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人
之前就说过,在恰当的时候熬夜是件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这多热的重庆仲夏。白日里,茫茫天地间最大的赢家莫过于我们头顶上的日头,海河溪流渐流渐干,花草失了水分发了蔫,像落魄秀才样无精打采,人的精神气儿也被太阳那厮吸了干净,失了精神的男人就像《聊斋》里被狐狸妖精摄去精元的书生,白昼里四肢发软,头昏眼花,唯独夜晚亢奋难眠。另一方面,白昼里眼睛见到人影,耳朵听到人声,不得不应酬处理的也尽是些虽然渺小到不值一提但却总能扰乱思绪的繁杂琐事,而晚上,夜的黑就像一弯桥,我在桥的这头,喧闹在桥的那一边,与我无关。即使这样,此前我却很久没有这样睁着眼捱过一整晚了,距离最近的一次通宵是上一篇随感,写的《红袖添香》,那天晚上的印象至今很深刻,写作时候文思并不通畅,总是呆在屏幕前很久打不出一个字,脑袋里像灌了铅水,沉重浑噩,想躺下去稳稳睡上一觉,可实在舍不得白天里的某个瞬间上天赐予我的那一份灵感,也有考虑白日里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创作,因为当时备战着各科的期末考。极度困乏疲惫,好像自己被诅咒了一般,竟一个句子也组织不起来了,尽管把音乐声量调到了最大也无济于事,后来,我下床俯卧撑做了二十来个,然后冲了冷水澡,终于有了精神,才勉勉强强得以写完文章。当然,这样的小插曲并不常见,因为一直以来我都以精力充沛著称寝室乃至全班,可那几天,每天早上七点十四的闹钟,晚上十一点左右回寝,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复习备考真正让我心神俱疲,心劳神伤。但灵感转瞬即逝,感觉随即灰飞烟灭,况且时过境迁,彼时的感觉也绝非此时感觉之温烫,笔下就难免有牵强附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仲夏的凉风大都刮在夜晚,大概风神婆婆和我一样,喜欢熬夜吧。有几次,到了半夜,写作遇到了瓶颈,我就停笔,在寝室窄小的阳台上纳凉,喜人的凉风迎面阵阵吹来,浑身上下的毛孔争先恐后地开放散热,欢呼庆祝,心中的烦躁一扫而光,整个人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获得重生,似乎季节倒转,又回到了阳春三月的某一晚,温柔诗意而又极富情趣。有时候逢着雨天,就更有趣了。看不见的雨点打在地面,溅出的声响清脆急切,总能惹你幻想到深海沉银制成的暴雨梨花针,密不透风,势不可挡。清风骤起,树枝颤动,有的探着头伸着胳膊一个劲儿地爬到了阳台,灯光微弱,若有若无,枝上的叶子好似一个个沐浴中的纤纤美少女,一丝不挂,羞羞答答,幸而这光不甚亮,要不让我看了个尽,还不把她们羞了个透!通常,这时候,我还习惯做着另外一件事,自娱自乐。把电脑桌架在阳台的空地上,上面摆上老早准备好的“酒鬼”花生米,上次喝剩的二锅头,“龙凤呈祥”香烟,桌前放着低矮的小板凳,板凳上坐着一个熬夜人!一颗花生品口酒,一缕香烟甜心头。有时候,我会故意燃上一支烟,放在眼前,熄了灯,在黑夜里看着烟头的星火亮闪,有时候看得出了神,火烧到了手指头才缓过神来。不经意间听到室友们含糊不清的梦呓自当是另一种情趣。往往这时候,我会停下手中的一切活动,轻步走到说着梦话的室友床前,屏气凝神地一边听一边研究着他究竟讲了些什么。有时候,是一阵疯疯癫癫的傻笑,面部肌肉扭曲,挤出了笑容,仿佛秽水里长出的芙蓉;有时候,是一大段真情流露的自述,这是我最喜闻乐见的,但往往言辞含糊不清,我不得不煞费苦心地仔细揣摩话面意思以及或许含有的话外之音;甚至,有时候,他们会此起彼伏地鬼哭狼嚎起来,偶尔连了起来像一首首极不谐音的大合唱。等到早晨他们醒来,我会第一时间把这些告知他们,如果再使点坏添油加醋一番,握着他们的把柄,日后兴许还会换来一壶酒喝……
一直觉得电影院里的恐怖电影无论如何都配不起“恐怖”二字。就像医学实验课上并没有哪位姑娘看见尸体后双股战战、魂飞魄散,假如荒山野岭,孤身一人面前一具横尸,别说娇滴稚嫩的小姑娘,就连粗犷胆大的民间杀猪高人也难免心惊肉跳。恐怖电影能让你感觉到恐怖,是因为电影里的某个场景你似曾相识,或许曾在你的幻想、梦境里出现过,而那些钢琴和提琴制造出来的鬼魅音乐能够唤起你内心隐藏的一些不愿唤起的记忆。不敢单独直面恐怖电影的男生难以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所以无声无息的夜晚就自然成为了我蜕变成男人的绝佳时机。之于我,贞子系列称得上恐怖电影的启蒙片了,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披头散发的模样,算得上恐怖,不过续到第四部时候竟然觉得寡然无味了;《鬼镜》《林中小屋》《蜡像馆》等看起来颇有感觉,画面音效甚好;中国林正英系列的僵尸片老早接触了,某个夜晚也会拿出来温故一下……
记忆犹新,某天晚上,手捧蒲老的《聊斋》,当了书生,看一段文字我就朝窗户看一眼,等到了天亮,也终于没见狐仙姐姐的倩影……
熬夜人有熬夜人的情趣自在!
仲夏的凉风大都刮在夜晚,大概风神婆婆和我一样,喜欢熬夜吧。有几次,到了半夜,写作遇到了瓶颈,我就停笔,在寝室窄小的阳台上纳凉,喜人的凉风迎面阵阵吹来,浑身上下的毛孔争先恐后地开放散热,欢呼庆祝,心中的烦躁一扫而光,整个人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获得重生,似乎季节倒转,又回到了阳春三月的某一晚,温柔诗意而又极富情趣。有时候逢着雨天,就更有趣了。看不见的雨点打在地面,溅出的声响清脆急切,总能惹你幻想到深海沉银制成的暴雨梨花针,密不透风,势不可挡。清风骤起,树枝颤动,有的探着头伸着胳膊一个劲儿地爬到了阳台,灯光微弱,若有若无,枝上的叶子好似一个个沐浴中的纤纤美少女,一丝不挂,羞羞答答,幸而这光不甚亮,要不让我看了个尽,还不把她们羞了个透!通常,这时候,我还习惯做着另外一件事,自娱自乐。把电脑桌架在阳台的空地上,上面摆上老早准备好的“酒鬼”花生米,上次喝剩的二锅头,“龙凤呈祥”香烟,桌前放着低矮的小板凳,板凳上坐着一个熬夜人!一颗花生品口酒,一缕香烟甜心头。有时候,我会故意燃上一支烟,放在眼前,熄了灯,在黑夜里看着烟头的星火亮闪,有时候看得出了神,火烧到了手指头才缓过神来。不经意间听到室友们含糊不清的梦呓自当是另一种情趣。往往这时候,我会停下手中的一切活动,轻步走到说着梦话的室友床前,屏气凝神地一边听一边研究着他究竟讲了些什么。有时候,是一阵疯疯癫癫的傻笑,面部肌肉扭曲,挤出了笑容,仿佛秽水里长出的芙蓉;有时候,是一大段真情流露的自述,这是我最喜闻乐见的,但往往言辞含糊不清,我不得不煞费苦心地仔细揣摩话面意思以及或许含有的话外之音;甚至,有时候,他们会此起彼伏地鬼哭狼嚎起来,偶尔连了起来像一首首极不谐音的大合唱。等到早晨他们醒来,我会第一时间把这些告知他们,如果再使点坏添油加醋一番,握着他们的把柄,日后兴许还会换来一壶酒喝……
一直觉得电影院里的恐怖电影无论如何都配不起“恐怖”二字。就像医学实验课上并没有哪位姑娘看见尸体后双股战战、魂飞魄散,假如荒山野岭,孤身一人面前一具横尸,别说娇滴稚嫩的小姑娘,就连粗犷胆大的民间杀猪高人也难免心惊肉跳。恐怖电影能让你感觉到恐怖,是因为电影里的某个场景你似曾相识,或许曾在你的幻想、梦境里出现过,而那些钢琴和提琴制造出来的鬼魅音乐能够唤起你内心隐藏的一些不愿唤起的记忆。不敢单独直面恐怖电影的男生难以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所以无声无息的夜晚就自然成为了我蜕变成男人的绝佳时机。之于我,贞子系列称得上恐怖电影的启蒙片了,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披头散发的模样,算得上恐怖,不过续到第四部时候竟然觉得寡然无味了;《鬼镜》《林中小屋》《蜡像馆》等看起来颇有感觉,画面音效甚好;中国林正英系列的僵尸片老早接触了,某个夜晚也会拿出来温故一下……
记忆犹新,某天晚上,手捧蒲老的《聊斋》,当了书生,看一段文字我就朝窗户看一眼,等到了天亮,也终于没见狐仙姐姐的倩影……
熬夜人有熬夜人的情趣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