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罗辑思维》最后一期后感
![]() |
关注很久的罗辑思维终于更新了,没想到是看的第一期竟也是最后一期,但是我觉得老罗讲述的内容却是深合我意的。他在其中讲到了知识焦虑这个问题,这是当前年轻一代面临的普遍的问题,知识爆炸带来更多的是知识的焦虑以及深深的无力感,以前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已经是不再适用,所以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其中提到五个重要的步骤,也可以叫过程,来为解决知识焦虑提出新方法。一,接触牛人,这是一个最为简单快捷的方法,互联网时代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更多的付费社团的出现使我们能接触到以前认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人,我记得以前上本科的时候就很喜欢和每个科的老师接触,有的时候不仅只是切磋问题,就只是单纯的感受老师身上的气息已是让我觉得很受教育了,更何况每次探讨就会获得超越书本的体会。二是概念,很多知识是很杂的,细小的东西也许我们根本用不上,但是大的概念却是需要了解的,就像以前本科的时候需要去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框架一样,是建立宏观概念的过程,很有助于之后的知识的补充。三是缝合,就是说知识需要与自己产生联系,这一点的话需要感谢以前的同学,因为每一次为他们讲解的过程就是自己深化的过程,非常的有意义和进步,虽是无意之中体会到这样的好处,但是这样的方式方法却令自己受益。四是碎片化,以前感觉提到这个词是很贬义的,但是今天感觉却是一个中性的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当然正是因为碎片化冲击着我们以前的学习方式所以人更加感觉到知识的焦虑,但是作者说道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所以碎片化的学习反而是解决这种矛盾的一种方法,我的理解是我们当然需要完整的时间去学习工作,但是碎片化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总觉得说没有大段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今天听完后觉得还是学习观念的转变上存在局限,不能客观的认识这个问题,只是一味追求以前的学习形式,其实这样一想,更加觉得掌握碎片化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了,所以果断添加了得到APP,也是目的在此。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行动,也即是知行合一,与我近期的感受相似,我觉得人生存还是主要的问题,解决生存问题永远是一个生物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学校里固然安逸,但这也是因为父母用他们的辛苦去为自己承担了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而不是自己本应过这种安逸的生活。从实践中学习,去掌握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不仅更加快速,而且是最有效率的,比起学校里的不知所云,体会也是会更加的深刻的,这应该也是以后的学习动力来源。当然对于其他的知识来说,涉猎一些也还是兴趣所致的,并不为追求什么旁的东西。跌跌撞撞走来,感觉自己以前经历的事情反倒都成为自己有益的经验,因此,我现在倒是开始不那么的埋怨了,尽管研究生这三年有所停滞,但是问题也是在于自己与现实之间磨合产生的矛盾,客观真实,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也是都会碰到的。生活,其实才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一直以来也认为人的生存本身可能到最后就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很多的价值是认为赋予的,如果这样想的话,生命便是无聊的。但现实却是尽管果真如此,但是每天去赚自己的那口饭也是需要完成的事情,也需要从社会中获得资源以维系生命。所以所有的东西目前在我这里,都是为了争取生存,生活的更好而做的努力,具体这样的行动有没有价值就只能让别人评说了。当然,人性很复杂,我也需要社会的认可来获得自我的满足,所以我感觉现在的自己还是在一直试图弄清楚我一直迷惑的事情,活着的目的,好吧,边走边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