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
我是个很少能主动联系别人的人啊,就像F说的,给你电话号码干什么,反正你从来也不打。
高中时候和我妈保持每周一次的电话,来到北京后,联系开始不固定了,但几天还是会有一次,直接QQ语音,后来我妈学会用微信之后,就微信语音,一聊就是一小时,没什么正经的事,就是聊天。
去年我妈处对象之后,我也因为工作方面的变动,联系少了,只偶尔给她寄个东西,发微信语音说一声,北京下雨了,发语音说一声,然后我开始学做菜了,什么东西怎么切,发语音问一句,鸡肉要炖多长时间,发语音问一句,还有就是偶尔的关心,最近身体怎么样,身体还好吧,发语音问一句。
没有再多余的。
来北京后也基本没给发小打过电话,先前在重庆其实也不怎么打,不过因为时常会约饭约玩,打不打电话意义倒也不大。他们也了解我这种性格,不责怪我什么,不过现在每次他们有俩俩单约,便会刻意在群里说,故意惹我发几个惊讶的表情。
不打电话,聊天也少,发小里面,有什么事,有什么恋爱和学习方面的事,我会和另一个F说,去年年初又次和她聊着聊着,情绪一到便出柜了,说了不少眼红的话。
然后要说聊天比较多的话,便是熊猫和娜姐,不过大多也是就一个事讨论,分享文章啥的。
熊猫回山东之后,和她煲过几次电话粥,聊天总会上升到价值观层面,也挺好笑的,照理说聊这种东西会很没有话题才是,我和熊猫却聊得特别起劲。
以前对于主动找别人这事,多少抱有怯意,会顾虑要是对方不回我怎么办,其实在那个时候,我反倒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太不主动了,有时候还试着主动。
有时候我主动给给熊猫发微信,她没有回我,几分钟之后她朋友圈却更新了,对此我会不爽的截图发给娜姐抱怨。
后来在和室友合租之后,我性格上有些变化,逐渐认识到主动这件事。
主动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回应或者结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主动更像是内在豁口的行为表示,是一种输出,传递信息,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固定接收者,有时候可能只限制于某些固定接收者。而好多时候,可能重点只在于倾泻,对方收没收到信息可能也不太重要。不过对于接收者的话,这的确是可以了解你的一个机会,但回不回应,愿不愿了解,就是他的事了。
明白主动也并没有什么道德标准,或者优势劣势之后,我看上去看上去似乎更不主动了。
其实换种说法,更像是把豁口的接收范围接收对象给缩减了,并不刻意好似为了“维护关系”,而主动找对方闲扯几句。
比起之前,我其实多少更主动了些,想你了,想要告诉你就告诉你,不想要告诉你想要一个人想着,那就一个人想着,想约你吃饭就告诉你,你来不来,当不当这是个机会,当不当我是回事,那就是你的事了。
所谓你情我愿。
胡言乱语于早醒的清晨但是很不清醒中。
现在给熊猫发消息,她似乎很能感受到我的需求点,明白在我只是发牢骚或者吐槽的时候,会我发了几十条,她可能一句也不回,或者有她看中的点,偶尔回一句。要我是正儿八经需要她了,我说一句她会给我回十句。再也不计较为什么你刚刚不回我,还刻意发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