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花期,我还错过了什么

去婺源是一年之前,理由很充分:油菜花。阳春三月,正值花期,作为一个伪文青,到我出动的时候了。一直信奉旅行如爱情(当然好多事都这样),看的太明白,怎么能陶醉其中。亦因此几乎旅行前从不会特意去做攻略,我是个糊涂的人,带着颗浪迹天涯的心也就出发了。
当然我也不会写攻略,不然也不会一年后的现在才去絮聒些什么。北京到婺源没有直接的交通方式,需要中转景德镇。初到景德镇时刚下过小雨,空气中充满了泥土湿润的味道,听着《青花瓷》,逛着古窑,民窑博物馆,顿感文艺气息满点。当年《青花瓷》出现在高考中,聱牙戟口的歌词光是看看就不明觉厉。只记得“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关于这一句有一种解释,天青色是刚下过雨,又要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我才见了你,却已经开始等下一次的你。我带着酥化了的心在街上游荡,看着那山那水那些人。
景德镇到婺源只能坐汽车,出发前选了一本书准备路上去读。可惜一路车程坎坷,颠的我头昏欲裂也只能插上耳机安然睡觉了。相对来说婺源县比较大,每个村庄之间也是分散着的。因为不是节假日,游人也并不算多,司机大叔很热心,聊着当地的美景,哪里适合看日出,哪里晚上比较美。一路盘山道比较多,车开的很快,每次转弯都有种直飞出去的感觉。我有点儿紧张,大叔特爽朗的一笑,“我们每天都开这样的路早就习惯了,放心吧!”听他那么一说我就更紧张了,根据阴沟翻船定律,我默默检查下安全带,握紧车门上方的把手。总算一路有惊无险到达了目的地。
第一天住在思溪延村,这里是《聊斋》的拍摄地,说实话开始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可是我喜欢这里的名字,思溪延村,很美。据说是当时南宋一位俞姓族人开创的,因为村中有一条清溪,名字的由来便有“鱼(俞)水相依”,鱼(俞)思念清溪的意思。到达那里正值黄昏时分,站在路口向下眺望,就真的有“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色了。早上醒来去江岭看日出,站在梯田上的最佳观赏点才惊觉,看日出前至少要查下天气预报,当然那天是阴天。
那天是坐车上去的,站在最高点看着雾气蒙蒙的村庄,层次分明的梯田,额,该怎么形容呢?一向知道自己的文笔太弱,我只能说云很淡,山很高,草很绿,花,很黄,油菜花嘛,见谅。一路游览下去,当然梯田上有铺好的石梯路,可惜几乎直上直下很没意思。我沿着一层一边走一边拍照,看到就近就有一个村庄,很不错的样子,就想过去瞧瞧。这时候就犯难了,我该怎么下去?正如鲁迅爷爷所说,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掉下去了。总之最后我连滚带爬的下去了,滑了两跤倒是省了几步路。
进入村庄就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村庄并不大,道路之间很窄,有些路应该都不算路,估计太胖的人也过不去。遇到的人不多,三三两两,偶尔目光交接也甚是亲切友好。第一次在小桥边遇见洗衣服的婆婆,我好奇的看着她洗衣服,她好奇的看着我,说了句什么,可惜我没听懂,笑着点点头就过去了。第二次又遇见她,我还在想这么巧又转了回来。走走停停,拍拍这里,瞧瞧那里,等到抬头向前看,不远处那个婆婆还在洗衣服,我都不好意思路过了,于是立刻转身向回走,然后悲哀的发现我迷路了。找不到下山进来的路口,也找不到出这个村庄的出口,我怀疑自己真进入了聊斋世界,这让我特沮丧,我饿了。兜兜转转,不夸张的说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走到了出口,而且比较懵的是,我并不知道最后是怎么出来的。总之我找到了宽敞明亮的车道,沿着向下走,看到了我的司机大叔。大叔惊讶的看着我,“你怎么知道我在这个路口等你?“我晕哭无泪,我不知道啊,不过老话说得好,相遇即缘分嘛!
之后的几天我会走走东线,西线,北线,具体都是什么,我忘了。可是每天早上起床出去散散步,中午睡个懒觉,下午坐着等黄昏,那种感觉是忘不掉的,它让我淡化了我只是来看油菜花的,让我忘记了生活的琐碎烦扰,在这片宁静的小天地里,任何忧愁都显得庸人方自扰。所以又是一年,看着那么多朋友跃跃欲试要去看油菜花,樱花,而我想说的仅仅是,除了花期,我们还错过什么?坐在夕阳西下的小城边看看落日抑或站在山水环绕的梯田上等着那抹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