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 | 大卫·鲍伊合作一生的男人竟然是他?!
![]() |
Jonathan Barnbrook |
Jonathan Barnbrook被认为是
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平面设计师,
其工作室出品的项目包括
大卫鲍伊多张专辑视觉设计、
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
达米恩•赫斯特自选集书籍设计
多家日本知名企业形象及产品设计(资生堂等)。
1.教育背景
Jon Barnbrook于1966年出生于英格兰Luton。
于1985年至88年就读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
随后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
一系列的学习使他更加坚定自己对设计的原初想法:
只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而不是盲目迎合市场。
毕业后的他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
但最终事业步入正轨。
如今的他对年轻设计学生的忠告同样是:
诚实面对自己,将作品集放满自己真正热爱的项目
只有这样,你想做的项目才会陆续找上你。
2.字体设计
Jonathan Barnbrook的字体设计
受到英国传统文化历史很大影响,
然而他并不希望自己被贴上“爱国者”的标签。
他在90年代左右设计的一系列字体
更应该说是对无处不在的Modernism做出反击,
回归本土文化传统的一种尝试。
![]() |
![]() |
![]() |
3.与大卫·鲍伊的合作
与大卫•鲍伊合作的这些年,
Barnbrook从来不确定对方会一直来找自己,
毕竟大卫•鲍伊即便在音乐制作上也经常更换工作伙伴。
然而事实证明Barnbrook成为了
大卫•鲍伊直至去世为止合作最多的设计师。
由Barnbrook负责设计的大卫·鲍伊专辑有:
Heathen(2002)
Reality (2003)
The Next Day (2013)
★ (2016)
精选集Nothing Has Changed (2014)
Barnbrook与大卫•鲍伊的合作模式非常直接
并未通过经纪人或唱片公司协调,
而是音乐人与艺术家的直接沟通。
![]() |
Heathen(2002)专辑海报 |
大卫•鲍伊对专辑视觉风格非常重视,
两人在合作过程中经常迸发新的火花。
![]() |
TheNext Day (2013) 专辑海报 |
The Next Day (2013) 专辑视觉设计
是对大众期待的一次刻意颠覆——
告别歌坛10后,
大卫•鲍伊新推出的专辑竟然完全没有他的身影。
![]() |
NothingHas Changed (2014)专辑海报 |
![]() |
★ (2016)专辑海报 (巨星下方的五星残片是Bowie |
★ (2016)是大卫·鲍伊去世前几天
发布的最后一张专辑。
Barnbrook将死亡的阴影也融入了这次的专辑设计中。
专辑封面使用了黑五角星图案
表达专辑名称“Blackstar”而不是使用拼写,
强调出一种终结性和黑暗性。
“一开始不少人认为我这次设计的封面烂透了,
称其为5分钟做出来的设计。”
“然而我想很多人对simplicity这一词有所误会。”
![]() |
★ (2016)专辑黑胶封面 |
黑五星让人联想到许多与死亡相关的事物:
例如黑洞,又例如宇宙的终结。
人们每天都在接触无数影像,
而Barnbrook更想带给观众的是
一种直接性和单纯性。
抽象的视觉更能带来开放式的解读。
这样的设计同样考虑的现实应用层面:
专辑将会在各个媒体被提及——
网站、iTunes、媒体人评论以及纸质印刷物。
而专辑名称使用的★
正是在各个出版领域都存在的通用字符,
非常方便引用和传播——
并且从此这一通用字符
将永远于这位西方音乐传奇划上等号。
4.达米恩·赫斯特自选集
就像对待自己的艺术创作那样,
达米恩•赫斯特将自己的自选集平面设计
完全交付与Barnbrook并给予充分的自由。
Barnbrook此项目中重新审视了
纯美术书籍的平面设计规范——
令人吃惊的是,不管艺术家本身作品多前沿,
其艺术专辑的排版设计却往往保守的可怕。
Barnbrook利用设计手段,
更加直接地将艺术家的特立独行和政治态度表达出,
而非用中规中矩的设计风格淹没达米恩•赫斯特的锋芒。
![]() |
达米恩•赫斯特自选集 |
![]() |
达米恩•赫斯特自选集 |
![]() |
达米恩•赫斯特自选集 |
![]() |
Barnbrook为达米恩•赫斯特所开餐厅也提供了视觉设计 |
5.商业项目:六本木新城企业形象改造
![]() |
六本木新城(建筑表面可见新logo) |
当时Barnbrook工作室
赢得了五家优秀设计工作室参与的投标,
获得了六本木新城企业形象改造项目。
Barnbrook当时才开始对企业形象设计产生兴趣,
作为一个小规模平面工作室,
重新设计企业logo(六本木新城的需求)
这样的项目正好符合Barnbrook的特长。
Barnbrook之所以赢得投标,
在于他们不止提供了一个新logo设计,
而是一系列基于同等结构上的logo设计变形。
Barnbrook的设计方案提出了对“身份”的独特看法:
对身份的强调并不需要强硬的重复一件事——
也可以用婉约的方法表达出来并传达给大众。
另一个设计原因是重新审视大型集团在21世纪的身份:
一间大型集团不该以高度统一的单一面貌示人,
而更应该顺应当今“碎片化”的潮流,
呈现出更多变的面貌。
得益于开始奠定的良好设计框架,
即使是大规模项目小团队Barnbrook也能顺利完成。
![]() |
六本木新城网站视觉 |
![]() |
六本木新城企业视觉 |
![]() |
六本木新城企业视觉 |
6.其他项目示例
![]() |
伦敦White Cube画廊艺术群展作品集书籍设计 |
![]() |
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整体视觉设计 |
![]() |
资生堂产品包装设计 |
设计理念:
“平面设计不只是一种商业宣传手段,
也不只是一种行业,
它其实非常强大的传播工具。
平面设计师通过它可以将自己的信念传播给许许多多的人。”
“设计应当从真挚的交流需求出发,
而不是受限于商业利益。
真挚的设计并不是自我沉迷,
相反地,
那些批评同行自我沉迷的从业者
其实是出于嫉妒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