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瓦乔:画中的我提着头颅,没有恐惧,也不抱希望
误解、选择、逃避、脆弱、自卑、自负、忏悔、孤独…… 我们和大师一样,拥有相同的生命时刻和问题,只是,他们会如何选择?又留下什么?

今天,我们聊聊那些追悔莫及的时刻。
任何人,凡痴爱凡物,都是痛苦的: 一旦丧失,就会心痛欲裂; 其实在丧失之前,痛苦早已存在, 只是在丧失之后才意识到了而已。 ——奥古斯丁《忏悔录》
16世纪,有两个名叫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家。 一个,创作了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大卫像:

另一个,却在画中, 让大卫将自己的头砍了下来。

他是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 一个披着“恶棍”外衣的画家。 这幅画中的故事来自圣经,是少年英雄大卫手刃作恶多端的巨人歌利亚,这是一个正义打倒邪恶、振奋人心的故事。
但是卡拉瓦乔却画了这幅让人感到可怖和哀伤的画。 这幅画中巨人歌利亚的脸,其实是卡拉瓦乔照着自己的脸画的, 卡拉瓦乔把自己画成了一个邪恶的巨人,身首异处。
为什么?!

16、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人文主义,个性解放,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虽然雕塑和绘画仍以宗教故事为主题,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将神拉到了地上。
即便生在这样的时代,卡拉瓦乔依旧是个异类。
他天赋极高,创作时坚持写生,不打草稿, 精确的观察和高超的技巧被当时的年轻画家视为奇迹, 他所创的“明暗对比法”更是启发了伦勃朗等一众巴洛克画家; 自从他出现在罗马的艺术圈,他便不曾缺少佣金和资助;
他的个性叛逆又狂妄,经常以粗野或纯朴的市民为模特儿绘制肖像画:

他终日与赌徒为伍,以街边的流氓和娼妓为模特画宗教画, 舍弃所有细节的描写,“丑陋”到让人震惊的地步;

有说法认为画中的圣母的模特是妓女,也有说是取自一个溺水死亡妇女的形象。 卡拉瓦乔对宗教画的理解是:
应该把流浪汉、农夫、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 比起矫揉造作的高贵,他更钟情“有血有肉才是真理的荣光”;
他拼命想要摆脱旧时的所谓规范,用自己反叛的画笔对世界和宗教的发出诘问: 你们如何看待这些不受重视小人物?上帝又会如何看待这些卑微的生命?

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绘画方法,将圣人拉入尘埃中的亵渎表现让卡拉瓦乔在当时饱受争议; 除了恃才傲物的狂妄、酗酒、烂赌, 卡拉瓦乔还十分冲动甚至嗜血, 到处和人打架斗殴,惹事生非是他的日常;
如此狂暴的性格终于让他闯下大祸 ——他失手杀了人。
卡拉瓦乔为了逃避审判,被迫开始了流离失所的亡命生涯。 这才有了开始那幅充满哀伤的《手握歌利亚头的大卫》。

一个玩世不恭的浪荡子,眼中还能看到怎样光明的事物? 一个劣迹斑斑的歹徒,心中是否可能时而生出悔意?
在基督教文化的背景中,一个行为和心灵都算不上善的男子,可否蒙受主的眷顾和召唤? 流亡中的卡拉瓦乔落魄且陷入深深的恐惧,因自己的罪恶。
你如何看待这些卑微的生命? 这次,轮到上帝来问卡拉瓦乔。

过去狂妄自信的卡拉瓦乔,如今变成了身首异处的邪恶巨人, 满脸疲惫,发出哀嚎。
他的前额有伤疤,左眼还有些肿胀, 这是当时逃亡中的卡拉瓦乔躲避追杀时所受的伤的真实写照。

同时,画面中,
大卫的脸上没有任何胜利的喜悦,而是皱着眉抿着嘴,充满着矛盾的悲悯。 这是卡拉瓦乔体会到的悲悯。
他不再责问宗教,而是去体会信仰,就从他背上自己的十字架的那一刻。 没有一种神可以拯救你,除非当你自己有了救赎的意识。
当你责问世界以前,是否有过一次直面自己的忏悔? 当你寻找存在的意义,是在找一个答案,还是开始生命的修行?
任何对外部世界的追问, 若不包括自己,都是无效的。 任何信仰,若不付出自己,都是轻浮的。
当卡拉瓦乔终于获得了赦免后,他带着三幅杰作准备献给在罗马的红衣主教,其中之一就是《手握歌利亚头的大卫》,可是他却没能登上回到罗马的船只。
1986年的电影《卡拉瓦乔》中,卡拉瓦乔追着回罗马的船沿着海滩在烈日下绝望地奔跑, 他的三幅画和行李都在船上,他却被留在了原地;
杀戮的七月烈日灼烧着画中永远只有黑色背景的卡拉瓦乔,而他只能孤独地暴露在阳光下, 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恳求着灵魂的救赎。
最后,他发起了恶性高烧,几天内就死了,这时的卡拉瓦乔才39岁,画家生涯也只有10年多。 后世,曾有人形容卡拉瓦乔为“站在地狱歌颂天堂的你”, 他曾经随身带着一把匕首,刀身上刻着“No Fear No Hope”。
那是地狱的样子。 那,什么是天堂的样子? 你忽然发现自己错了,你开始祈祷,你开始审视自己。 你感觉害怕和羞愧,你希望能重新开始。
巨人歌利亚的失败中也有你的一部分,胜利者大卫也并不全然开心。 正因为有缺口,才有希望。
参考资料: 【1】[美]弗朗辛·普罗斯,《巨匠卡拉瓦乔:放荡不羁的一生》,译林出版社,2013版 【2】梦隐,《卡拉瓦乔:罪恶与圣性I》,科学文化评论,2014年第5期 【3】李秋实,《卡拉瓦乔之死与艺术的界限》,东方艺术,2011年第13期 【4】[英]德里克·贾曼,《卡拉瓦乔》,1986年
相关阅读:

© 本文版权归 Understand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