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影片由四个篇章构成:《小龙头》,《指望》,《跳蛙》和《报上名来》,四位不同的导演用各自的视角勾画出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写片段,却串连成一段完整的光阴的故事。
《小龙头》是开篇,故事很安静,八十年代的彩色电影似油彩般的画质,有一种朦胧感,故事在布上慢慢铺开。主角小毛是个安静的男孩,总是漠然地看着他周边的人和事,年幼的心灵却很少有波澜,一种在背景音乐下没有对白的违和感,映照出这个少年青涩的孤寂。导演很好地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妈妈对小毛无理由的多番指责,爸爸时不时地耀武扬威,金阿姨两次拿出画笔讲述同样的话语,小弟用黑色彩笔在纸头上无目的地划着波浪线并抹一下脸颊,小毛两次绘画玩具,小芬盯着小毛看其画作...都是很简单的笔触,却通过镜头的特写,很自然地勾勒出典型性的人物。这重复着的背景强化了小毛的那份格格不入,似他执着于手中的小龙头一般,对比出一种记忆深处的不被理解,或许这才是小龙头之于小毛的意义吧:至少梦中可以一起弹琴歌唱。
《指望》是次篇,由小男孩的无言语无波澜切换到了青春期少女的张望和探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带来的思考与不安,旁边有个同龄的小男孩却因为其更晚的成熟而对牛弹琴,试着和姐姐探讨但因姐姐的妖艳和半成熟在翻白眼的应对中不知道何为答案。青春期少女延续了幼稚园小毛的孤独,却多了一份开始尝试的表达。夹杂在大人所谓的长大和眼镜小男孩单纯的幼稚中间,在听到小男孩学会骑车之后发出的”总幻想着学会后可以想去哪就去哪,却发现真学会后无处可去“的提问中,看到了的似乎是夜晚撞见姐姐和家中租住大学生一起之后仓惶而逃的自己在灯光下的身影。
故事进展到第三章《跳蛙》,画面开始变得更加热闹有声音起来,似随着岁月的前行,圆圈朝外扩张,圆周也越来越长一半。这次的主角小胖也变得愈加地主动争取,虽然内心的另一个角落依旧是对于和父亲的谈话不知如何开口,对于合租的张小姐讲出”我理论上经验不少,但心理还未准备好“之类的稚嫩。时间让人碰见楚楚动人的姑娘会变得躁动,心中却依旧默念着婉约派的诗词摘一朵小花然而不知该如何,但血气方刚下有着一份一定要赢回外国人的热忱。这一段很好地描绘了一种躁动,慢慢展开的世界,想一个人去搏击,脚似带着弹簧,想停却停不下来。
终篇的《报上名来》却比其名字繁琐日常得多:已入中年的日子,生活中有着日久的小习惯,报纸是早起或不可缺的一部分或许连自己也不能解释为何如此。现代化的公寓第一次展现,在一格一格空间下的人们关上乐房门却或猫眼或阳台窥探着周边陌生人的琐碎,时间和事件的积淀丝毫没有将这份天生的好奇改变而只是使其变得更遮掩了一些。主人公成熟的年纪下面却出现着搬家考虑不周,出门被锁门外等一连串的反应,让人不禁地想或许光阴只是增加了时间,而人却仍未长大。
第一次看一个由不同导演合导构成的影片,在不同的特色类似的风格下有着新鲜。四个篇章描绘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如似水年华却讲述着类似的故事:故事里一定有男人(生),女人(生);故事里一定有自己的玩物:或小龙人,或自行车,或跳蛙,或报纸;故事里一定有一份和人的不理解;故事里一定有一段对了外界的探索和执着;故事里还一定有着形象化却又重复出现的路人甲乙丙丁。光阴的故事是一辆流动的公交车,开的路越长,上车下车的乘客更替,想象着似驾驶经验的越来越丰富,却发现似轮回般还是原来那般懵懂的憧憬,最终录下来如同老式唱片机一般成了故事。人们看着电影,然每天都活在电影中;生活激荡起伏,其实是同样的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