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想法
心路历程的变化,会因为主观客观各种原因发生。二十五岁之前的人生,基本是对父母的言听计从。一方面,养育之恩,我很感激;另一方面,把我培养成现在的模样,我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满意。无奈,是因为我变成了茫茫人海中一点也不发光的那一颗;满意,是因为父母的管制让我变得想要在以后的人生中做回自己,这种性格应该不能算作叛逆,因为我已经过了叛逆的年龄了。父母一辈的辛苦,我们做子女的很难完全体会,但是有一点,除了你,所有的人都可能会说:那都是为了你好!其实这句话我也会对我的弟弟妹妹们说,很遗憾,不知不觉中我也变成了企图干涉别人人生轨迹的那种人。孩提时期,父母的话,就像是字典里的定义,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所以一直很努力,我甚至记得,有一年期末考,平时都是满分的我,竟然得了91分,我当时就哭了,既不是因为不甘心,也不是因为怕父母的说教与打骂,回想起来,竟然没有任何原因,就这么简单的哭了,现在想想,那时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仅仅是那张用红笔记录了我半年努力的白纸。有压迫就有反抗,我从小就很皮,父母不止一次的被叫去学校,我也不止一次的看着父亲赔笑的脸,十几年,皱纹变多了,可他的态度从未变过。上课捣乱,欺负女同学,骂老师,打架,早恋,这些很多男生都做过的事情,我无所不为。可是尽管如此,我对学业还是蛮在乎的——父母的管教所致。 直到高中我基本算是放弃了,看着以前的老友混的像模像样,我却呆在教室学着数理化,实在不甘。可是又因为一场感情,想要跟她一起上大学的想法又督促我勤学。可是最后种种原因,距离高考半年的光景,我休学了,可能是因为懒吧,我漠然的看着父亲赔笑的脸和落下的泪,就坚决这一次。想过几次放弃学业,可是那时的我眼光短浅,也没积蓄,不会想去大城市找发展的机会,所以还是去了一所三流都算不上的大学。混了三年收获还是蛮多的,思想变的开阔,眼界不再局限于现在,当然,也找到了我最爱的人。二十五岁了,我混迹豆瓣,贴吧,微博,天涯,我学到了很多,也更加迷茫。我二十四岁才知道丁克这一概念,我从极度病态的喜欢小孩,到发誓一定要生个女儿,如果是儿子就掐死这个心理,到现在想要做一个丁克,就像开头说的,有主观客观的原因,我现在活的其实挺失败,但至少跟女朋友日子过的很开心,我不想因为一个孩子,改变现在还算充实的生活。养育一个小孩,每天平均要八小时,哪里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承担这个责任,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如果享受不到最好的,我怎么对得起孩子,怎么对得起怀胎十月的我的爱人。我可以说是浪费了这小半辈子,活成这个鸟样,我不想我的孩子变成“负三代”,生活很累;我也不想我的孩子因为受教育,努力到半夜;我不想我的孩子,就因为我或者任何一位长辈的期盼,去做她不喜欢的做的事情;我也不想我的孩子,就是为了完成我或者任何一位长辈未完成的梦想,从襁褓到成年,背负那么大的压力…… 我母亲说过(其实每一位准爷爷奶奶都会说):你们忙你们的,孩子我可以带。说实在的,我坚决反对这一思想,我不想再看到另一个“我”出现在这个世界上,那会是我能想到的最灾难性的结果。 我想如果我真的有了孩子,我可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加我的梦想给她,这是为人父母的通病吧。不说在学校的成绩,就光说课外的一些能力,现在哪家孩子不会一些画画音乐之类的技能,可是我想我的孩子做她自己,孩提时期就是用来玩耍,长见识的,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的理解是,走遍大江南北,就相当于学富五车了。多走走,多看看,是我对我孩子唯一的期盼了。在旅游的过程中,她可以收获知识,彼此可以收获亲情。 零零碎碎说了那么多,我只能心里想想的话,因为我不知道我父母会怎么想,如果我跟他们说不要孩子。唉,我不希望等他们老了,还辛辛苦苦的做另一份工,还辛辛苦苦的带孩子,我的理想很简单,在远离家乡的一处地方,买一个小房子定居,每年和父母爱人旅旅游,不必再每年听到某个亲戚问询各种奇葩问题。这也许就叫做离世而自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