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觉得不合适的,可能真的就不适合了。
有看过这么一句话,说,父母觉得你们合适,可能并不适合你;父母觉得你们不合适,你们就就真的不适合。
一开始觉得这句话并不正确,毕竟父母很多观点都和我们相出入了,虽然出发点永远是有爱的。现在说这句话,虽然不是完全认同,但琢磨一下,还是能感觉到其中的道理。
经历了一段朋友形容为晚上8点肥皂狗血剧般略带夸张化的感情。坚持了很久也挣扎了很久,还是觉得let it go,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两个人的感情没有任何问题,只是现实诸多因素让这场感情没有了缘分。一度觉得是真爱的人,自然不会说断就断,在康复期中也怨念过如果不是父母一味地阻止,或许有更好的结果呢。也想过,会不会真爱至上,在未来还有可能呢。
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失恋中的人智商为负。
怎么说呢,其实他很好。但也存在很多缺点。在恋爱中,缺点自然被包容了。失恋后,缺点重新出现,但你还是会傻得忽略这些。
如果只是行为习惯小癖好的瑕疵,可能随着岁月的推磨,将之淡化。但如果是三观的不同,可能时间过去了,观念的裂缝反而更为深刻。或许这就是中国博大精深中出来的“门当户对”吧。
门当户对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同背景相同经历相同等级的人,可以更快地有话题,更快地认可对方的价值观念。我们都说,有话题聊得来很重要,但如果三观相同或相似,这就更完美了。三观不同的人,哪怕再相爱,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地,就会因为他人的一个小举措,社会的一个小新闻而产生矛盾,从而进行辩论,激化为争吵,附加于自身,争论就往更深的层次进行。长而久之,谁又能退步几次,谁又愿意主动哄几次呢。
物以类聚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当我提出性别歧视,现在的女生不想生孩子时。我的点,是在说女性生男孩还是女孩呢,还是社会就业性别歧视,企业不愿招收未婚女性呢。是真的因为目光狭隘而无法交流,还是本来就三观不合只能吵架。
我一直觉得爱情很重要,爱情能包容一切。但慢慢地,我明白了三观的重要性。爱情依旧很重要,只是如果三观不合,在日后的每一次因为三观而引起的争吵会磨损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爱情依旧是我寻找另一半的主题,三观就成了检验真爱的重要因素了吧。
毕竟再也不是傻乎乎一味追求爱的年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