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celona
前几天从西班牙回来就想着要写点什么了,可是最近拖延症十分严重,直到现在才抽出空来。
也是懒得动脑子,室友说去哪里,我也就没什么意见,只要有空便跟着一起去了。巴塞罗那也完全是计划之外的行程。不过却意外的很喜欢那个城市,尤其是高迪那位天才建筑师的各种奇作,第一次觉得“惊为天人”这个词汇放在他身上那就是实至名归。
整个巴塞罗那的街道横平竖直的,从音乐宫纪录片中的俯视镜头看,街区的划分每一个都是四四方方的,并且整个城市没有左行或者右行的说法,这条街是上行的,那下一条就是下行,也是十分有趣。还有就是每一栋临街建筑的阳台都十分有趣,有的是色彩缤纷,有的是充满了欧洲风情,还有的就是现代风格的简单,果然阳光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十分重要啊,阳台都这么可爱。有一天在某一个阳台上,还偶遇了一对情侣忘情拥吻,吹着地中海的海风,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那份爱在我看来比寻常的拥吻还要浓烈热情几分。
第一天看米拉之家的时候,倒也没觉得高迪有多厉害,只是认为他的想象力十分惊奇罢了,能把一些寻常功能的建筑设计并且实践的具有生机。可是第二天走近圣家堂的那一瞬间,就觉得高迪不是寻常人。“花儿与少年”有一期华晨宇去参观圣家堂,当时从镜头中我还觉得不就是一个教堂吗,能有多神奇。直到站在圣家堂的诞生立面的面前,看着那些复杂的有些眼花缭乱,但是却又具有规章律法的雕塑,已经栩栩如生的动物们,才真正的觉得高迪是个天才。我想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圣家堂里面那些五彩缤纷的玻璃,阳光从每一扇窗户照进来,有饱和的红色和橙色,也有冷静的蓝色和靛青色,没有了西班牙阳关的热烈刺眼,却多了一份浓重。站在大厅的时候,整个人都会起鸡皮疙瘩,一是为这个神奇的建筑感到惊叹,二是为高迪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尊重而感到敬佩。走出圣家堂的时候,我默默的许下一个愿望,2026年,还有十年,圣家堂会完工,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再回去看一看。
圣家堂太恢弘了,我倒是只有赞叹和敬佩,可是对于巴特罗之家,我却是喜欢的不得了。在去米拉之家的路上,看到巴特罗之间的时候,我就已经被她那个色彩缤纷的外墙所吸引。实在没法相信,这座建筑只是一栋民宅,我怎么看都觉得她应该是童话世界里的城堡啊。 和米拉之家的“朴素”相比,巴特罗之家就张扬的很,就像一个孩子,有明亮的笑容和活泼的身姿。 楼梯扶手弯弯曲曲,墙面布满了斑驳的马赛克,窗户和阳台柔和的曲线再加上复杂的雕花,里里外外,高迪都在向大自然致敬。房子中间的天井,自下而上,由浅入深,高迪贴满了象征着地中海浪花的瓷砖,映衬着螺纹的玻璃,就好像能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除了这些装潢上的巧思,高迪竟然将功能性和美观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房间虽多,但是每一间都有窗户和阳光,壁炉就像小蘑菇,既能保暖也不耽误散热。他把“天人合一”的理念真真的是理解到骨子里了。
看过高迪这么多的作品,似乎天才两个字用在他身上都觉得不够。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他对生活的向往和钻研,对于人的了解,是该达到了怎样的境界,才能创作出这些作品。 从巴塞罗那回来,我就一直说,高迪是和弘一法师一样,成为我人生的“指路明灯”了。弘一法师一生将他想体验的,想做的都不后悔的去做了,并且每一桩、每一件都做的洒脱漂亮,最后归于宗教的精神寄托。高迪却是一生只为建筑这一件,却将这一件做的无人可及,无人可比。两个人的生命都是充满了厚度,但是一个是纵,一个是横,却有着不同的意趣。不过两个人都对宗教有着深深的执念和虔诚,这倒是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私以为,对于人过于渺小,在探索人、探索生活、探索自然的路上,走着走着总会遇到 “尽头”,总会遇到说不通的地方,或许这个时候,宗教也就只能是看似“顺理成章”的那个答案了吧。
实在是在这里没有足够的书可以看,想着回国之后,还是把之前的禅宗再续上吧。
DAY221
也是懒得动脑子,室友说去哪里,我也就没什么意见,只要有空便跟着一起去了。巴塞罗那也完全是计划之外的行程。不过却意外的很喜欢那个城市,尤其是高迪那位天才建筑师的各种奇作,第一次觉得“惊为天人”这个词汇放在他身上那就是实至名归。
整个巴塞罗那的街道横平竖直的,从音乐宫纪录片中的俯视镜头看,街区的划分每一个都是四四方方的,并且整个城市没有左行或者右行的说法,这条街是上行的,那下一条就是下行,也是十分有趣。还有就是每一栋临街建筑的阳台都十分有趣,有的是色彩缤纷,有的是充满了欧洲风情,还有的就是现代风格的简单,果然阳光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十分重要啊,阳台都这么可爱。有一天在某一个阳台上,还偶遇了一对情侣忘情拥吻,吹着地中海的海风,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那份爱在我看来比寻常的拥吻还要浓烈热情几分。
第一天看米拉之家的时候,倒也没觉得高迪有多厉害,只是认为他的想象力十分惊奇罢了,能把一些寻常功能的建筑设计并且实践的具有生机。可是第二天走近圣家堂的那一瞬间,就觉得高迪不是寻常人。“花儿与少年”有一期华晨宇去参观圣家堂,当时从镜头中我还觉得不就是一个教堂吗,能有多神奇。直到站在圣家堂的诞生立面的面前,看着那些复杂的有些眼花缭乱,但是却又具有规章律法的雕塑,已经栩栩如生的动物们,才真正的觉得高迪是个天才。我想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圣家堂里面那些五彩缤纷的玻璃,阳光从每一扇窗户照进来,有饱和的红色和橙色,也有冷静的蓝色和靛青色,没有了西班牙阳关的热烈刺眼,却多了一份浓重。站在大厅的时候,整个人都会起鸡皮疙瘩,一是为这个神奇的建筑感到惊叹,二是为高迪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尊重而感到敬佩。走出圣家堂的时候,我默默的许下一个愿望,2026年,还有十年,圣家堂会完工,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再回去看一看。
圣家堂太恢弘了,我倒是只有赞叹和敬佩,可是对于巴特罗之家,我却是喜欢的不得了。在去米拉之家的路上,看到巴特罗之间的时候,我就已经被她那个色彩缤纷的外墙所吸引。实在没法相信,这座建筑只是一栋民宅,我怎么看都觉得她应该是童话世界里的城堡啊。 和米拉之家的“朴素”相比,巴特罗之家就张扬的很,就像一个孩子,有明亮的笑容和活泼的身姿。 楼梯扶手弯弯曲曲,墙面布满了斑驳的马赛克,窗户和阳台柔和的曲线再加上复杂的雕花,里里外外,高迪都在向大自然致敬。房子中间的天井,自下而上,由浅入深,高迪贴满了象征着地中海浪花的瓷砖,映衬着螺纹的玻璃,就好像能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除了这些装潢上的巧思,高迪竟然将功能性和美观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房间虽多,但是每一间都有窗户和阳光,壁炉就像小蘑菇,既能保暖也不耽误散热。他把“天人合一”的理念真真的是理解到骨子里了。
看过高迪这么多的作品,似乎天才两个字用在他身上都觉得不够。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他对生活的向往和钻研,对于人的了解,是该达到了怎样的境界,才能创作出这些作品。 从巴塞罗那回来,我就一直说,高迪是和弘一法师一样,成为我人生的“指路明灯”了。弘一法师一生将他想体验的,想做的都不后悔的去做了,并且每一桩、每一件都做的洒脱漂亮,最后归于宗教的精神寄托。高迪却是一生只为建筑这一件,却将这一件做的无人可及,无人可比。两个人的生命都是充满了厚度,但是一个是纵,一个是横,却有着不同的意趣。不过两个人都对宗教有着深深的执念和虔诚,这倒是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私以为,对于人过于渺小,在探索人、探索生活、探索自然的路上,走着走着总会遇到 “尽头”,总会遇到说不通的地方,或许这个时候,宗教也就只能是看似“顺理成章”的那个答案了吧。
实在是在这里没有足够的书可以看,想着回国之后,还是把之前的禅宗再续上吧。
DAY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