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上海——1933老场坊
厌倦了市中心的繁华街道,对车水马龙和那日日人头攒动的熟悉场景感到厌烦。高速运转的轮轴式生活,丝毫没有因为国庆停歇下来的意思,反而随着大客流的到达愈演愈烈。穿越拥挤的人潮,背起双肩踏上一个人的旅程——位于北虹口的1933老场坊。
1933,是个逝去已久的年代,而1933老场坊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甚至是对一些老克勒来说,这都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地名。但对于潮流尖端的年轻人来说,这俨然成为了玩转上海的全新地标之一。偶然间点开一篇博客,介绍了这个年轻人心中小有名气的地方。
没有详细地阅读导览指南或是游客评价一类的文字,只是追随着心里的那个声音告诉自己——这个地方,值得一去。从海伦路地铁站出来,穿过一片有些破旧的老式街区,终于一睹真容。我发现,真实的它,比网上图片更加迷人。
曾经闻名一时的上海工部屠宰场的厂房,曾经宰杀万千牛羊猪此类牲口的屠宰场,听上去难免有些骇人听闻。怀着一种敬畏生灵的心理一路走走停停,进入了主体建筑物。历经战火硝烟,虽然几经倒闭,难掩萧条,但整幢建筑物还是神奇地被保留了下来,一些地方甚至还真实得令人惊叹。一楼旋梯下有几间装着粗铁门的禁闭室,据说是从前关疯牛的地方。我不敢透过密集铁柱地缝隙往里瞧,只是匆匆略过。
沿着法式旋梯向上,在中心园的石凳上小憩。阳光铺洒下来,纵横交错、宽窄不一的廊桥上映出光影。这流动的光影奇妙地分隔了空间,给人带来一种神秘与迷失之感,使内心不由自主便回到了那个八十多年前的旧上海。漫步于高低错落的牛道上,依稀间竟还能感受到旧时的风貌。很难想象,当初,大大小小的动物走过那宽窄不一、粗糙不平的石子牛道,通过各方向的廊桥分流进入屠宰区域。
抚摸斑驳的水泥墙,踩在有些松动的石板台阶上,一种厚重的历史情怀仿佛让时间在这一刹那停滞,让人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烙印。偏爱这种历史与时代感并存的感觉,总觉得,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滞。随处可见的镂空的花格窗、牛道、廊桥、伞形柱代表着曾经的历史印记,艺术工作室、小铺与餐厅赋予了这里新时代的魅力。因为去的时候正值法定假日,那些艺术工作室大多是空无一人,但透过玻璃窗也能略看出些名头来。里面大多是新现代画作的展览,与这个历史气息浓厚的地方形成强烈的对比,却又不乏新意。
看见一对母子在阳光下玩石头剪刀布,那时只想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该有多好。
从顶楼的平台上远眺,眼前是不停歇的车流和高高建起的居民楼住宅区。回眼一望,眼前是一片无声而急切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的天地。身前身后,看似天差地别,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共同而又绝妙地栖身又于同一座城市——上海。
秋风吹过,竟也觉着凉了。停停,走走,抚摸砖墙,看看前景,聆听树叶飘落的沙沙声。这便是极大的满足。比起一尘不变的生活,我更喜欢不时地去寻找一个不一样的上海,追寻不一样的生活印记。
转角,乘上地铁,又回到了那个人头攒动的地方。
记于2015.10.2
by 14岁的背包旅客
发表于2016.2.19
by15岁想记录生活的背包少女
![]() |
![]() |
1933,是个逝去已久的年代,而1933老场坊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甚至是对一些老克勒来说,这都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地名。但对于潮流尖端的年轻人来说,这俨然成为了玩转上海的全新地标之一。偶然间点开一篇博客,介绍了这个年轻人心中小有名气的地方。
![]() |
没有详细地阅读导览指南或是游客评价一类的文字,只是追随着心里的那个声音告诉自己——这个地方,值得一去。从海伦路地铁站出来,穿过一片有些破旧的老式街区,终于一睹真容。我发现,真实的它,比网上图片更加迷人。
曾经闻名一时的上海工部屠宰场的厂房,曾经宰杀万千牛羊猪此类牲口的屠宰场,听上去难免有些骇人听闻。怀着一种敬畏生灵的心理一路走走停停,进入了主体建筑物。历经战火硝烟,虽然几经倒闭,难掩萧条,但整幢建筑物还是神奇地被保留了下来,一些地方甚至还真实得令人惊叹。一楼旋梯下有几间装着粗铁门的禁闭室,据说是从前关疯牛的地方。我不敢透过密集铁柱地缝隙往里瞧,只是匆匆略过。
![]() |
![]() |
沿着法式旋梯向上,在中心园的石凳上小憩。阳光铺洒下来,纵横交错、宽窄不一的廊桥上映出光影。这流动的光影奇妙地分隔了空间,给人带来一种神秘与迷失之感,使内心不由自主便回到了那个八十多年前的旧上海。漫步于高低错落的牛道上,依稀间竟还能感受到旧时的风貌。很难想象,当初,大大小小的动物走过那宽窄不一、粗糙不平的石子牛道,通过各方向的廊桥分流进入屠宰区域。
![]() |
抚摸斑驳的水泥墙,踩在有些松动的石板台阶上,一种厚重的历史情怀仿佛让时间在这一刹那停滞,让人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烙印。偏爱这种历史与时代感并存的感觉,总觉得,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滞。随处可见的镂空的花格窗、牛道、廊桥、伞形柱代表着曾经的历史印记,艺术工作室、小铺与餐厅赋予了这里新时代的魅力。因为去的时候正值法定假日,那些艺术工作室大多是空无一人,但透过玻璃窗也能略看出些名头来。里面大多是新现代画作的展览,与这个历史气息浓厚的地方形成强烈的对比,却又不乏新意。
![]() |
看见一对母子在阳光下玩石头剪刀布,那时只想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该有多好。
![]() |
从顶楼的平台上远眺,眼前是不停歇的车流和高高建起的居民楼住宅区。回眼一望,眼前是一片无声而急切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的天地。身前身后,看似天差地别,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共同而又绝妙地栖身又于同一座城市——上海。
![]() |
秋风吹过,竟也觉着凉了。停停,走走,抚摸砖墙,看看前景,聆听树叶飘落的沙沙声。这便是极大的满足。比起一尘不变的生活,我更喜欢不时地去寻找一个不一样的上海,追寻不一样的生活印记。
转角,乘上地铁,又回到了那个人头攒动的地方。
记于2015.10.2
by 14岁的背包旅客
发表于2016.2.19
by15岁想记录生活的背包少女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