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马拉松
去巴塞罗那是很临时的决定,之前纠结了很久也没报名,因为从萨村到巴塞罗那必须先坐三小时车去马德里,再从马德里坐七八小时的车去巴塞罗那,当然也有renfe和航班拉,但是为了省钱嘛。。。之所以又决定去巴塞,是因为当时状态实在太糟了,必须竖个flag之类的东西让自己振作起来。听上去有点假,但事实确实是:跑马拉松是现在的我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情了。。。
那是比赛前一个月的事情了。
自从12.18跑完比萨马后,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跑过步,后来办了健身卡,才偶尔在跑步机上跑跑,因为一直都认为4.25马德里之前没有任何比赛,所以也就这样纵容着自己。所以对于巴塞罗那那个横插出来的比赛,我的准备就过于不足和仓促了。于是比赛前一直都很焦虑,比赛前一周一直都是食物上的焦虑,一直都在吃,就怕前一阵的饮食控制有什么不良影响;比赛前则是旅行上的焦虑,短短两天内来回二十小时的车程加一场马拉松,怎么想都很累;赛前一晚还梦到比赛开始我却有事耽搁了,怎么都赶不上,然后就在预定起床时间“幸运”地被吓醒了。
在起点遇到Heiner,一位60出头的德国人,有一位中国太太,懂一点中文,于是他看懂了我T恤背面的“上海”两字,颤颤巍巍地用中文问我:“你是从上海来的吗?”我当然惊讶得大掉下巴,于是就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一起跑了,跑着跑着就跑过了半程。他十二月才做过眼部手术,所以半程过后不得不放慢速度,于是说如果我想提速就先跑吧,于是我就先跑了。状态很好地跑了一两公里后腿渐渐开始重得不行,一看配速只有7分半,没提上速还掉速了。这时候我反正对自己也没什么指望了,算着用这个配速匀速跑到终点约摸还是能进5吧,那也不算太难看,于是从大约28km到41km我一直都在这样不死不活地慢慢挪,其实配速倒不重要,关键是我个人感觉很糟,觉得非常疲倦。
前半程因为跟Heiner聊天,只塞了一个耳塞,于是惊觉到现场的气氛之热烈,好多路人在喊加油,“Venga!”,“Vamos!”,还有各种乐队表演,当时便对Heiner说这大概是我跑过的最有趣的比赛之一。后半程一个人跑时又把另一只耳塞塞了回去,于是世界又安静了,陪伴我的只有我手机里的音乐声,于是才觉得不对,不是因为其他比赛不有趣啊,而是因为我总是塞着耳机听音乐,于是对沿途气氛的体验就一直打着折扣。可是这是我一个人的战争啊,我多么需要塞上耳机凝神静气跟自己较劲啊……这是我常常有的矛盾,最后我总是选择了后者……
我永远都无法记得每一场比赛沿途的风景,因为根本没有多余气力的不断欣赏。只有一些瞬间,当我猛一抬头,或者从自己的挣扎里偶尔解套一下,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的或许只有这样的瞬间而已。然后我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到达终点后也会渐渐忘记沿途的痛苦,忘记那些“我为什么要报名”之类的诅咒,除了手里那块奖牌,几乎再没什么提醒自己又跑过了一场马拉松。
然而马拉松又是这样一种生动的体验,让人在短时间内既体验了痛苦和挣扎,又体验了度过痛苦——并不想用“克服”这个词,因为在那些时刻我只是做到了和痛苦在一起,意志上的努力可能只是没有选择放弃吧,有时候痛苦的感觉会渐渐减轻,但并不是出于我意志上的努力和克服,所以我只是度过了痛苦。。。所以在我看来,一场马拉松是虚弱的时候我最需要、以及最能为我注入能量的事情了。
不过这一次赛后真得特别疲倦,本来还想在比赛结束和坐车间的空档稍微逛逛,谁知却完全没有这个气力,提前五六个小时去了汽车站,都快把椅子坐穿了,才终于等来了汽车。从赛后的疲倦度来讲,这大概是继首马之后最让我疲倦的一个马拉松了。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马拉松又何尝不是我的一种自我逃遁呢?赛前赛后一直都在这样问着自己。
那是比赛前一个月的事情了。
自从12.18跑完比萨马后,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跑过步,后来办了健身卡,才偶尔在跑步机上跑跑,因为一直都认为4.25马德里之前没有任何比赛,所以也就这样纵容着自己。所以对于巴塞罗那那个横插出来的比赛,我的准备就过于不足和仓促了。于是比赛前一直都很焦虑,比赛前一周一直都是食物上的焦虑,一直都在吃,就怕前一阵的饮食控制有什么不良影响;比赛前则是旅行上的焦虑,短短两天内来回二十小时的车程加一场马拉松,怎么想都很累;赛前一晚还梦到比赛开始我却有事耽搁了,怎么都赶不上,然后就在预定起床时间“幸运”地被吓醒了。
在起点遇到Heiner,一位60出头的德国人,有一位中国太太,懂一点中文,于是他看懂了我T恤背面的“上海”两字,颤颤巍巍地用中文问我:“你是从上海来的吗?”我当然惊讶得大掉下巴,于是就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一起跑了,跑着跑着就跑过了半程。他十二月才做过眼部手术,所以半程过后不得不放慢速度,于是说如果我想提速就先跑吧,于是我就先跑了。状态很好地跑了一两公里后腿渐渐开始重得不行,一看配速只有7分半,没提上速还掉速了。这时候我反正对自己也没什么指望了,算着用这个配速匀速跑到终点约摸还是能进5吧,那也不算太难看,于是从大约28km到41km我一直都在这样不死不活地慢慢挪,其实配速倒不重要,关键是我个人感觉很糟,觉得非常疲倦。
前半程因为跟Heiner聊天,只塞了一个耳塞,于是惊觉到现场的气氛之热烈,好多路人在喊加油,“Venga!”,“Vamos!”,还有各种乐队表演,当时便对Heiner说这大概是我跑过的最有趣的比赛之一。后半程一个人跑时又把另一只耳塞塞了回去,于是世界又安静了,陪伴我的只有我手机里的音乐声,于是才觉得不对,不是因为其他比赛不有趣啊,而是因为我总是塞着耳机听音乐,于是对沿途气氛的体验就一直打着折扣。可是这是我一个人的战争啊,我多么需要塞上耳机凝神静气跟自己较劲啊……这是我常常有的矛盾,最后我总是选择了后者……
我永远都无法记得每一场比赛沿途的风景,因为根本没有多余气力的不断欣赏。只有一些瞬间,当我猛一抬头,或者从自己的挣扎里偶尔解套一下,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的或许只有这样的瞬间而已。然后我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到达终点后也会渐渐忘记沿途的痛苦,忘记那些“我为什么要报名”之类的诅咒,除了手里那块奖牌,几乎再没什么提醒自己又跑过了一场马拉松。
然而马拉松又是这样一种生动的体验,让人在短时间内既体验了痛苦和挣扎,又体验了度过痛苦——并不想用“克服”这个词,因为在那些时刻我只是做到了和痛苦在一起,意志上的努力可能只是没有选择放弃吧,有时候痛苦的感觉会渐渐减轻,但并不是出于我意志上的努力和克服,所以我只是度过了痛苦。。。所以在我看来,一场马拉松是虚弱的时候我最需要、以及最能为我注入能量的事情了。
不过这一次赛后真得特别疲倦,本来还想在比赛结束和坐车间的空档稍微逛逛,谁知却完全没有这个气力,提前五六个小时去了汽车站,都快把椅子坐穿了,才终于等来了汽车。从赛后的疲倦度来讲,这大概是继首马之后最让我疲倦的一个马拉松了。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马拉松又何尝不是我的一种自我逃遁呢?赛前赛后一直都在这样问着自己。
![]() |
![]() |
对于巴塞这么文艺的城市,这块奖牌的设计实在让人有些无法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