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线
星期五上午,我坐在书桌前等一个重要的电话。
十点正,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
“喂喂?”
“您好。”
对方与我同时开口。
正要继续说话,电话那头突然失去了声音。没有夸张,用“失去声音”这种程度的描述已完全形容不了电话那头突如其来的空寂感,仿佛那头握着话筒的人一下子跌进了某条时空深渊里。我的耳边仅剩下块状的空寂。
这样的空寂感大约维持了四五秒钟。
我抓着电话,嘴巴恰恰可以重新发出声音时,那股空寂感倏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怪的呲呲声。
“您好,听得见吗?”
我问电话那头。
没有人回答我,反而是呲呲声从一丁点慢慢变大,变成一条不断跳跃的、断点般的长线,呲呲,呲呲,呲呲呲呲,呲呲,呲呲……
呲呲声从远方传来,像是以控制人类脑电波为目的的某种频率,被耳朵自然接受,振得神经发疼。我将电话听筒拿至距离耳朵15厘米的地方,重新试图与电话那头的人联络。
“您还在吗?”
回答我的依旧是呲呲声。
叹了一口气,我将话筒摆到眼前,深红色话筒上排列着有序而密集的孔洞,它们正一眨不眨地盯着我,仿佛事先预谋好了一般等待我做决定。
我准备挂掉,电话那头却忽然传来了几句人声,若隐若现地,夹在一阵呲呲声里。
我重新将话筒放回耳边,努力辨识其中人声的部分。
呲呲声比刚刚小了一些,断开的间隔更多了一些,但依旧还是听不见任何完整意义的话语。
我有些气闷,一大早什么事都没做,就等着这个电话,结果却遇到了这么奇怪的事件,真叫人厌烦。我将话筒拼命地上下左右分别摇了摇,好像这样就能将那些该死的杂音给甩掉。
没想到待我再次将耳朵贴上它,杂音真的不见了,谢天谢地!
“喂喂,您好。”
我重新试探对方能否听见。
“昨天已经和你说的很清楚了,不要再打电话来。”一个尖锐的女声从电话那头传来,“离婚!我要离婚!绝对没有商量的离婚!这就是我最后的决定!”
“您是不是弄错了?”
我有点莫名其妙,之前打来电话的明明是位男士,怎么忽然变成了女人?还说这些让人莫名其妙摸不着脑袋的话。
“无论你再承诺什么,我们完了,就这么简单。”
对方又朝着电话吼道。
我不知道说什么,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女人,我一向没有任何办法,何况对方正嚷嚷着要和我离婚,好像我们真的是一对夫妻似的。而事实上,我在一年前就已离婚。
离婚?是的。
我心里咯噔一顿,脑子像上了发条的玩具士兵,自动开始行进,向前追溯。
与妻子分手前,我也打过这么一通电话,本意是想再挽回一下。但妻子的反应像冬日里一团散不开的缜密浓雾,夹裹着寒气将我的唇齿冰冻。
与话筒对面的女人不同,妻当时没有朝我大喊大叫。相反,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语气对我说话。我们结束了,她说。她只说了这一句,配合着这语气,像千千万万句,在我的耳朵里投掷下无数个轰鸣弹,炸得我满身裂缝。我深吸一口气,试图再说一点什么,好像再多说一点什么,她就会回心转意,就会忘记刚刚说出的关于结束的话,就会与我重归于好。然而她封闭了自己,无论哪一部分,都封得严严实实。
大约七八秒的时间,那个女人没有再说话,我也静静地等着她继续说话。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忽然哭了起来。哭声浩浩荡荡地排队穿过城市里看不见的天线,传到了我的耳边,从低声啜泣到放声大哭,分贝越来越大。
这哭声放大在我耳边,分明熟悉。我有点不知所措。
“不好意思,但您真的找错人了。”
我试图安慰她,或者是安慰自己。然而没有用,她的哭声仍在增大,愈发有止不住的趋势,我的脑子里甚至开始一笔二笔勾勒出她哭泣的画面。
妻子在与我分手之前,也如此悲伤痛哭过吗?她镇定自若的外表之下,是否也隐藏着一张悲恸的面孔?我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印象里关于妻的记忆停留在最后一次相会,签署离婚协议,妻的手没有任何颤抖的签了字,没有看我一眼,推门离开。我透过窗户,目送她坐上一个男人的汽车。她的这个举动激起了我心底的一丝焦躁。虽然我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关系,虽然劈腿的人是我。
我无法判断是否妻是否还记得结婚前我们一起定下的那个规则。
“您先别哭,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我又做了一次尝试。
她大概听不见我说的话,我想,很可能是这样,不然不至于对我说的话无动于衷。我的意思是,我的声音应该明显不是她认识的人中的一个,语气语调也很莫名其妙,完全插入不进这样一个尴尬的场面。
我握着电话筒,犹豫要不要挂断。
电话那头忽然传来了嘟嘟声,之后又是几秒短暂的空寂,呲呲声传来。话筒那头的时空仿佛陷入了某种反复。
这一回,没让我等太久,呲呲声时而大,时而小,女人的声音却一点都没有被影响,仿佛在她的嘴与我的耳之间,已经搭建起了一座安全桥。
“你还记得结婚时,你说过的话吗?”她问。
当然记得。
结婚时,我与妻子协定,互相对对方的一辈子负责。我们各自写了一封遗书,留给对方。如果有人率先在感情上出轨背叛,并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另一方在离婚后即可以任何一种方式杀死对方,并用那封遗书伪造一场“自杀事故”。
那封遗书像一根刺卡在我的胸口,而妻子离开时的冷酷则像一面坚硬的手掌,一点一点地将这根针朝我的心头压下。
整整一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几乎无法正常入睡。我雇佣了几个人守在身边,防备即将入口的食物、饮料,甚至是牙膏与口气清新剂。我不清楚妻是否会报复我的劈腿,利用手上那封遗书做点什么。但正是这样的未知与暂且平静的生活,让我癫狂。
一年后,我终于忍不住。我无法探究她脑子里的想法,但可以控制自己做出一个选择。我决定先对她下手。
话筒对面的女人开始低声讲述她与他初次见面的故事,顺着时间线,从结识到相爱,再到结婚,到一起生活。我没听清他们是否有孩子,他们结婚了几年,又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分手。她在电话那头,时而停顿等待,时而抽泣倾述,呲呲声像一只忠诚的老狗分秒不息作陪。
我明白,我根本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甚至她根本听不到我的声音。她正在与另一个男人通话,这也许是他们两个人的最后一通电话。
我静静地拿着话筒,耳朵像一个德国产的高质量隔音器,外边充斥着别人的爱情,里面计算着我与妻的得失。
十点十五分,电话那头终于恢复正常。
一个男人的声音重新接了进来,他只说了一句话,就挂断。
“办成了,她按照遗书上的方式死了。”
我的身体吐出了一口气。
然而我的意识好像仍留在那个串了线的女人那头,伴随着偶尔的空寂感,偶尔的呲呲声,沉默不语。
<完>
十点正,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
“喂喂?”
“您好。”
对方与我同时开口。
正要继续说话,电话那头突然失去了声音。没有夸张,用“失去声音”这种程度的描述已完全形容不了电话那头突如其来的空寂感,仿佛那头握着话筒的人一下子跌进了某条时空深渊里。我的耳边仅剩下块状的空寂。
这样的空寂感大约维持了四五秒钟。
我抓着电话,嘴巴恰恰可以重新发出声音时,那股空寂感倏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怪的呲呲声。
“您好,听得见吗?”
我问电话那头。
没有人回答我,反而是呲呲声从一丁点慢慢变大,变成一条不断跳跃的、断点般的长线,呲呲,呲呲,呲呲呲呲,呲呲,呲呲……
呲呲声从远方传来,像是以控制人类脑电波为目的的某种频率,被耳朵自然接受,振得神经发疼。我将电话听筒拿至距离耳朵15厘米的地方,重新试图与电话那头的人联络。
“您还在吗?”
回答我的依旧是呲呲声。
叹了一口气,我将话筒摆到眼前,深红色话筒上排列着有序而密集的孔洞,它们正一眨不眨地盯着我,仿佛事先预谋好了一般等待我做决定。
我准备挂掉,电话那头却忽然传来了几句人声,若隐若现地,夹在一阵呲呲声里。
我重新将话筒放回耳边,努力辨识其中人声的部分。
呲呲声比刚刚小了一些,断开的间隔更多了一些,但依旧还是听不见任何完整意义的话语。
我有些气闷,一大早什么事都没做,就等着这个电话,结果却遇到了这么奇怪的事件,真叫人厌烦。我将话筒拼命地上下左右分别摇了摇,好像这样就能将那些该死的杂音给甩掉。
没想到待我再次将耳朵贴上它,杂音真的不见了,谢天谢地!
“喂喂,您好。”
我重新试探对方能否听见。
“昨天已经和你说的很清楚了,不要再打电话来。”一个尖锐的女声从电话那头传来,“离婚!我要离婚!绝对没有商量的离婚!这就是我最后的决定!”
“您是不是弄错了?”
我有点莫名其妙,之前打来电话的明明是位男士,怎么忽然变成了女人?还说这些让人莫名其妙摸不着脑袋的话。
“无论你再承诺什么,我们完了,就这么简单。”
对方又朝着电话吼道。
我不知道说什么,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女人,我一向没有任何办法,何况对方正嚷嚷着要和我离婚,好像我们真的是一对夫妻似的。而事实上,我在一年前就已离婚。
离婚?是的。
我心里咯噔一顿,脑子像上了发条的玩具士兵,自动开始行进,向前追溯。
与妻子分手前,我也打过这么一通电话,本意是想再挽回一下。但妻子的反应像冬日里一团散不开的缜密浓雾,夹裹着寒气将我的唇齿冰冻。
与话筒对面的女人不同,妻当时没有朝我大喊大叫。相反,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语气对我说话。我们结束了,她说。她只说了这一句,配合着这语气,像千千万万句,在我的耳朵里投掷下无数个轰鸣弹,炸得我满身裂缝。我深吸一口气,试图再说一点什么,好像再多说一点什么,她就会回心转意,就会忘记刚刚说出的关于结束的话,就会与我重归于好。然而她封闭了自己,无论哪一部分,都封得严严实实。
大约七八秒的时间,那个女人没有再说话,我也静静地等着她继续说话。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忽然哭了起来。哭声浩浩荡荡地排队穿过城市里看不见的天线,传到了我的耳边,从低声啜泣到放声大哭,分贝越来越大。
这哭声放大在我耳边,分明熟悉。我有点不知所措。
“不好意思,但您真的找错人了。”
我试图安慰她,或者是安慰自己。然而没有用,她的哭声仍在增大,愈发有止不住的趋势,我的脑子里甚至开始一笔二笔勾勒出她哭泣的画面。
妻子在与我分手之前,也如此悲伤痛哭过吗?她镇定自若的外表之下,是否也隐藏着一张悲恸的面孔?我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印象里关于妻的记忆停留在最后一次相会,签署离婚协议,妻的手没有任何颤抖的签了字,没有看我一眼,推门离开。我透过窗户,目送她坐上一个男人的汽车。她的这个举动激起了我心底的一丝焦躁。虽然我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关系,虽然劈腿的人是我。
我无法判断是否妻是否还记得结婚前我们一起定下的那个规则。
“您先别哭,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我又做了一次尝试。
她大概听不见我说的话,我想,很可能是这样,不然不至于对我说的话无动于衷。我的意思是,我的声音应该明显不是她认识的人中的一个,语气语调也很莫名其妙,完全插入不进这样一个尴尬的场面。
我握着电话筒,犹豫要不要挂断。
电话那头忽然传来了嘟嘟声,之后又是几秒短暂的空寂,呲呲声传来。话筒那头的时空仿佛陷入了某种反复。
这一回,没让我等太久,呲呲声时而大,时而小,女人的声音却一点都没有被影响,仿佛在她的嘴与我的耳之间,已经搭建起了一座安全桥。
“你还记得结婚时,你说过的话吗?”她问。
当然记得。
结婚时,我与妻子协定,互相对对方的一辈子负责。我们各自写了一封遗书,留给对方。如果有人率先在感情上出轨背叛,并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另一方在离婚后即可以任何一种方式杀死对方,并用那封遗书伪造一场“自杀事故”。
那封遗书像一根刺卡在我的胸口,而妻子离开时的冷酷则像一面坚硬的手掌,一点一点地将这根针朝我的心头压下。
整整一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几乎无法正常入睡。我雇佣了几个人守在身边,防备即将入口的食物、饮料,甚至是牙膏与口气清新剂。我不清楚妻是否会报复我的劈腿,利用手上那封遗书做点什么。但正是这样的未知与暂且平静的生活,让我癫狂。
一年后,我终于忍不住。我无法探究她脑子里的想法,但可以控制自己做出一个选择。我决定先对她下手。
话筒对面的女人开始低声讲述她与他初次见面的故事,顺着时间线,从结识到相爱,再到结婚,到一起生活。我没听清他们是否有孩子,他们结婚了几年,又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分手。她在电话那头,时而停顿等待,时而抽泣倾述,呲呲声像一只忠诚的老狗分秒不息作陪。
我明白,我根本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甚至她根本听不到我的声音。她正在与另一个男人通话,这也许是他们两个人的最后一通电话。
我静静地拿着话筒,耳朵像一个德国产的高质量隔音器,外边充斥着别人的爱情,里面计算着我与妻的得失。
十点十五分,电话那头终于恢复正常。
一个男人的声音重新接了进来,他只说了一句话,就挂断。
“办成了,她按照遗书上的方式死了。”
我的身体吐出了一口气。
然而我的意识好像仍留在那个串了线的女人那头,伴随着偶尔的空寂感,偶尔的呲呲声,沉默不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