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成花+4CC纪实


(一)
日本人喜欢樱花什么。
绚烂,静美,不顾一切。以自我牺牲成就顷刻芳华。这也是亘古在他们民族血液里的武士道精神。
而早慧、孤独、以“自杀式”练习登上荣耀顶点的花滑选手羽生结弦无疑是这种精神的绝佳代名词。所以他带着哀伤和温暖舞出的「花になれ」成了那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羽袖飞袂,灼灼其华,髣髴如轻云蔽月,飘飖若流风回雪。一个步法,一次跳跃,便是一场簌簌樱花雨。
这就是羽生结弦的表演:柔软、优雅、极具美感,感情充沛又带有东方人特有的内敛。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花样滑冰是一个整合体,兼具了体育的竞技性和舞蹈的艺术性,滑行、步法、跳跃、旋转、艺术表现与情感表达,缺一不可,难能可贵地是在羽生结弦的身上这些元素都同样出类拔萃。日媒常常形容现在的男单进入了史无前例的「真丶四周跳时代」。陈巍和金博洋等跳跃型选手推动了这个时代的快速发展,但毫无疑问地,羽生结弦是这个时代的开创者。 宇野昌磨在提起羽生时说道,追赶他人远比被他人追赶来得轻松。 前半生有Plushenko、Yagudin、Johnny Weir提灯照亮羽生前行的路,然而从索契夺冠后,他只能踽踽独行,走一条前人都没走过的路。
用松尾芭蕉的俳句来形容这种“孤绝”是“汲水去,寒僧脚底声”:
寂静寒夜,独自担水的僧人,没有月光,没有虫鸣,湿滑的青石板上只回响着哒哒的脚步声……
那个画面,就像无数次看过的羽生的背影。

“是的,我很孤独。真的。如果要解释的话,周边的环境某种程度上会使我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无法隔绝这些影响,是没办法达成自己心中所想表演的,所以不如说,我希望能让自己处于孤独的状态。”
“我很弱小,非常弱小。正因为弱小,所以不得不把自己隔绝起来,我无法保持自我到那种程度。足够强大的话,无论周围的人说什么,无论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都能够成就真正的自己。”
4岁开始学滑冰,5岁决定拿奥运冠军,7岁开始参加比赛,9岁拿到第一个全国冠军,15岁升入成年组,16岁经历东日本大地震死里逃生,17岁独身前往加拿大一待就是5年,19岁成为第一个亚洲男单奥运冠军并在同年拿下大满贯,20岁受伤躺在冰面上以为自己差点死掉……语言不通,没有手机,不用社交软件,身边陪伴得最久的是维尼玩偶,已经想不起没有地震的普通人生是什么样了……
这是羽生结弦的孤独感。
(二)
平昌之前,山雨欲来,风声鹤唳。
金博洋的4Lz3T,宇野的4F,羽生的4Lo和陈巍的五个四周跳……
几大选手向4A发起冲击,不停更新的四周跳,朵朵成了他们踩在尖刀上的舞。
这个赛季对于羽生来说,无疑带了点艰难和苦闷。由于上赛季两场《Seime》Clean连刷世界纪录的惊艳表现,让人忍不住对他的这个赛季抱有莫大期待。然而加拿大站首战不利以近4分之差输给陈伟群,全日锦标赛因流感退赛让位宇野昌磨,虽然仍然达成大奖赛四连冠,但是状态起伏,自由滑至今一次都没有Clean过。
而在大奖赛中获得银牌的陈巍,在其后的全美锦标赛中以长短节目全Clean的状态拿到318分。
没有人想到他会成长得这么快。因为年纪小才崭露头角而没受到足够重视的陈巍,甚至在大奖赛中也被质疑是Fernández和陈伟群的失误才让他侥幸成为黑马,但他却一直宠辱不惊迅速蜕变以不世之姿成为羽生结弦最大的对手。
随着四大洲锦标赛的到来,平昌奥运正式进入一周年倒计时。奥运场馆的使用使得此次比赛不同以往,顶尖选手齐聚一堂俨然把它当作奥运热身赛,硝烟四起。
第一天的短节目比赛中,擅长3A的闫涵虽然踩节奏踩得人浑身酸爽、擅长滑行的陈伟群虽然一如既往表演得行云流水,但是上不了跳跃难度就上不了领奖台已经成为男单共识,再精美的表演也无奈成了萤火之光。
陈巍最高难度构成的短节目再次Clean,成为第一个分数上百的选手。他的选曲来自雪莱诗歌《海盗》改编成的同名芭蕾舞剧,表现形式也讨巧地选择了芭蕾。虽然穿着黑色蕾丝衬衣既不像向往自由的海盗,又不像陷入爱河的渔女,但也能隐隐看出芭蕾舞者的绰约风姿,再加上脚下轻轻巧巧跳出的一个又一个四周……真不敢相信这个小孩才17岁。
宇野昌磨的节目我跳过不看,等报出成绩发现也上了100后,我才倒回去重新仔细看了一遍。嘛,没被裁判抓偷周真是不容易。
羽生的短节目是距索契《巴黎散步道》两年后,再次出现的展现外向的热情、散发男性色气的《Let's go crazy》。王子样的立领加小马甲,撩人的表情和刻意耍帅的动作曾让马赛的观众跟他一起疯狂。但是这场比赛他的状态不是很好,跳空了一个4S,基础分直接损失快10分。虽然拿到了最高表演分,但总成绩只有97。Brian教练说,We have a little bit of work to do on Sunday。羽生笑着回应,Still Clean。
没毛病,跳空也算Clean。
“跳空能算失误么……跳空!……改个周数的事,能算失误么?”一边这样孔乙己式地安慰自己一边对他另一个下腰动作耿耿于怀:“表演没有之前投入和观众没互动也就算了,下腰还这么敷衍,竟然只是随随便便一跪后仰都没仰下去。”
翘首以盼终于等到金博洋。这个赛季表现远不如上赛季抢眼的“偏科型”国产选手,在这次四大洲锦标赛中终于上了五个四周,报上最高难度的自由滑节目构成,让人眼前一亮。然而短节目开场第一个招牌动作4Lz3T就跳空了,其后两个跳跃摔倒,看得人心情一直往下跌落直至谷底——毕竟没有人想看到这种短节目就决定奖牌归属的剧情。
不过还好,拿了第四。
陈巍第一,宇野第二,羽生第三,微博一片唏嘘。
评论里除了对宇野跳跃执行度的争执,最多的便是对羽生金牌和身体状况的担忧。
我不担心羽生的金牌,毕竟以前也有靠自由滑追回20多分的历史,何况这次和第一名才只差了6分。但是身体状况……
「他下腰表情很不对劲,会不会是受伤了」
我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想起羽生的腰伤,不由得开始埋怨他的贝尔曼。
贝尔曼旋转是一个极其考验柔韧性的动作,女单都少有做得标准的,成年组的男单赛场近乎绝迹。Plushenko作为第一个能做贝尔曼的男单选手,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Plushenko退役以后,男单一度只有羽生结弦能做,也一直是他的招牌动作,所以冰迷把他的贝尔曼捧上了天:夸他的柔韧性,夸他的动作美感,夸他从少年到现在的坚持。
随着羽生年龄的增长,这个动作对他来说难度和对身体的损害度也在增大,很难做到标准的水滴状,很难和Martinez相比。只是冰迷的夸奖与痴迷,使羽生的贝尔曼成了矗立在悬崖边上的倔强花朵,每年每年,每个赛季每个赛季,不停地盛开在洁白的赛场上。
第二个比赛日,羽生的自由滑果然取消了贝尔曼,可我并没有因此感到舒心。
羽生自由滑的音乐来自久石让的钢琴曲《View of Slience》和《Asian Dream Song》,主题是“希望与遗赠”。久石让的“希望与遗赠”是“只要怀抱希望,定能跨越山海”,是“以运动员全力拼搏之姿构建新世界的信念”,羽生在此之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经历,用这个主题来表现他时而欢欣时而低落的花滑人生。
有冰迷这样用文字形容他的节目观感:“所有不能实现的,又念念不忘的,有生气的,喘息在胸怀中燥动不安的,涌动着悲愤的哭泣声的,那些带着潮湿的遗念,由你而来 ,由你而焕发,初始欣喜若狂,而后欣欣向荣,再来熠熠生辉。”
我深以为然。
此外,《希望与遗赠》还带有一种自然之美。久石让在编曲之时加入了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大自然深厚绝对的爱,经由羽生的舞姿伴随潺潺的音符表现出来,是一种从他故乡“森之都”带来的生命力,和他表演服上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可惜,又一个4S跳空。
这个赛季自由滑的第四个跳跃仿佛像一个诅咒,完成度极其低。
羽生节目只编排了四个四周跳,基础分本就比不上五个四周跳选手陈巍和金博洋,跳空一个4S连跳损失14分,加上后续的3T没接上接了一个1lo反而使后面原定的连跳3A1Lo3S有了重复动作,不能再跳。
这下,我才真正感受到金牌危机。
失误之后顺利完成紧接着的也是原定的最后一个四周跳后,剩下三个三周。看来这次的自由滑很难再破两百分了,我不禁有些悲观。
然而接下来,振奋人心地是,羽生推翻了原始编排。两个“3+2”被他改成一个三周加三周的跳跃和一个四周加两周的跳跃,不仅补上了缺失的四周跳,还在节目最后放了一个高质量的3A,这真是一个大胆的举动!要知道跳跃极其耗费体力,越到节目后面跳跃难度越大,而3A虽然名字是三周跳,但它实际有三周半,分类也一直和四周跳放在一起。同时,跳跃重新编排还要考虑合乐,能在比赛过程中一边表演一边计算编排,不愧是赛场上的「绝对王者」。
这场比赛,羽生不仅展现了他身为理科学霸的一面,还展现了他能上五个四周跳的实力,令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节目一结束羽生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地给Brian讲自己的编排思路,Brian也激动得连连夸他:“You made it a new program!”最终总分又上了三百,高兴得他举着双手大叫“yeah”。
金博洋的自由滑,开场4Lz3t漂亮的完成了,把我同现场观众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但是就在我双手合十默念Clean Clean的时候摔了两个。即时技术分上了104,后又被判定偷周降到100,表演分还被压到77……惨不忍睹。
排在最后出场的陈巍,自由滑《鞑靼人之舞》又clean,怪物一样的存在。
陈巍等分的时候羽生捂着耳朵碎碎念“金牌金牌给我金牌”,然而最后还是以4分之差落败。听到结果,他笑得勉强,一脸的不高兴。虽然后来说这是拿得最开心的一次银牌,但是不喜欢输就是不喜欢输。何况这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四大洲比赛,也是他目前唯一没有拿过金牌的比赛。
媒体之后把这场比赛形容为「Nathan Chen事件」。放眼望去,羽生分数上了三百还输掉的情况绝无仅有。但是,输掉也是好的事情,不圆满也是好的事情,花滑男单一直是「羽生时代」的确很寂寞。现在风华正茂的羽生遇上锋芒毕露的陈巍,于你,于我,于他,都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