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教
宗教起因于人类对未知世界和力量破坏力的恐惧,对人生道路不确定性的忧虑。人对自然和自身了解越多,对未知力量的恐惧越少,对自己的力量以及与自然的关系越清晰、明了、也就越发自信,对宗教的依赖性也就越低。 人类宗教理念的发展进程大致是:多神教——神教——无神论。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不相信莫须有的神,而更相信人的自身力量,他们的代表是圣人。我们更信仰圣人的建设力、亲和力,这叫做“德”和“仁”,是对他人的贡献。 外国人信仰破坏力,他们总是试图拥有更强大的破坏力,使自己更接近他们信仰的破坏之神,并以此威逼夺取他人的利益。 中国人信仰建设力,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自己更好、同时让世界更好。外国人信仰的核心是利己,中国德仁信仰的核心是利他。利他不等于不利己,但是,一个没有利他心的人,在中国不会得到比较高的道德评价,更与“圣”无缘。 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都源自于犹太一神教。两伙人为了独自拥有更大的破坏力,把一神撕成两半,都认为自己的那一半才是真神。相互撕咬了一千多年,还在继续撕咬…… 当今宗教,说好听点儿是心灵鸡汤,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自欺欺人。 中国人为啥普遍不信宗教呢?历史长啊,你被骗多了也就不再相信骗子了。看看中国历史,了解点民俗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就知道,中国完整走过了多神教——神教——无神论的全部历程。我们汉人的很多姓氏来自于图腾,熊马牛等图腾就是原始多神教信仰的标志。 西方(国外)宗教观的不成熟,源于文化的不成熟。文化是啥?就是活法。人的活法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取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西方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仆人与主人的关系,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是神的恩赐,人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要时刻感恩神。 中国人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得知,自然和人是平等的合作共赢关系,只要人把我们的劳动、智慧与自然资源有效结合,我们就能得到超过自然给与的结果。这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本质差别:游牧文明攫取自然资源,农耕文明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价值。央视有关24节气的节目,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近万年农耕文明、人与自然互动的凝结。 农耕文明世代定居传承,后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和精神,农田、房舍等世代相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更多承受的是祖先的恩泽,跟神没啥关系。所以,我们中国人敬祖宗、敬长辈、敬父母。现实地说,父母长辈亲人比神更靠谱。 农耕文明长期定居、合居,必然要求有利他性。邻里之间要谦让,谦让也是利他。祖先对后代要有利他性,能力强、财富多的人对能力弱、财富少的人要有仁爱之心,也是要有利他性。利他性是集体主义的粘合剂。 西方人认为自己是罪人是仆人,所以西方的神跟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恩赐与被恩赐、惩罚与被惩罚的关系。西方的神对人的手段就两种:惩罚或者不惩罚,不惩罚就是宽恕。所以,西方人祈祷神的宽恕。神是多么自私啊! 中国人信仰的人或者神,或者某种品德,要有利他性,要能给他人提供帮助。你帮我,我帮你,相互帮衬,共同达到更高的成就。我们是平等互利的。目前民间信仰最多的有关公,关公的典型品德是义,是利他性。怀念毛泽东,为大众谋幸福,为人民服务,是利他性。民间信奉观世音菩萨的多于佛祖,因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对老百姓有帮助,这是典型利他性的文化传承,而佛祖貌似没干啥事。也可以说,中国人信仰的核心是利他性这种品质,也就是公德。人神同理。 所以,请学会敬天,敬地,敬祖宗!敬天:敬畏宇宙星辰,崇敬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敬地:感怀地球给予我们栖息之地、五谷养命以及供给的各种资源。敬祖宗:崇敬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先贤圣人传承下来的灿烂文化知识,以及先祖烈宗传承下来的利他性原则。这才应该是中国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