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应是图书馆模样:世界最顶级的建筑师,和他们的12个图书馆 | 豆单
3月1日,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宣布2017年的获奖者是三位西班牙建筑师。这个行业最高奖,一向看重建筑师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而公共建筑最能体现这些品质。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做了18年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说。
安藤忠雄、最富争议的建筑女魔头扎哈·哈迪德、中国最叛逆的文人建筑师王澍、一心帮弱势群体盖房子的阿拉维纳⋯⋯今日豆单分享当今世界顶尖的建筑师们建造的12座图书馆,12种“天堂”的想象。
前方多图,慎用流量╮(‵▽′)╭
01.
30年搭档,在本土创造前所未有的空间
[西班牙] 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拉蒙•比拉尔塔

他们是2017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他们一起工作了30年。
建筑事务所一定要开在大城市才行吗?不,他们扎根在西班牙东北部的家乡奥洛特镇,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RCR建筑事务所。
普利兹克奖评审称:他们根植本土,利用多元材料和现代建筑的方式,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空间。
图书馆1号:Barberí 实验空间

他们在2004年买下了这座始建于20世纪初的老Barberí 铸造厂,改造成工作室,称之为Barberí 实验空间。
照片中的图书馆占据建筑的一侧,是他们共享的工作空间。

探索一个地方,可以在这里展开梦想、开会、讨论、交流、禅修、冥想,有花园,有历史,还有生活的气息……一个我们安静工作的地方。
图书馆2号:西班牙圣安东尼-琼奥利弗图书馆

最初这里的规划仅仅是建一栋行政大楼,在建筑师的倡议下,最终建造出更有益社区的图书馆和老年中心。

中央阅读室由落地窗围合而成,内庭成为一个公共场所,庭院周边的花草树木、泥坯小径、坐席和游戏设施,都成了图书馆的自然延伸。老年中心(上图右侧)则沿着内部庭院的一侧延展扩张,成为新空间的框架。

到院子玩耍的小孩和往来的老人,会在此形成新的社区互动。
02.
不按常理出牌的行动派,建筑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参与
[智利]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2016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评审辞说:“他以最好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建筑师能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
他创立的ELEMENTAL团队,一直带着明确的社会目标,他们把公司称为“行动库”,而非智库。在为弱势群体提供住房这类复杂的项目里,他们和多方接洽,为居民争取利益,已经建成了2500多套低成本社会保障住房,并且传奇地完成了几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2003年,他们用每户7500美元的政府补助,在智利北部伊基克市,为一个有着30年历史的贫民窟修建100户保障房。在这样低的预算下,还要照顾到住户将来自主扩展住房面积的可能性,他开创性地定下了“造半个好房子,剩下自己建”的策略。一年后即使房产价格涨了两倍,这些家庭都继续住在那里建设自己的家园。

2010年,智利被地震和海啸袭击后,他们应邀参与孔斯蒂图西翁市的重建工作,在100天内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工作:住房和公共建筑的设计,到能源和经济系统的重启,建立将来的预警和撤离计划,营造沿海林带,建设特殊构造的建筑群,应对地理威胁。
社会福利住房是一个难题,而且这个问题值得专业的人用高品质的办法去解决,而不是让我们按照做慈善的办法去解决。
图书馆3号:智利天主教大学医学院图书馆

阿拉维纳的母校,在照片中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需要建造出所有类型的教室(礼堂、讨论课教室、解剖室、计算机房等等),大楼已经尽可能地向上向外堆砌。

图书馆只能建到地下,那么采光问题怎么解决?
路易·卡恩曾将图书馆描述为:人们从书架上拿书,再带到灯光下阅读。于是阿拉维那的团队在有限的空间中引入一些空隙。在地下10米的图书馆,他们做了一张巨大的桌子,加上一棵树,这就像光会到来的标志。人们拿着书过来,就像靠近灯箱一样。

03.
纸建筑师,和未来感爆棚的图书馆
[日本] 坂茂

2014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坂茂最广为人知的特色是对自然建筑材料的运用,尤其是大胆采用纸管材料。
他运用纸建材的轻巧易组装的特点,为大地震后的阪神灾民设计纸教堂和临时房屋,为非洲卢旺达难民搭建居所,在全世界受灾各地广泛运用。“纸建筑”,是他人道主义行动的载体。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
图书馆4号:日本成蹊大学图书馆

成蹊大学创立100周年时建成,科幻世界一般的图书馆,墙体都是玻璃。

高5层楼的图书馆里,充满球形的会议室,学生在其中的活动充满未来感。

04.
可以与空气和风相媲美的轻盈建筑
[日本] 伊东丰雄

2013年获奖者。评审辞称:“善于在每项任务及每块基地中寻求机遇,并投身于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从业50多年的他,逐步发展并完美了一套独特的建筑语法,致力于拉近建筑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筑师是这样的人,他能让那种吃粗茶淡饭的地方变得更有人情味,让它们更美丽、更舒适一些。
图书馆5号:日本仙台媒体中心

这是集图书馆、媒体中心、艺术中心、活动中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复合文化设施,设计时有意模糊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界限。

简单的结构,6块混凝土平板,13根海草状的管柱贯穿其中,每个楼层的墙壁都减到最少,允许各功能在管柱之间自由地分布。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躲在仙台媒体中心桌底的人,流传出地震中建筑内部的视频:建筑物晃动得非常剧烈,架子和桌子上所有的东西都掉到楼板上,但大楼的基本结构没有损坏。
图书馆6号: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

如何让图书馆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走进这座图书馆,如同走进山洞一般。
随机的拱形结构营造出宽敞自在的气氛;底层开阔的长廊,使得图书馆和校园之间自由贯穿。

交汇的拱形把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既有个体性,又和整体空间保持连续感。

05.
他可能是中国最叛逆的建筑师,但他说自己是个文人
[中国] 王澍

2012年获奖者。评审辞称:“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24岁时,他写下长篇论文,批判了几乎整个近代中国建筑界。有将近10年,他没有做建筑设计,和工匠们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即使获得了建筑最高奖,他还是保持着“随叫随到工地”的习惯。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图书馆7号:文正学院图书馆

这是王澍完成的第一个主要作品。他最看重的是,如何让建筑自然地存在于山水之间而不突出。

在设计中,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四个散落的小建筑的尺度明显小于主体建筑。
图书馆8号:巴别图书馆

这是王澍为2011成都双年展“文学中的建筑”活动而作的建筑模型。
博尔赫斯在小说《巴别图书馆》里构想的图书馆宇宙,被王澍做成了一个实物。小说中图书馆的构造是六边形的回廊,上下无限延伸,每个六边形的墙壁都有五个书架……

王澍做的玻璃樽里,楼层高低不一,在圆柱形内部,奇异的斜坡、楼梯等等缠绕在跨度巨大的梁上。这些梁联系着各个楼层,如同迷宫。
这很符合王澍的建筑学,他曾讲假山不同道路之间循环往复,就像某种关于哲学、智力、诗歌的混合玩具,就像人生。
06.
建筑的拯救者还是毁灭者?最具争议的建筑师
[英国] 扎哈·哈迪德

去年去世的扎哈·哈迪德可能是当今世界最著名,也最具争议的女建筑师。2004年,她成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建筑设计师,也是奖项创立后最年轻的获奖者。
她的作品诡异多变,虽然成名甚早,也在诸多项目中竞标成功,但是在她43岁前,她没有任何实际建成的项目,被称为“纸上建筑师”。

1982年,香港山顶俱乐部项目全球公开招标,在矶崎新的推荐下,哈迪德的方案拔得头筹,但据说今天也没有多少人能看懂它。
我一直相信好的建筑应当是具有流动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舞蹈时刻。我只遵循我自己的规则。
图书馆9号:英国牛津大学中东中心Investcorp Building

它一度被称为“软桥”,以弯曲醒目的玻璃幕墙,塑造了一个悬浮的结构,连接起校园周围已有的不同时期的建筑物

它把中东中心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可用空间扩大了一倍,也为藏品提供保存的最佳条件。

图书馆10号:奥地利维也纳经贸大学图书馆

这座多边形楼体位于新校园的核心位置。5层楼包含图书馆、研究区、教室、办公室、书店、自助餐厅和聚会空间。


建筑外部是层次分明的直线,内部则是富有韵律感的曲线。

07.
自学成才的传奇建筑大师
[日本] 安藤忠雄

他是1995年的获奖者。中学时受到了在家中改建的木匠的启蒙,爱上了建筑。十几岁的时候帮邻家失怙少年盖了小屋,坚定了做建筑师的志向。
因为家里的经济压力,不能念建筑系,就通过工作和读书自学,环岛做建筑旅行。为了出国看建筑,他练习两个多月拿到职业拳赛执照,如愿出国比赛。一步一步,没有经过正统训练的他,自学成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
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它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图书馆11号:中国良渚文化村社区图书馆

2010年开始规划,2016年开幕。为了把一间小小的村民图书馆扩建,安藤忠雄决定打造与周围的湖光山色能相互辉映的特殊建筑。

简约的建筑通过光的营造,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外观上,使用了安藤忠雄作品中常见的清水混凝土。内部墙面则以白色为主,格子书架铺满了墙,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在内部的不同功能区:美术馆、艺术教室、阅读大厅和图书馆,孩子们可以自如穿梭。‘
图书馆12号:日本北菓楼札幌本馆

安藤忠雄改造的这栋建筑,是1926年建立的北海道道立图书馆,加固和保留了原有的外观和玄关,成为一座新型的甜点图书馆。

有贩售点心的区域。图书馆则收录关于北海道的书、北海道作家写的书,以及和关于点心的书。


哪座图书馆更合你心意?
或者,还有什么你喜欢的图书馆?
欢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