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老建筑
查看话题 >一个休学旅行,在深山修古村的过程中寻找自我的故事
Choose your future.
选择你的未来。
Choose life.
选择生活。
But who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但我是谁啊?我会想去做那些事情?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th. else.
我选择不选择生活:我选择其他东西。
And the reasons? There are no reasons.
理由?没有理由。
Who need reasons when you've got heroin?
有了海洛因,谁还需要理由呢?
——《猜火车》
我的生活没有海洛因,只有选择。
我选择了换个方式活下去。

为什么?
故事要从我高考之前说起。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服装设计。选择这个专业时,除了觉得“以后想穿什么样就设计什么样,很好玩”以外,没有任何关于未来的雄心壮志。
上了大学后,课程纷繁复杂,现实也与我当初的想象也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在每次的专业课作业上,我也只不过为了完成作业而漫不经心地混学分,只等毕业的一纸文凭。
我独来独往、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他人交流,觉得没有人可以懂我。那时候的我很卑微,然而我并没有长出花来——在学业上一事无成,碌碌无为,每天盲目地寻找生活的方向。
“这样活着的意义何在?”
“这样活着的意义何在?”
我每天都在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问题,我陷入了一个忧郁的莫比乌斯环,看不到希望也走不出来。
重复无趣的日子和枯燥无味的作业让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我与生活的对抗还未开始,仿佛便已经宣布结束。无力感在体内不断蔓延,我越发感受到自己的平庸与渺小。
我逐渐拒绝与外人交流,拒绝离开宿舍,拒绝任何企图靠近我的人。我感觉这么大的世界却没有一个人懂我,连父母也无法理解我。常常彻夜难眠,而又在深夜无比清晰地看着各种各样的恐惧席卷而来。
一次课堂昏倒,醒来在医院的病床,医生说我得了癔症,再后来被诊断为抑郁。学院的老师们陪着我,我平静地接过老师手里的治疗药物,回到宿舍将它们冲进了马桶——为什么吃药?如果吃药才能活着,这样活着的意义何在?反复挣扎——不活了?换个方式活下去?
最终我选择了后者。
最重要的事,便是走出让我痛苦不堪的生活状态,那时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休学。休学初,遇见一个即将毕业的校友,她说想离开广东省,去北方旅行。她眼里的北方,就是广东省以北的地方。我们先到达了江南一带,置身江南古建筑群中,七里山塘和乌镇的古韵筑起旅程结束后的怀念与遐想。
那里是我和古建筑结缘的地方。


漂泊终将回归生活,而生活最终要回到烟火中。从旅途的遐想回到现实,我去了叔叔的设计公司,虽然不愁衣食,但是压抑与孤独从未远离。


在这期间,一个机缘巧合,我有幸认识了正在做古村落保护的艺术家程美信。程美信先生是独立艺术批评家、自由撰稿人,他独到犀利的见解,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被称为“中国独立艺术批评第一人”。


我去到程老师所在地——厦地古村,那里似曾相识的古韵撩拨着我的心弦,锈迹斑斑的锁、坍败的古屋、叹息的老人.......每一幕,都触碰着我心里最深处被严严实实封锁住的地方。





那时厦地古村保护工作刚刚开始,程老师还需要助手,他把这个珍贵的机会给了我,我没有犹豫,便成为了程老师的助手。程老师虽然是个在学术上很严苛的人,但在生活上更像一个孩子。为了更好地工作,我索性将行李都带到了古村,成了半个村民。

我作为古村落修复发起人、独立艺术评论家的助理,平日就在村子里拍摄纪录片、记录古村修复的过程和古村修复进程的网络推送等工作。我记录着村里寥寥无几的村民生活,听他们带着浓郁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讲述村子过去的点滴,或是跟踪拍摄匠人们还原修复古建筑的过程。




偶尔会有艺术界的朋友来村里看望程老师,当他们和我聊天时,我发现我根本无法跟他们对话,甚至够不着他们的世界。用程老师的话说——“他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做艺术,你还在稻田里。”
对于村民来说,我虽然是陌生的访客,但是他们对我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女儿一般,从不设防。他们对陌生人由心而发的真诚与信任让我对生活有了一丝信心——原来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毫无防备地相处,毫无理由地互相信任。

记得有一次我爬到房梁上拍摄码瓦片的镜头,不小心脚滑了,当时恐高的我趴在房梁上不敢动,原本在房梁上盖瓦的爷爷趴在梁子上一直安慰我,担心我害怕,他紧张地对我说:“不要怕,不要怕,我给你拿住机器,你下去,不要怕… …”,另一个递瓦的村民则抱着顶梁柱,托住我的脚让我慢慢下来。
这件事情给我的内心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温暖力量,现在想起来,依旧会暖流阵阵。那么多年筑起的厚厚心墙就在那一瞬间开始瓦解。



在村子里生活,陪同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待了将近一年,我从没想过这个年纪的我会在一个深山古村里工作那么久。河里、泥土里、房梁上、石头堆里、古木屑里... ...每一分每一寸都散发着历史积淀下安详古老的气息,这种气息让我改头换面。




其实,这一趟旅程,并未让我学到什么所谓“实用”的技能,但是它们给了我远比这些更加珍贵的东西——爱,他们让我学会了爱,爱身边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爱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爱我们生存的环境... ...我在古村保护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获得来自于灵魂的馈赠。
离开古村的时候,我与程美信老师道别,原以为他会说一通来自长者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之类的话。但他只说了一句——“你要健康、正直、善良、快乐。”

尽管现在我还时不时地对自己失望,时不时对生活无助,时不时对未来感到迷茫,但我在古村那一年的记忆,已经成为我对抗这些无助的有效筹码。

现在的我回到了学校,在再一次踏上旅程之前,我想要储备足够的知识,至少能够走到我向往的世界里,与那里的人无障碍沟通。
回来之后,我觉得我的生活悄然起了变化。从前,对任何“与我无关”的人与事都漠不关心,现在我明白,大多数人都需要关心和爱护,即使他们没有表现出来。而我,也在关心周围的人与事的同时,生活变得更加温暖和充实。
“近良师,拨云见日。得益友,茅塞顿开。”事实上是,这样一段故事让我也能够接触更多的朋友。一个滂沱的雨夜,形势与政策课结束后,我被曾经教我近代史的老师认出,聊天时与老师讲述我这一年的体会的时候,遇见了“你鱼和你毛”,这也是诞生这篇文章的机缘。
口诉故事&配图/小马
编辑/你鱼和你毛
校对/老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