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一年
我常常为南方夜生活的繁华而感到惊叹。有天晚上我们饿着肚子想吃烧烤,十点半的时候下楼,却发现一家烧烤摊都没有出。那天晚上对生蚝和烤茄子的执念太深,我们两个穿着拖鞋一遍一遍地在这条街上走。很巧,十一点的时候,小到只站的下一人的炒粉摊,大到带着孩子来铺生意的一家人,孩子看上去,大概也是四五岁的光景。他们全都从各个黑黑窄窄的小巷子蜂拥而至,霸占了这条街的每一个角落,至此,他们的夜才刚刚开始。我们以为这是一种奇怪的行业约定。后来才发现,十一点这个时间,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只是因为,城管走了。
这是一个城管与摊贩们没有冲突的街,他们像是约定俗成的,十一点之前,在路口的这一边,几个城管在他们的执勤车前守着,笑着抖着脚,有的在聊微信,也有的在聊天。而在另外一边,大小老板们在他们的推车前,做着今天开业前的最后的隹备。十一点一到,城管们收拾起身回家,摊贩们就从各个角落出来,为晚归的客人们提供服务。
对这条街而言,如果没有了这些摊贩,是活不起来的。即便到了夜晚十二点半,我也常常会以为是刚过十点,这让我的睡眠习惯越来越坏。这里什么都有,楼下夹道的大叔在叫卖着“菠萝蜜啦,不要钱啦!”,斜对门石锅鱼的大姐把桌椅挪到外面来搭上棚子,荆州烧饼的爷爷才把推车拉到路中间,夜升起来了。这里离CBD三站公交,但是房租却只要一千块出头。我们通常也会叫这里,“城中村”。
晚上穿着拖鞋下楼溜达,很多人在这条街上不停的走,脚步很快。左手边的男装店“靓仔湾”门口的音响从早到晚都在大声地放着dj,右手边几个上了年纪头发乱糟糟的男人围在一辆又一辆的小推车上打扑克,推车前面竖着个硬纸板,上面用掉了色的毛笔字写着“搬家、拉货”。 我有时会想,是哪些人住在这里。他们大部分都很年轻。有整天都穿着一套紫色工作服的女孩子们,在楼下的“森田100”连锁店工作,也有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十点多的时候站在楼下刚出的手抓饼小摊前面等一份夜宵。也有长的漂亮的年轻人,看起来这里格格不入,但是几乎每天都要打个照面。
刚搬来这里的时候我大四还没毕业,像捡了个宝。那时候不觉得城中村有什么不好,出门就是公交车,下楼就是麻辣烫。住了半个多月,有天夜里,补稿子到了凌晨,两点多钟的时候,草草洗了个脸打算睡觉。楼下这时候竟不知为何,开始施工了,安静的夜里,一声一声震耳欲聋的“咚”、“咚”吵的人怎么也没瞌睡。远远地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从不知是几层高的地方传来,“吵死啦,他妈的!”吵了那么几声,那施工的声音到头来也还是没有停住。第二天下楼一看,卖菠萝蜜叔叔的水泥台不知为何被拆了,人也不知去向。
回南天,我整个人也都发了霉。
说到饮食文化,我倒是遇到过有趣的事情。作为一个在北方生活了二十年的人,我对辣椒的依赖到了吃白馒头也要就着老干妈的程度。初来乍到,朋友说他们学校南门有个非常辣的桂林米粉,我也慕名而来。点了一份中辣米粉,胖胖的老板娘很诧异,“中辣非常辣哦!我们这里的辣椒非常辣哦!”我说没关系没关系,上了菜一尝,果然是很辣的,回头一问那朋友,才知道原来他也是吃小小辣地。我嘲笑他,听说有小辣,没想到还有小小辣这一说啊。要知道,我们可是认识了不止十年了。后来去吃米粉,刚进门老板娘就笑着问我,今天也是中辣的炒桂林吗?我说是的。有时宁愿坐上两站公交来吃这一盘米粉,也不愿意委屈了我这被兰州的辣子惯了四年的口味。
听一遍一遍粤语歌,也吃不惯这一盘白切鸡。然而身处闹市,我的心变得像杂草一样的乱。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大概是大三那一年的暑假,从兰州一碗6块就算高配的牛肉面到北京一碗18块还没有两片肉的时候。到北京的那天下午,我拖着卡车一样重的行李箱,粉色的行李箱被摔的到处都是灰。从北京西站,坐了一个小时的地铁,赶到了领导为我们举办的“接风宴”上。火车让人没有食欲,刚好坐在领导对角线的我在饭桌上没动几下筷子,保证自己刚好接住他给我们分享他的辉煌的成就时投过来的眼神,并且频频点头以示我对他的崇拜。想起那晚上,就记着桌子上那盘我没吃到的手抓羊肉和胖胖的他的金边眼镜。办完这“接风宴”,我又站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就那样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
说起来,我在北京的房子也不算理想。第一次去坐早高峰时候的八通线,我和帕姐都被“吓坏”了。两个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不愿上这一趟车,结果下一趟车也是这样挤,再下一趟也还是一样。我们俩自认为有气节,觉着被这么多人像肉夹馍一样挤上十几分钟忍受不来,想着滴个车,却根本没有司机肯接单,我们也没钱整天滴车。到后来,我算好了哪个门是正对着换乘的楼梯,一开门立马就冲出去,拉着帕姐三两步跨完楼梯,不然就要被后面汹涌的人流拖着,再这七拐八拐的路上浪费上十几分钟时间。运气好的话,我们还能赶上没人的一号线,找到个座位。只不过坐个几站,就又要换乘了。在这换乘的路上,我的高跟鞋被卡在楼梯上过,旁边一个个人诧异的走过去,我倒也觉得好笑了。
鞋子卡在那里,也是要拔出来,接着往前走,赶到下一个站台,路不能停,也停不下来。
© 本文版权归 183****3175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