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金碧池电影节颁奖——自娱自乐的小众修养
以期摒弃政治因素,关注主观的感受,用带有东方色彩的电影审美,来欣赏、评价那些奥斯卡提名
奥斯卡从来是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盛典,和万千影迷一样,作为电影爱好者的我们也热衷在每年关注着奥斯卡颁奖的始末。于是出于自娱自乐,几位热爱电影的好友,不免就有预测奥斯卡的想法。但在奥斯卡之前,颁奖季的各种奖项作为风向标、各种预测贴层出不穷,如今“政治正确”也在奥斯卡大行其道,再预测奥斯卡,似乎并无意义。那为什么不自己设立一个奖项呢?初衷进一步自娱自乐化,便有了金碧池奖的诞生——以期摒弃政治因素,关注主观的感受,用带有东方色彩的电影审美,来欣赏、评价那些奥斯卡提名。是亦为我们小众的自我修养。 第89届奥斯卡颁奖1天倒计时之计,第一届金碧池电影节,郑重开幕~

零、答粉丝问之我问我答
Q1:电影节为什么取名为金碧池(Golden Bitch)?
这是评委会共同提名投票选出的结果。笔者认为这个名字很好地反映了评委会成员的整体风貌,也很符合自娱自乐的初衷。
Q2:评委会由哪些人组成?
吊、黎、森、震。不透露全名因为我们很酷。
Q3:有些佳片没有入选奥斯卡,金碧池会将它们纳入候选吗?
第一届电影节会基本按照奥斯卡提名来颁奖,因为我们很懒(安叔对不起)
Q4:电影节设有哪些奖项呢?
目前设有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女主这四项。
Q5:评委会真的会给获奖作品和获奖人发奖杯吗?
咳咳,我们的宗旨是自娱自乐,民白这个意思吗/huaji
一、最佳影片
最佳影片提名包括获奥斯卡提名的九部影片。评分取均分,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顺序按评分由低到高)
9.《隐藏人物》 6.2

吊 7.0 政治正确之所以成为社会主流声音是因为偏见从未消失。黑人运动+女性解放,表演尚可,其他无亮点,真实事件加成的励志片,现实意义大于艺术价值。 森 5.0 无聊死了,会乘法就叫数学好啊?我知道是史实,就看的尴尬。 震 6.7 稳健 传统 乏善可陈 也难免背上政治正确的锅 (黎大仙没有看这部)
8.《藩篱》 7.6

森 8.0 主角透露出一种不变的本性,周遭却不断因他的固执变幻,刻画无数令人讨厌的本性却塑造了一个男人,一个具有“男人”意义的男人。 震 7.2 演技好评,和曼彻斯特争最佳男主和最佳女配来的。 黎 7.5 吊 7.8
7.《月光男孩》 7.7

黎 7.2 王家卫+多兰。画幅变化让人想到多兰的《我杀死了我妈妈》,不过更多的是王家卫的影子。《春光乍泄》式隐忍的情感和《东邪西毒》的晃晃悠悠的镜头和奇妙的光线,一个男孩成长成男人的过程缓缓展开。但是节奏略慢,有点没有高潮。总体感觉略过誉,全黑卡司所以政治正确?大概换成全白没有这个热度吧。 吊 8.5 同性之爱只是情感宣泄的渠道,个人成长才是影片的内核。父母之爱的缺失和替代,Little无处寄托的情感从新鲜迷茫到混乱愤怒到平静回归,20年的蜕变被三段式讲述内敛深厚地展开,找的不仅是爱人,更是归宿。胡安在海滩说上的话不仅是点题,更是男孩数十年苦苦追求的缩影。 震 7.4 沉默是紧张的方式 紧张是无助的诠释/细腻克制可嘉 却过分渲染情绪 显得务虚不务实 森 7.5 剧情留白,克制克制克制。
6.《赴汤蹈火》 7.8

黎 7.3 也许有人觉得酣畅淋漓,但是我只看到一个男人的中年危机。 震 8.4 精致、带种、过瘾。喜欢这种德州风骨 森 8.0 好热 吊 7.5 西部精神是美国精神,然而西部片的时代已经过去好几十年了,在后西部片时代,任何有关德州公路,西部沙漠,牛仔帽,骑警,西部谋杀的电影,都难以超过2007年的三部西部片。内核是兄弟情谊,吃演员表演,三个男人或抑或扬的表演勉强撑出了剧情张力。
5.《雄狮》 7.9

震 7.6 前段的遭际、中段的温情都触动人心,但后段的情节矛盾缺乏张力,使最后的圆满也显得单薄 森 7.5 一个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故事,永远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以及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的。 黎 8.5 吊 8.0
3.《降临》 8.0

森 7.0 当外星人来临时,是不是真的就只有人类有这么多破事。 吊 8.5 这才是第三类接触的范,优秀的原著改编,摄影剪辑精彩。 震 8.0 五脏俱全的硬科幻、又富有哲学韵味的文艺 黎 8.5
3.《海边的曼彻斯特》 8.0

李 9.0 悲情的尴尬 沙哑的脆弱 极致的孤独 以及静默的温情 吊 8.5 像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像从真实的生活中生生攫出来的片段,隐忍到极致,现实一般没头没尾。有的人陷入痛苦后就很难走出来,不是有一段新的遭遇就能被感化,不是遇见一个相濡以沫的人就会被治愈。男主的记忆在燃烧的小屋里被煎熬,不能走出小屋,就要习惯灼烧。拍的是一段生活,不是一个故事。 黎 7.0 致郁向/过不去的事情只是随着时间越来越清晰,就像鞋子里的沙,虽然细小但是仍被脚趾无限放大/米歇尔的眼泪真让人心疼 森 7.5 好冷。
2.《血战钢锯岭》 8.2

黎 8.7 森 8.0 作为战争片,它有纪录片的讨巧,而真实性带来了荧幕外的体验,我们不会再质疑影片中的一切,但毫无疑问这依然是一部典型的美式英雄片,只是来得更有力,更直接。 震 7.8 工整得挑不出毛病 震撼于影片的真实/每个人心中都该有一本圣经 和那张夹在圣经里的照片 吊 8.2 我们中的神。钢锯岭上的军医,可以是地狱中的耶稣,也可以是修罗场里的菩萨,不管导演是不是在过度神化主角,影片都是在描摹人性与神性之间一纸之隔。明显的宗教暗示并不代表梅尔吉布森是个无脑保守派。
1.《爱乐之城》 8.8

吊 8.7 绮丽的好莱坞,美国梦的再次诠释。越是简单的爱情故事,越难拍得动人心魄。最后10分钟升华,爱别离的怅然与人生单向道的讽刺。影片处处流露出对电影工业的致敬和爱情歌舞的献礼,冲奥范十足。 黎 9.0 那些曾经想过的有你的未来,在爱上的一瞬间都已经实现了。 森 9.0 音乐和舞蹈就是生命。只是因为导演炽烈的情感,我加了1分,不希望仅仅被当作爱情片,这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电影,爱情是一部分,梦想是一部分,对于每个人,真的思考过自己不完美的结局吗。或者那样已经足够完美了吧。 震 8.5 怀旧了了 梦未必佳。最后十分钟的幻想让怀旧更沉,幻想后的现实让梦更支离。影片本身也充满怀旧,解构理想和爱情之下,是导演和角色共同造的洛城梦。
二、最佳导演&演员奖
最佳导演&演员奖评选:每位评委分别在该奖项提名中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前两名,第一名计5分,第二名计3分,得分累加后按分数排名。
最佳导演奖得分排名: 1. 达米恩·查泽雷 《爱乐之城》 16 2.肯尼斯·罗纳根 《海边的曼彻斯特》 8 3.梅尔·吉布森 《血战钢锯岭》 5 4.丹尼尔·维伦纽瓦 《降临》 3 5.巴里·杰金斯 《月光男孩》 0 最佳男主奖得分排名: 1.卡西·阿弗莱克 《海边的曼彻斯特》 20 2.丹泽尔·华盛顿 《藩篱》 9 3.维果·莫特森 《神奇队长》 3 4.瑞恩·高斯林 《爱乐之城》 0 4.安德鲁·加菲尔德 《血战钢锯岭》 0 最佳女主奖得分排名: 1.艾玛·斯通 《爱乐之城》 18 2.伊莎贝尔·于佩尔 《她》 8 3.鲁丝·内伽 《爱恋》 3 3.梅丽尔·斯特里普 《跑调天后》 3 4.娜塔莉·波特曼 《第一夫人》 0
三、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爱乐之城》 ★最佳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爱乐之城》 ★最佳男主角:卡西·阿弗莱克 《海边的曼彻斯特》 ★最佳女主角:艾玛·斯通 《爱乐之城》
观影跨度一月有余,每位评委都很用心在打分~(虽然很多地方略显仓促,来年一定更用心吧~) 码字的人开心地码完了文章、庆幸和评委会小伙伴们一起自娱自乐了一阵,最后矫情一把引用《年轻气盛》里的话作结: “你看太多电影了,都忘了生活是什么样子。” “电影就是生活。”
© 本文版权归 Pop popcor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