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开拓者—朱温(二)
朱三非常人 朱温于唐大中六年(公元851年)生于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砀山县(今安徽省砀山县)。 他年幼丧父,寡母靠着给人家做佣人拉扯他们兄弟三人长大。朱温行三,邻居们都称他为“朱三”。成年之后,喜欢好勇斗狠,不务正业,乡里乡亲都讨厌他。但是,我们通过观察许多成功人士特别是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政治人物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在被逼到没有退路的境况下闯出一片天地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个人在退无可退、无所可失的情况下,特别是这种大老粗,他就敢于去尝试。敢于尝试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那些生活在安乐窝里的人,往往是患得患失,不能迈出走向成功的那关键一步。 朱温生活在晚唐这个由有序转为无序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往的规则已失去约束力,强权将成为社会的唯一规则。强权从何而来?谁有兵,谁就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黄巢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改变规则、参与分配的机会。 乾符年间,王仙芝、黄巢这两个落魄的盐商在中原地区掀起了一场持续十年的大风暴。这场风暴为很多人提供了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朱温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朱温的家乡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地带,这自然为他参与其中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以雄勇自负的行事风格与起事队伍的气氛高度融合,加入起事队伍成为了他开始政治生涯的关键一步。 在跟随王仙芝、黄巢二人征战的岁月里,朱温逐渐成长为起事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担任了同州防御使的职务。在以军事斗争为第一要务的起事队伍中,能担任这样的重要职务,就能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在驻节同州之后,形势朝着不利于起事队伍的方向发展。虽然长安依旧在黄巢的占领下,但各路勤王部队在长安周边集结,力量对比的天平倒向了中央政府一方。朱温不断受到与其辖区相邻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打击,他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对形势做出了准确判断。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二月,朱温举州向王重荣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