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葩大会》想到
我2014年末毕业走进社会,时间刚好契合了《奇葩说》的第一季的推出。到今天,从毕业就失业,到实习,第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想来竟然都有《奇葩说》的陪伴。一开始被这个节目吸引,是因为它讨论的正是当下年轻人们面临的困境,是那些我们不得不做的选择以及无法回避的命题。
我看的第一集就是“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那时我初到上海,和一个姑娘一起租下一套位于世纪大道的二居室,和一心只想涨房租的房东斗智斗勇。之后像“同事能力弱,力不力挽狂澜”(不过作为小白,通常我是求人力挽狂澜的角色),“人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之类的话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奇葩大会》开始以后,很多朋友都觉得不如以前了,纷纷表示选手鱼龙混杂,质疑“这还是个辩论节目吗?”然而这形形色色的人,来参与这舞台的面试,有的春风得意,有的兜兜转转,有的迷茫惨淡,五花八门的故事,却是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展现关于选择,关于人生道路,关于哪里才是属于你的舞台。
是真的踏破铁鞋,终于找到自己的舞台,是已经在到达人生巅峰,想做新的尝试,还是因为在别处受挫,来碰碰运气,无论多么努力地伪装,旁人还是一眼就能看穿。喜欢开始几集大牛们的客串,分享完就走,不带任何杂念,清楚自己的舞台在哪。相反,那些从一个节目跳到另一个节目,兜兜转转,始终迷茫的人,因在自己舞台的失意,错把别人的舞台当作新的机会,最后才会发现能力的不足不会因为换一个舞台就被认可。
这些感慨,写在工作受挫,失眠的晚上。
我看的第一集就是“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那时我初到上海,和一个姑娘一起租下一套位于世纪大道的二居室,和一心只想涨房租的房东斗智斗勇。之后像“同事能力弱,力不力挽狂澜”(不过作为小白,通常我是求人力挽狂澜的角色),“人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之类的话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奇葩大会》开始以后,很多朋友都觉得不如以前了,纷纷表示选手鱼龙混杂,质疑“这还是个辩论节目吗?”然而这形形色色的人,来参与这舞台的面试,有的春风得意,有的兜兜转转,有的迷茫惨淡,五花八门的故事,却是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展现关于选择,关于人生道路,关于哪里才是属于你的舞台。
是真的踏破铁鞋,终于找到自己的舞台,是已经在到达人生巅峰,想做新的尝试,还是因为在别处受挫,来碰碰运气,无论多么努力地伪装,旁人还是一眼就能看穿。喜欢开始几集大牛们的客串,分享完就走,不带任何杂念,清楚自己的舞台在哪。相反,那些从一个节目跳到另一个节目,兜兜转转,始终迷茫的人,因在自己舞台的失意,错把别人的舞台当作新的机会,最后才会发现能力的不足不会因为换一个舞台就被认可。
这些感慨,写在工作受挫,失眠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