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洋的“如画” | 本来艺术家 · 包洋
![]() |
包洋的“如画”
文/陈思建
十年前初涉“如画(picturesque)”的艺术史概念,时正研读贡布里希氏的《艺术发展史》(中文版),据《艺术发展史》第十九章所描述的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的风景画,贡布里希写到“正是克劳德首先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自然的崇高之美,在他去世后几乎有一个世纪之久,旅行者习惯于按照他的标准去评价现实世界中的一片景色。”
![]() |
《灵隐》 布面油画 100cm×120cm 2016 |
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随后的描述:“如果那个地方使他们联想起洛兰的景象,他们就会认为那个地方美丽,坐下来野餐。一些富有的英国人甚至进而决定把他们称为已有的那一块自然景色,即他们地产上的园林,防照克劳德的美丽的梦境加以改造。
![]() |
《江行初雪 NO.1》 布面油画 120cm×150cm 2 |
就这样,许许多多大片的英国美丽的乡村实际上应该加上这位定居在意大利、奉行卡拉奇方案的法国画家的签名。”贡氏笔下,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如画”的景与物的上下文,当然必须说明贡氏应该有其所指的。不同的绘画作者要描绘“如画”风景,或照见图景暌隔,或可照见彼此想象。
![]() |
《崂山 NO.2》 布面油画 80cm×120cm 2016 |
依常例,我们要回顾中国油画是西方艺术东渐的产物,东渐的中心是绘画媒介材料的引进,遂引起绘画技术、审美的规定和探讨,当然,也有不少争执,正是东西方不同文化心境的反响。
![]() |
《蝶恋·江南春 NO.21》 布面油画 80cm×120cm |
于是近些年,油画的“民族化”是很受关注的诉求,能不说是固有的“自尊”心境的作用。另一派追求“观念”——现代绘画中隐形却实在的“观念”,无时不刻在场,竟然使得色彩在当下艺术图像中颇有缺失,无意中使得艺术写作中不断借用水墨艺术的批评术语,如笔触形容为“写意”、如使用“意象”这样纯粹文学批评的术语,这样借用不免遭尴尬、费唇舌!
![]() |
《蝶恋·江南春 NO.22》 布面油画 60cm×80cm |
当然乏善可陈的思想不可能表出“观念”,只讲观念亦不能掩盖技巧的贫弱,二者的互为表里,其实是以作者为主体。画家需求得技巧与思想的匹配,这是本文的旨要之一,关注特定作者的特别之处及其“特殊”的意义。
![]() |
《蝶恋·江南春 NO.26》 布面油画 60cm×80cm |
我更感兴趣则是有法国十七世纪风景画大师克劳德·洛兰“签名”的风景该怎样塑造观者的眼睛,尤其对于异域的观者而言,“如画”是本土的实际景致,还是已有成例的追摹。
![]() |
《蝶恋·江南春 NO.27》 布面油画 60cm×80cm |
这个话题遂引出本文的题目中的作者包洋,一系列近期的写生风景。观看包洋的画作,他是不太执着于观念的,或者他摈弃太乌有的观念,或他更多是以写生作画为乐趣的,这种乐之的心境是古典传统的重要一面,“在乡间漫游的人对眼前的景物油然而生喜悦之情”,这种通感,是东西方艺术都未曾暌隔的,因其表达了人性的趋同,和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真正的功能,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人们可凭借壁上的“游观”,顿生些许现实生活的疏离。
![]() |
《蝶恋·江南春 NO.30》 布面油画 60cm×80cm |
另一方面,包洋的“如画”,这一系列风景画的主调——江南的色彩,这与之前读过吴冠中先生关于艺术起步的思考文字不谋而合,“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我自己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我艺术道路的起步。”
![]() |
《蝶恋·江南春 NO.32》 布面油画 60cm×80cm |
在知晓其画的观者看来,这并非可此可彼的文字游戏,它是特定的江南景物与特别的文化心境的生发,江南主调不仅是无数吟咏唱和的主题,更是可感受的艺术作品,更多是表现在图像的取径,亦通往自然或者通往自然的阐释,这即是说“如画”是接续或呈现哪位大家笔下的江南风景。
![]() |
《蝶恋·江南春 NO.33》 布面油画 60cm×80cm |
简言之,包洋的艺术起步正是在江南风景中“受训”的眼睛,这是他笔下的“如画”接续了他生活其中的文脉。他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阶段则求学于南京师范大学,两所不同风格的院校,不同学脉背景下,可书之处是包洋作为年轻艺术学子的取径。南京艺术学院苏天赐先生的画中江南是微雨古渡,是杨柳春风,是绿遍池塘,是明净的倒影,纯粹是诗的艺术。
![]() |
《蝶恋·江南春 NO.34》 布面油画 60cm×80cm |
我又亲耳听过南艺张友宪教授说起南京师范大学徐明华教授的色彩,说起徐教授色彩的“润”度与印象派油画原作的媲美之处,江南的“润”彩,也好令人心向往之。
![]() |
《蝶恋·江南春 NO.35》 布面油画 60cm×80cm |
我猜想包洋一定对两个前辈的作品感同身受,他背起画材走入乡间、徜徉原野,捕捉和描绘景物在空气中细微的色彩变化,他的眼睛或不时闪现前辈大家的作品,他的心灵或浸润着诗的情意;我观看包洋画中的主调亦是多彩色的灰调,他还在探索,还在不停地写生,于是他的灰调是眼前自然景物的提炼,是多样地同一,不确定却绝不单调,不时的跳跃着;我期望包洋要直觉地不受理性的控制,去审视自然,倾听万物生长,留下时间的痕迹,由此道路形式、观念、风格等等自然会来到笔下,因画者的生命最终还是取法于自然,这种自然亦只能经由呈现自然的心境而得。
![]() |
《蝶恋·江南春 NO.36》 布面油画 60cm×80cm |
可喜的是,这种取径在交汇时会涌出很多“同题”的例子,包洋或还有许多同道,许多同样对江南风景抱以特别兴趣,于是相约!“写生去”,这是笔者最常听到包洋说的一句话,犹如他的性格,直率而爽朗。
![]() |
《江行初雪 NO.4》 布面油画 60cm×80cm 201 |
因我于油画是纯粹的外行,本文仅仅表达我个人对于油画风景的一些个人角度的观看,虽蒙包洋兄不弃和他的大作一起发表,但文责还是得声明是文章作者本人担负。只是能得以近切地关注包洋的风景写生,我亦乐为之欣赏,乐为之映照着自然的“如画”。
![]() |
《崂山 NO.6》 布面油画 60cm×80cm 2016 |
附注:如画(the Picturesque),一条把建筑构件、图画组成部分、雕塑构图或园林布局安排得不规则却娱悦人的原则(如克洛德·洛兰(Claude Lorrain)和普桑(Poussin)的绘画所示)。 尤弗戴尔·普赖斯(Uvedale Price)在他的《论如画与崇高、优美的异同》(《An Essay on the Picturesque,as Compared with the Sublime and the Beautiful》1794年)一文中首先确立了这一名称。词条摘自[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 著,范景中主编,殷企平 严军 张言梦译《艺术词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P156.
![]() |
《河滩》 布面油画 60cm×80cm 2016 |
![]() |
《静》 布面油画 60cm×80cm 2016 |
![]() |
《秋雨》 布面油画 60cm×80cm 2016 |
![]() |
《松》 布面油画 60cm×80cm 2016 |
▼包洋
包洋,1983年生,江苏连云港人,现居江苏常州。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工作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讲师
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专业 学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画专业 艺术硕士MFA
作品发表于《艺术百家》、《大美术》、《旅游时尚》多家杂志媒体。
2016年 溧阳印象——油画家溧阳写生首届作品展 溧阳市美术馆
2016年 新象——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第一回 独墅湖艺术中心
2016年《气象》意大利第五届WA.RT当代艺术总体展 佛罗伦萨 美第奇宫
2016年《溧阳黄金茶厂》首届江苏青年油画展 入选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2015年《日落-印象-江南》“时代风华”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
2015年《岁月有痕》首届写生中国会员展
2014年《1972连云港码头》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5次新人新作展 入选 宿迁博物馆
2013年《走进新时代》 “时代风华”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 入选
——————————
本来艺术的发展需要全国艺术家的支持,未来,本来艺术也是全国艺术家最好的发声平台,期待与每一位艺术家的交流。
感谢您对本来艺术的支持,本来艺术将竭诚为您服务。
“本来艺术”面向全国书画名家题名活动还在继续……
【文字】本来艺术
【征集活动联系人】马劲
本来艺术 | 书画 · 艺术 · 收藏
最 接 地 气 的 书 画 自 媒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