作上要求80分、家庭上要求80分,但是加总在一起这个概率就会大大降低。选择没有兼有的,在人生的一些重大的事情上,比如择偶,比如工作。任何一个选择都承担着相应的后果。就像刘润商学院里面说的,你必须有一个底线标准,质量、时间等等,一个等边三角形,不能够是没有一个边是固定的,否则永远无法固定。我曾经是一个选择恐惧症患者,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我要买人生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当时对于一个家境并没有很好的我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务支出。我从大二上一直考察到了大二下,足足一年的时间,以至于后来室友们都不想问我,什么时候我可以下决心去买这个电脑。最终我选择了IBM的小黑。但是这段经历,让我对于选择这件事情产生了恐惧心理,一旦觉得要开始研究一件事情比较价格,我自己就恶心的想要吐血。
为什么当时的我,总是下不了决定。那是因为,我在各个方面都想要好,价格想要低,质量要高,外观要美,这样的电脑几乎是很难找到的。在我们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其实是我们用众多的要求掩盖了思维懒惰的事实。
你必须,而且一定要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你价值观决定的,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不是朋友、不是亲戚、不是同学的推荐,而是你自己的选择。在这个标准诞生之前,你需要去仔细思考、比较、研究,寻找规律。但是一旦你做了这个选择,那就一定要承担这个选择背后的结果。这是客观事实。在选择面前停滞不前,其实是懦夫的表现。
3. 行行都可以出状元,但是速度和效率并不相同
我们常常用一句话去自我欺骗选择的重要性,那就是对的人,会把错的事情变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过程中,你已经付出了额外的时间、成本、精力。这些所谓的弯路,就是你做选择时候缺少思考要付出的代价。这和投资非常类似,在投资中,你要去看这个行业的赢利点在哪里,进入壁垒是否高,行业的平均水平如何。比如,如果选择一个靠劳力谋生的行业,那么其实你的可替代性非常高,需求也是固定的,那可以想见,哪怕你每天都在奋斗,这种奋斗的对价也不会非常高。但是,如果你选择金融行业,或者说涉外业务,在这个行业中需求是逐渐上升的一个态势,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人才是非常少的,那你付出同样的努力,在工作上换来的对价就迥然不同。农民并不是不努力,是这个行业决定了,他的利润只能是在这样的一个区间中波动。
4. 你以为自己足够独立,其实从众是你的本能
我们常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面,是多个人在不停的斗争,这里面有你的亲密朋友,你的父母,你的配偶,甚至是你的孩子。因为你与他们的亲密关系,在大脑中你会认同他的做法,也会不自觉的仿效。因此,很可能和一个抱怨的人呆久了,你也变得抱怨;和一个敏感的人接触长了,你也变得敏感。关键是,这一切可能是在你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选择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尤为重要,你可以去培养一个氛围,将一种自己想要做的行为作为这个群体的价值观,这样,选择和他们在一起,会每天影响你去做同样的事情。
选择真正重要的事情,锻炼自己的选择力,在每一次选择面前都列举出需要考虑的因素,找到你自己真正看中的那个不能改变的一边,然后去尽可能优化另外两个边。这就是选择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