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整理课随记
3.22
这学期要跟着旁听文书整理课,下午两个小时的课,上完竟出了一身汗,只觉得身体燥热,我知道不是因为真的热,是情绪所致。 本来没计划专门开个日志记录上课过程,但第一次上完觉得之后需要学习、注意得太多了,还是及时反思下好。 第一个感想就是,自己竟然还是不会“上课”,其这门课和去年这时候一门课很像,就是提前找问题,课上讨论,读得很细,速度不是首要的。但我在提前“准备”时属于懵圈状态,只是把图版和录文对了一遍,呵呵,录文倒是比对了不少,有一半呢!然而有什么用?根本不会进行得这么快,而且除了录文,还有校记、异文、校本情况、体例等多方面需要注意,我为什么不看?想来还是不够灵光,不能确定到底该怎么做。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懒,真的不知道做些什么吗?其实是潜意识觉得这是第一次课,给了自己一个“偷懒”的理由,打算静观看看。我这个习惯很不好,老是拖延、逃避。 身边的博后姐姐其实比我更“懒惰”,资料都没提前下,当场拷得我的。但是人家眼界开阔、把握重点,分分钟就查出了一些重要内容,提出了关键问题,而我甚至连她查的什么资料都要反应一会。这大概就是H老师说的能力问题,新入门者,能力有限,这也是没有捷径的,只能慢慢积累、逐步提高。 还有师妹学习能力也超强,前几分钟还问我下载的彩色图版像素不高怎么办,后几分钟就发言如流水。平日蚊子声音的师弟也开了挂,指出了关键问题……如果说和博后姐姐差在阅历、眼光,那和师妹、师弟比呢?联系到去年开始加入某读书班,我也是这个状态,懵懵懂懂了很久才进入状态,虽然后期进步比较大。总体说来,我大概就是资质平庸,所以更得将勤补拙、才能笨鸟飞高。 所以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呢?必须得提前准备了,比对图版和释文、比对底本与校本、比对前人录文及校记、查看所做校记是否存在问题,还有就是释文可以看是否有误字、还要看断句情况,需要注意得是,同形异字的情况,经常翻阅俗字典。 不要怕看得东西太多,看得多了,速度快了,也就那样了。
4.5
凡是涉及到的资料都要看,要全面。即使IDP没有图,也可以看其他黑白图版啊! 记住,如果所做的底本,曾经当作校本校对过其他件,那么各种异文信息应该已经出过校了,底本只是校改错误就好,不用都出校。所以,重要的是!在汇读的时候, 类似情况,一定记得查阅甲本(即之前异文信息全面的底本),翻看是否出过校文,出过的话,新的底本忽略,没出过,要注明甲本失校。切记,切记。 还有就是汇读速度有快有慢,不要心存侥幸,就看的少,导致跟不上进度,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好好准备。
4.19
翻看之前整理过的甲本,是个有觉悟的决定! 大致要做的就是这样了,底本图版、甲本图版,之前整理过的甲本校记,前人研究的录文,个别的其他的参校本。 还有一点经验,就是,之前整理甲本时,无论有没有引用前人研究成果。现在再整理底本时,基本原则是看前人研究的录文,是否也以这件为底本,如果是,就要引用,如果不是,就不用。 基础工作要做好:根据整理过的甲本校勘错误,不是所有异文都要出校。(写得有点乱,反正是我自己看)
2019.3.6
刚刚看了遍之前做的笔记,之前的我好认真~许久不练手,看这些文字,竟然要费力回忆细节。Y老师说的对,上这门课,最有收获的方式就是亲自动手练习。这学期上这门课,我不再是旁听生,加上有之前的经验,一定要做的更好!
Y老师总结了敦煌文书整理的背景知识,还有整理文书的方法、流程,内容丰富让人来不及记全。
挑几个点,顺序随机记之,自用:
用写本校印本未必合适,能读通就两存,不要随意改。
字的意思一定要查清,用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
前人研究尽量不要遗漏。
总体说来,要普查校本,研究史。找到最好的读本,再识读文字。除了英藏、法藏、俄藏等文献,还要注意比如甘藏敦煌文献,敦煌市藏……,敦煌研究院藏……,浙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台湾中研院,上博,上图,天津艺术博物院……等以及敦煌秘笈。
法藏文书质量最高,并且其有五卷本目录。
除了用IDP,还可以直接进入法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中心查图版。
从文书的修改痕迹可以推测文书形成过程。
一些行间夹写,必须看原卷。
关于认字,异体字要看康熙字典,录“同”后面的正字。有的字本身就是错字,借字。有的文书非抄写,而是听着写,受方言影响。还可参台湾教育部异体字字典。
注意本字和晚/后起字,后起字是在本字基础上加偏旁。
中古时期薛、萨不分。
对于形近字,有些不需要出校。常见形近字:弟第、策荣、眼服、君居、若苦、兔免、白自、形刑等,可看H老师文章。
3.13
不能只重视理论,材料同样重要。材料的物质化?
敦煌俗字典可以当书看。
注意草书字典、康熙字典。重视图版(彩图)、原件。
达到研究前沿,读经典,区分学术好坏。细致朗读,意思要读懂。
大体步骤:抄下来,定名定性,解决不懂的名词,做研究。
3.16
今日識字反思:不拘泥于某個字的意思能否解釋通,記得有假借字。某個字認不出,拆分來看,看其左右兩邊有沒有熟悉的字形。結合句義、對偶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