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米恩·查泽雷-《WHIPLASH》《LA LA LAND》
名字加上了我的理解,当然是指2017年最火的电影《La La Land爱乐之城》与《爆裂鼓手》.
两部都是他的电影,音乐剧情片,看了影评,写的都是达米恩查泽雷自己的故事,这让我很震撼。
LA LA LAND
(1)一个关于梦想与爱情,我们爱上彼此的闪光点,又因为不再闪光而选择分开;
(2)或是我依然爱你,只是梦想对自我实现也同样重要,无法搁置;
(3)或是,实现梦想的道路难走,但无论如何,希望能一直有互相的陪伴与欣赏;不管逐梦的道路如何辛苦,爱人双方都会尽全力地去克服.
这样,电影就没有结尾的重来,重新的幻想和蒙太奇(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也不会有一个令人遗憾的“如果,当初”的惋惜基调。情感抓住打动人的,除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还有能深深抓住人使人回想的抱憾与惋惜,就像《大话西游》里朱茵和周星驰的那一幕。
从最高境界来说,其实或许也是最简单的境界,当双方的爱足够强烈,甚至连梦想都不会成为阻力(矛盾已经不是最普通的柴米油盐三姑六婆,而是涉及梦想追求的自我实现不同)。 我们把阻力想得很大,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贪心些,梦想与爱情均可兼得,还没努力就已退却,没有兼得,实现的勇气.
让人遗憾的电影更让人印象深刻。
爆裂鼓手
和大龙说的一样,全片和鼓点一样富有节奏完全没有中断的欲望。讲述了音乐天才与教练之间的故事,一样说明了天才需要不断的练习(当然,达米恩查泽雷虽然也学习过打鼓,最后也没有走这条道路,却拍了与之相关的电影)。 这是一个“极致要求”极致激发“”与极致热爱““极致练习”的故事。如果都是极致,没有还可以,还不错的满足。极致的要求带出更加高品质的体验,好的产品体验也是出自极致的追求。IPHONE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关于天才(完全是通过热爱与不断练习才成为的)与鬼才(老师)在不断挑衅侮辱急于证明之后,鬼才老师最后出于恶意与报复想要羞辱断送天才的音乐生涯,却最后不得不被天才的狂热与激发的斗志,永远不被discourage的,带满血却快到400不肯停下来的模样而发自内心地敬佩,折服于归依。 这是从邪恶一点的角度来理解的。
这部片也可以让人思考教育,培训这些涉及激发人潜力的工作。
两个角度
(1)通过羞辱与竞争的方式来推动学生或员工,使其不满足,为他们不断设立新目标,并且不断突破极限,在冲刺极限的过程中,及时达不到极致的要求,但早已比之前的“还可以”的中上端水准超越了很多。所以 对于一个好的产品开发团队,应该是每个成员都有一直不满足希望不断超越引领的心态,产品经理也应该是追求极致,而非过容易满足。
想到了乔布斯开发产品也是狂热会羞辱员工不停做苛刻的要求,他说愿意和优秀的员工工作,因为羞辱并不会影响他们的自尊(他们有健康的自尊,因为优秀,不容易受打垮)自尊,有时不能太强,有时强可以提升能力。不过都不应该被打垮,discourage垮掉本来的初衷。 想到了喜欢音乐的人在每天抱着喇叭练万遍的打鼓拉琴,喜欢也会变成厌恶,依旧坚持的是很让人敬佩的。也能说,鉴别自己是否喜欢一份事的标准是,如果让你做上一万遍,你是否会愿意。辛苦,但是愿意,就如同第一部里的,爱情维持会费精力,但是愿意付出 的喜欢是一样的。
(2)看片子时我也认为,这和上司对下属的要求是一样的,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地去指出批评员工的失误,但没必要人身攻击去辱骂贬低自尊,对学生尤其不可了(内心还未强壮,见识还不够多,调节能力还没有)。觉得就事论事地更好,彼此的自尊都是要保护好的。当然自尊,是一个你想把它看的很高,他就会高到不行,想把它看低,它就似无一物的东西。重不重要在心里,心智成熟时可以辨别它是无法受一切任何外物所左右.
好像突然发现了两部片子的相通点,都是达米恩查泽雷的个人故事,都是关于极致,
劳累辛苦强迫似地做自己的所爱;
以及费力费心依然守护的爱情。
这样,本来不可兼得的事情,在无法避免的双面性中的坚持与坚定!的信念,得到实现.很不可思议。
突然写这么多,说明了震撼有多少。一定有偏颇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正。欢迎分享。
这个影评写的很不错,推荐如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神奈川的冲浪里(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22354/
想记录其中
一句:
“”USA Today(今日美国,美国发行量第二大的国民报纸)评价这部电影用了一句话,我觉得很贴切 - "Cynicism's not welcome in 'La La Land' "/ 现实的冷言冷语、愤世嫉俗在La La Land里是不被欢迎的。它美好得如一个童话,虽然没有最后男女主人公Happily ever after的结局,它仍然是一个童话。它对一切的怀疑、顾虑都是免疫的。即使我们知道它是虚幻的,也不忍心戳破。”
两部都是他的电影,音乐剧情片,看了影评,写的都是达米恩查泽雷自己的故事,这让我很震撼。
LA LA LAND
(1)一个关于梦想与爱情,我们爱上彼此的闪光点,又因为不再闪光而选择分开;
(2)或是我依然爱你,只是梦想对自我实现也同样重要,无法搁置;
(3)或是,实现梦想的道路难走,但无论如何,希望能一直有互相的陪伴与欣赏;不管逐梦的道路如何辛苦,爱人双方都会尽全力地去克服.
这样,电影就没有结尾的重来,重新的幻想和蒙太奇(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也不会有一个令人遗憾的“如果,当初”的惋惜基调。情感抓住打动人的,除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还有能深深抓住人使人回想的抱憾与惋惜,就像《大话西游》里朱茵和周星驰的那一幕。
从最高境界来说,其实或许也是最简单的境界,当双方的爱足够强烈,甚至连梦想都不会成为阻力(矛盾已经不是最普通的柴米油盐三姑六婆,而是涉及梦想追求的自我实现不同)。 我们把阻力想得很大,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贪心些,梦想与爱情均可兼得,还没努力就已退却,没有兼得,实现的勇气.
让人遗憾的电影更让人印象深刻。
爆裂鼓手
和大龙说的一样,全片和鼓点一样富有节奏完全没有中断的欲望。讲述了音乐天才与教练之间的故事,一样说明了天才需要不断的练习(当然,达米恩查泽雷虽然也学习过打鼓,最后也没有走这条道路,却拍了与之相关的电影)。 这是一个“极致要求”极致激发“”与极致热爱““极致练习”的故事。如果都是极致,没有还可以,还不错的满足。极致的要求带出更加高品质的体验,好的产品体验也是出自极致的追求。IPHONE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关于天才(完全是通过热爱与不断练习才成为的)与鬼才(老师)在不断挑衅侮辱急于证明之后,鬼才老师最后出于恶意与报复想要羞辱断送天才的音乐生涯,却最后不得不被天才的狂热与激发的斗志,永远不被discourage的,带满血却快到400不肯停下来的模样而发自内心地敬佩,折服于归依。 这是从邪恶一点的角度来理解的。
这部片也可以让人思考教育,培训这些涉及激发人潜力的工作。
两个角度
(1)通过羞辱与竞争的方式来推动学生或员工,使其不满足,为他们不断设立新目标,并且不断突破极限,在冲刺极限的过程中,及时达不到极致的要求,但早已比之前的“还可以”的中上端水准超越了很多。所以 对于一个好的产品开发团队,应该是每个成员都有一直不满足希望不断超越引领的心态,产品经理也应该是追求极致,而非过容易满足。
想到了乔布斯开发产品也是狂热会羞辱员工不停做苛刻的要求,他说愿意和优秀的员工工作,因为羞辱并不会影响他们的自尊(他们有健康的自尊,因为优秀,不容易受打垮)自尊,有时不能太强,有时强可以提升能力。不过都不应该被打垮,discourage垮掉本来的初衷。 想到了喜欢音乐的人在每天抱着喇叭练万遍的打鼓拉琴,喜欢也会变成厌恶,依旧坚持的是很让人敬佩的。也能说,鉴别自己是否喜欢一份事的标准是,如果让你做上一万遍,你是否会愿意。辛苦,但是愿意,就如同第一部里的,爱情维持会费精力,但是愿意付出 的喜欢是一样的。
(2)看片子时我也认为,这和上司对下属的要求是一样的,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地去指出批评员工的失误,但没必要人身攻击去辱骂贬低自尊,对学生尤其不可了(内心还未强壮,见识还不够多,调节能力还没有)。觉得就事论事地更好,彼此的自尊都是要保护好的。当然自尊,是一个你想把它看的很高,他就会高到不行,想把它看低,它就似无一物的东西。重不重要在心里,心智成熟时可以辨别它是无法受一切任何外物所左右.
好像突然发现了两部片子的相通点,都是达米恩查泽雷的个人故事,都是关于极致,
劳累辛苦强迫似地做自己的所爱;
以及费力费心依然守护的爱情。
这样,本来不可兼得的事情,在无法避免的双面性中的坚持与坚定!的信念,得到实现.很不可思议。
突然写这么多,说明了震撼有多少。一定有偏颇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正。欢迎分享。
这个影评写的很不错,推荐如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神奈川的冲浪里(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22354/
想记录其中
![]() |
Whiplash |
![]() |
La La Land |
一句:
“”USA Today(今日美国,美国发行量第二大的国民报纸)评价这部电影用了一句话,我觉得很贴切 - "Cynicism's not welcome in 'La La Land' "/ 现实的冷言冷语、愤世嫉俗在La La Land里是不被欢迎的。它美好得如一个童话,虽然没有最后男女主人公Happily ever after的结局,它仍然是一个童话。它对一切的怀疑、顾虑都是免疫的。即使我们知道它是虚幻的,也不忍心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