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诗歌打动的瞬间
查看话题 >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豆瓣最近推出一个“豆瓣时间”的栏目,请了北岛过来,做诗歌的内容收费,名叫《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在看了大概介绍后,我就第一时间订阅这个全新的栏目,目前更新的六期已全部听完,有一些收获,在这里做个笔记,之后也会陆续更新一些想法(以下标题、内容和栏目无必须关联):
第一篇 | 新世界的引路人
在一个包含民国在内之前几乎所有时光,上下都以诗为主流文体的国度,如今大多数人对诗的理解层面,居然大多都停留在“啊,大海啊,你全是水...”这样不理解的戏谑阶段。
因为没有一个人(或一个机遇去)打破这个开端,很多人对诗的误解同样也是对艺术的误解:比如非要问学建筑的朋友忙不忙?帮忙画一个logo,比如看不懂的抽象画就直接拒而远之,甚至把整个艺术世界都拒之门外。其实学习设计的同学应该了解,单从设计分类就有: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等等等,更不要说平面设计中还有极简主义、波普、维多利亚等不同风格,这对诗歌来看也是完全一致的,世界上的诗你穷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每一首诗每个人的感触都会不一样,每个阶段又会变化,但只因为不了解一首诗,你就拒绝了这一大片世界的感知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对诗的误解,即是对美的偏见,其实很多人都需要这样一个类似启蒙的引路者,第一次打开诗,打开文学,打开另一个世界,然后自己独自上路。让我知道,诗其实并不遥远,它不是异类更不是敌人,就在我的血液里,供血我的心脏,让它澎湃生长。
第二篇 | 练习诗歌的语境
如何相对正确的打开一首诗?虽然没有答案,但我会建议还没有诗歌阅读习惯的朋友,首先练习诗歌的语境。
什么是诗的语境,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开元十五年年已二十七,东游归来生活在湖北安陆,结识了孟浩然,三年后,孟浩然要离开湖北去扬州,李白知道消息后,在离别那天亲自到黄鹤楼为他送别,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中故人自然是孟浩然,孟浩然同是诗人,比李白年长,但极为欣赏李白,李白也敬佩这位挚友,两位诗人要在黄鹤楼这里作别,古时一别实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李白久久不愿离去,看着绚丽斑驳的三月烟花,看着载着故人的小帆消失在长江的边际,写下了这首诗,一字不变的摆在我们眼前。
诗的语境为什么比较重要?因为大多数诗歌都是叙情诗(不单指爱情),是诗人自然的情感流露,深情、天真和烂漫,但这些诗它其实不是写给你和我的,他只是写给诗里那个主角的,是非常私人的情感,但又因为私人才非常真实动人。如果小说是在构造一个完整的新世界,那么诗应该就是里面主角说的最动人的话,如果不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形成,自然也没办法明白这些话为什么会出现、巧妙之处又在哪。在了解诗的语境过后,人就很容易代入自己对这一首诗的独特理解,告别、友谊、知己、世界的未知,这些都是非常普世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我读到这首诗时,脑海中最先闪过的就是童年的一些记忆,那时候懵懂不了解世界,但大概开始懂得伙伴的美好,傍晚时分各家各户都会叫自己家的孩子回家吃饭,孩子们要结束一天的玩耍各自回到家,这时候就要与小伙伴们告别了,虽然心里知道明天一早就会很快见到,但心里依然无比不舍(不舍这一天的结束也不舍眼前的伙伴),尤其是家住得稍远的小伙伴,我总会送他到院外的街道,两个孩子对着夕阳,说完拜拜,还时不时回头看一眼,也不怕对方和别人看见。
第三篇 | 瞬间的永恒
1825年的一天,普希金和凯恩漫步在丛林小道,这一天凯恩要离开普希金流放的地方(在俄国南部一个偏僻的小镇),大约6年前,普希金20岁,见到凯恩时她19岁,一瞬间被凯恩的不可形容的美丽吸引,当他没来得及平复自己的心动时,又立刻知道19岁的凯恩已经是一位52岁的将军的妻子,普希金不得不离开,在之后的六年,普希金的人生发生极具戏剧的变化,出众的才华不断流露让整个俄国震惊,却又因为与沙皇权利相悖,不受政府待见而被流放,在流放后的第二年,普希金做梦也无法想到可以在流放之地再遇到凯恩,一起谈论诗歌,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月,但终究还是要告别,普希金在分别之时送给凯恩一首诗,成为世界传颂的经典情诗。据凯恩之后描述,普希金在给她这首诗时辗转难定,信送到凯恩手中,又拿了回来,最后凯恩还是留住了这首《致凯恩》:
Я по́мнию чу́дное мгнове́нье: Передо мной яви́лась ты, Как мимолётное виде́нье, Как ге́ний чи́стой красоты́. В томле́ньях гру́сти безнаде́жной, В трево́гах шу́мной суеты́ Звуча́л мне до́лго го́лос не́жный И сни́лись ми́лые черты́. Шли го́ды .Бурь поры́в мяте́жный Рассе́ял пре́жние мечты́ , И я забы́л тво́й го́лос не́жный Твои́ небе́сные черты́ В глуши́ ,во мра́ке заточе́нья Тяну́лись ти́хо дни мои Без божества́,без вдохнове́нья Без слёз,без жи́зни,без любви́. Душе́ наста́ло пробужде́нье И вот опя́ть яви́лась ты Как мимолётное виде́нье Как ге́ний чи́стой красоты́ И се́рдце бъётся в упое́нье И для него воскре́сли вно́вь И божество́ и вдохнове́ньеИ жизнь ,и слёзы,и любо́вь.
中文译文片段摘抄: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 狂暴的风呼啸,驱散往日的激情, 模糊了你温柔的声音。
在荒凉的乡间,在囚禁的黑暗里, 我的生命正在静静流逝, 失去了神往,失去了灵性, 失去了眼泪,也失去了爱情。 ... 如今我的心终于重又觉醒 你又在我眼前降临, 如同昙花一现的梦幻, 如同纯真之美的化身。 这是诗人写下这首诗、那一瞬的感觉,像所有热恋中的人们一样,不计后果也要说出情话,人会变,但这些情话不会变,它记录了那瞬间最真切的感受,是人生在世最美妙的感觉,那一瞬间,只有爱情有这样的魔力。 第四篇 | 诗的意境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给香菱讲诗:“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说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仔细回味,数日后领悟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诗是语言的进化,不再停留在信息的交换,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有语言,语言由词语组成,词语由文字构成,人们对字词进行定义,方便日常交流,但世上一开始是没有文字的,更没有语言,所以这是人为创造的东西,人为创造的东西要去解释世间万物往往十分有限,日常交流中,词不达意、说不清、道不明总会有,但诗不一样,它不追求一种解释,而本身就有各种可能,它短短几行,却营造一种意境,你领会意境,看见画面,但却不一定能用语言描述出这种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