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
北方没有服务,只有销售……
北方没有理发师,理发店只有办卡销售员,刚搬来北京的时候,到小区附近找了一家理发店理发,后来才知道是连锁的木北造型,我是个耳根子比较软的人,理发师多忽悠几下就办了一张卡,其实倒也无所谓,因为本来就是要剪的,毕竟办卡还是会稍微便宜一些。
理发对于男生来讲算是一种刚需,对于女生来讲就是一种奢侈品了,原因倒不主要在于价格,而是在于多样性,更确切一点在于理发师推荐的多样性,什么直发烫卷、卷发拉直、长发修短、短发接长,顺带也就使得价格节节攀升,更不要说附带销售的一些低劣的养发护发类产品了。
理发有两个基本环节,一个是洗头,一个是理发,拿广州的理发标准来看,洗头几乎是附送的一整套按摩体验,头部加肩颈部按摩,而且时间之长甚至能在躺椅上打个盹,当然更不用说洗发的精细程度了,在北京,基本上只是打湿了抹点洗发水然后冲一遍就完了。当然北京生活节奏比较快嘛,我们就不再琢磨这么精细了。但是进入理发环节之后,我们的理发师便唐僧附体,“您卡上只剩300块了,要不要参加我们的年底充值大优惠活动?充1000送1000”,在你拒绝之后竟然还能够不停地叨逼叨。盲人按摩+哑巴理发这种南方标配到了北方简直就是奢望。
我其实并不排斥跟理发师聊天,只是常常理发店比较嘈杂,沟通效率比较低,但是如果理发师跟我讨论的是如何把发型打理得更帅,我想我也并不会拒绝的。现在理发师已经忘记了他们的技艺来自于他们的手,而不是那张嘴。如果一旦理发师觉得从你身上榨不出剩余价值的时候,三下五除二你的头发就剪好了,“剪发丑三天”的悲剧又开始了。
回想我之前在武汉读大学时的理发师,我曾写道:
他是一个很干瘦的人,长着理发店小哥特有的脸型,那个时候他还是众多普通发型师中的一位,收着最便宜的价格。刚开始我们不会聊天,由于向来我剪头发不会超过二十分钟,所以我没有跟理发师聊天的习惯。后来我发现,每一次,他剪头发至少需要四十分钟,他理发的时间常常是其他发型师的两倍以上。他几乎不用推刀,回到最原始的方式用剪刀修修剪剪,我常常感觉他不是在理发,像是在修葺一盆花卉一样,他不是一丛丛地卡嚓一样剪掉,而是一根根地调整,左调右改之后,他再喷上一点发蜡,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园艺作品,告诉我完成了。是在他这里,改变了我一向以为“剪发丑三天”的世界观。
然后我们慢慢的开始会聊天,他告诉我他最开始跟师傅学艺时的辛苦,那时候他还不在这家店,他为了取得师傅的信任,获得真传,每天天不亮早起打扫店面,送师傅的孩子上学,不管份内分外,毫无怨言。很久以后,很多跟他一起的其他学徒早已出师远走高飞,而他一直勤勤恳恳地跟着师傅,师傅一直没让他出师,在他甚至快要放弃的时候,师傅终于告诉他,你可以出师了,但是在这之前,我最后告诉你一些东西。他没有告诉我师傅在最后跟他传授了什么,但是他说最后学到的东西比之前所有加起来还要多。
他跟我说,一般人都会认为男生的头发比较好剪,其实不然。你不要看女生的发型花样繁多,但是拆分来看,无非就是不同的组合,你只要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再复杂的你都能搞定,而且女生的头发长,即便出现失误也很容易弥补,但是男生就不行。剪男生的头发风险很大,男生头发短,但是脸型却也变化多样,一刀剪错就弥补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他在剪男生头发时会更加谨慎细致,每一位客户都是需要特殊定制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睡着了,他大概不好意思叫醒我,就一直在我头上修修补补,等我醒来发现,头发剪得比以往都要短很多,但是依然很满意。
当时,我并不确定他的经验和经历是否独到,也许很多发型师也有跟他一样的成长经历和类似的经验看法,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再去找他理发时,他告诉我他涨价了,跟店长同价,他说其实他并不想,只是根据公司要求,客户达到一定数量就要涨价,他说如果你想换其他发型师完全没有问题,他可以理解。我说,没事,还是你帮我剪吧。然后他一连说了好多声谢谢,他说他很感激,因为他涨价一周了,但是选择换发型师的只有两位客户,大部分都还是继续选择他。我那时才意识到,他确实与众不同。
今天剪了一个丑三天的头发,回小区的路上,“健身房游泳池,要不要办个卡?”一个身材高大四肢健壮的大哥塞了一张传单到了我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