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无人生还
下次看完书还是要早点写,最近看的书太杂,导致酝酿好的情绪都乱了=。=
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是我读过最好的小说,没有之一。(百年孤独大概也不错,但一是我对外国名字脸盲,二就像宝玉写文诔晴雯,当年的我还不明白。)然而第一章的可读性真的很低,导致到后来所有与贾雨村甄士隐有关的情节基本都被我一目十行地看过去了。还有就是过多的评论、节选与再创作深深影响了首次阅读的观感,看了选段和人物鉴赏后难免会对原文管窥蠡测,造成的错误或片面印象也会妨碍客观评价。曹雪芹的笔力我真的是服气的,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谈话风格单独拿出来都自成套路,完全不会前后矛盾和互相混淆。我要把我认为人物群像塑造最好的小说改成红楼。一般人真的是玩不转的,看着看着觉得这几页怎么感觉和之前不太一样,明显写得力不从心了?一看章回数83回,于是再没看下去,觉得其他写小说的与曹公一比不过是闹着玩的。
至于无人生还,看了五百多集柯南的我表示暴风雪山庄见了太多次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开创性的震撼了,在情节安排合理性和案件精妙程度上似乎也不如乌鸦公馆事件。我为所有被后来居上的开拓者表示惋惜,并致以最真诚的敬意,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手动比心)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正在看的海森堡、爱因斯坦与因果律,嗟然。
现在想来这两本书抛开文风、内容和时代背景,倒有点相似的意味:那种寥寥几笔就勾画出的人物形象;那种从一开始就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悲剧气息;那种每个人的努力都无法改变结局的无可奈何的宿命感。虽说文无第一,不过看完红楼再看侦探小说,还是有一点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相形见绌。
可爱的舍友知道我看完了红楼特别开心,她是从小学就看红楼梦的人,深爱黛玉,好黑宝钗。大概是还停留在见自己的阶段,自行带入喜爱的主角,觉得颦儿率性机灵有才华,不喜欢宝姐姐寡淡老成心思深重。见到了他人,会不由自主地怜悯书中每一个角色,毕竟都入了薄命司的册子,鱼眼睛都曾是珍珠,今日珍珠他年又何如。即使幸为豆蔻,偌大金陵城千万女子,能入册的只几人,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过是只有红颜薄命才有被人记住和谈起的资格罢了。被人谈起的红颜,又有几人能免于所谓文人的悼亡呢。要是见天地,大概是读罢合上书在脑海中回想,只觉得书里一切流光溢彩的热闹都失了颜色,仿佛中秋的笛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最后繁华盖在了雪下,声音散在了风里,让人不禁也只能感慨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最近无聊得紧,只不想学习。
2017.3.2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