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6 并不是只有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做相应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吧
这篇日记早早想写了,却在打了一个“2017”标题之后不了了之。
回家之后真的是懒了许多,家里的台式键盘的确用不顺手,我很想敲出文字的一瞬间,却忘记自己想说什么。这种记忆能力在此刻也挺好的。
知道世事都在变化,但是也在很多时候接受不了这种变化。
想起刚上高中和刚上大学时候,那种新鲜的刺激感和有些事不同,新鲜事物带来也有不安和满足,不过,我不处在其中。,然而我从小到大都很喜欢上学,很喜欢读书,就是成绩不好。二年级的时候,在我连字都认不全的时候,我就开始看很多天文地理探索奥秘的书籍,用着蹩脚的拼音和奇怪的理解方式看完这些书籍。我喜欢这样,却间接导致我别的功课成绩都很差,数学乘法表怎么背都不会,反正没少被罚。可我依然很喜欢看我的课外书籍,很喜欢想宇宙到底有什么,植物和人是怎么生长的等等一系列奇奇怪怪的问题,一方面却因为功课不好、纪律不好和性格内向等各种问题,被各种老师不喜欢。小小年级的我已经感觉到这种矛盾,却没有放在心上,还是活在自我认为新鲜、快乐的世界。
这种生活方式大概持续了两年多吧,大量奇奇怪怪的阅读让我能别人还在写一段话的时候,却在二年级下学期写下三百字作文。那又怎样呢,人就是不断不断成长,六年级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疯狂阅读了吧,高考也没有。我的新鲜刺激和失落只会因为数学考得及不及格而变化。在初中这种言情小说肆虐的年代,大家都像是糖衣包裹的世界,需要一本本小说来增加甜度。很不幸的是我始终对这种文字不感冒,依然是上课,吃饭,睡觉,打闹,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很多言情小说翻拍怀旧什么的,我一点都感受不到,大家唠嗑这种时光时候,我记忆里总是缺了一块。去年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我的少女时代》,舍友都看哭几次,而我却找不到太多的共鸣,甚至还吐槽了结尾。但是,这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每个人的选择。
鸡汤说,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做相应的事情。可是好像很简单,为什么总有人做不到。我想起我以为尊敬的男老师,年纪挺大的,至今未婚,外界学生对他有各种传闻,是不是在这样的社会底下,不结婚就是一种另类?是不是一种病态?在我脑海里,他真的是属于投身艺术事业型的人,我喜欢他、尊敬他、也敬佩他,甚至很想变成他。朋友跟我说过,他的导师、他的前辈,那一代人,真的是为自己使命献出一生,他们也是如此另类吗?大一的时候,以为老教授级别的女老师教我们基础课,她真的很有老一辈身上的做事态度和气骨,提起她必定会提起他的父亲,艺术泰斗大师,但是,她与奶奶级别人物的气质、思维都有挺大差异的,这难道是异类吗?有一次上她的课,她突然坐下我的位置帮我修改画,和我说起马航的事情,说起马航上面遇难的艺术家,我看到老人家眼神里的难言,她小声叨叨;太可惜了,为了参加展览,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我也不知道她重复了多少次表达惋惜之情,但是在我眼里,她又是朋友,又是艺术家,也是老师,是普通的长辈,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舍友说她一辈子都没生小孩,纷纷都表示可惜。我无法知道她经历过什么,也无法了解她的真实想法,但是,这就是她。
可能她也想过跟大家一样活在自己的生活的光环里,她也想像普通女性一样生小孩,相夫教子。但是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他们可能遇到一些伤害自己的人,也失去一些,并不是只有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做相应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吧。
附上《我的少女时代》吧http://www.iqiyi.com/w_19rruc7231.html
回家之后真的是懒了许多,家里的台式键盘的确用不顺手,我很想敲出文字的一瞬间,却忘记自己想说什么。这种记忆能力在此刻也挺好的。
知道世事都在变化,但是也在很多时候接受不了这种变化。
想起刚上高中和刚上大学时候,那种新鲜的刺激感和有些事不同,新鲜事物带来也有不安和满足,不过,我不处在其中。,然而我从小到大都很喜欢上学,很喜欢读书,就是成绩不好。二年级的时候,在我连字都认不全的时候,我就开始看很多天文地理探索奥秘的书籍,用着蹩脚的拼音和奇怪的理解方式看完这些书籍。我喜欢这样,却间接导致我别的功课成绩都很差,数学乘法表怎么背都不会,反正没少被罚。可我依然很喜欢看我的课外书籍,很喜欢想宇宙到底有什么,植物和人是怎么生长的等等一系列奇奇怪怪的问题,一方面却因为功课不好、纪律不好和性格内向等各种问题,被各种老师不喜欢。小小年级的我已经感觉到这种矛盾,却没有放在心上,还是活在自我认为新鲜、快乐的世界。
这种生活方式大概持续了两年多吧,大量奇奇怪怪的阅读让我能别人还在写一段话的时候,却在二年级下学期写下三百字作文。那又怎样呢,人就是不断不断成长,六年级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疯狂阅读了吧,高考也没有。我的新鲜刺激和失落只会因为数学考得及不及格而变化。在初中这种言情小说肆虐的年代,大家都像是糖衣包裹的世界,需要一本本小说来增加甜度。很不幸的是我始终对这种文字不感冒,依然是上课,吃饭,睡觉,打闹,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很多言情小说翻拍怀旧什么的,我一点都感受不到,大家唠嗑这种时光时候,我记忆里总是缺了一块。去年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我的少女时代》,舍友都看哭几次,而我却找不到太多的共鸣,甚至还吐槽了结尾。但是,这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每个人的选择。
鸡汤说,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做相应的事情。可是好像很简单,为什么总有人做不到。我想起我以为尊敬的男老师,年纪挺大的,至今未婚,外界学生对他有各种传闻,是不是在这样的社会底下,不结婚就是一种另类?是不是一种病态?在我脑海里,他真的是属于投身艺术事业型的人,我喜欢他、尊敬他、也敬佩他,甚至很想变成他。朋友跟我说过,他的导师、他的前辈,那一代人,真的是为自己使命献出一生,他们也是如此另类吗?大一的时候,以为老教授级别的女老师教我们基础课,她真的很有老一辈身上的做事态度和气骨,提起她必定会提起他的父亲,艺术泰斗大师,但是,她与奶奶级别人物的气质、思维都有挺大差异的,这难道是异类吗?有一次上她的课,她突然坐下我的位置帮我修改画,和我说起马航的事情,说起马航上面遇难的艺术家,我看到老人家眼神里的难言,她小声叨叨;太可惜了,为了参加展览,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我也不知道她重复了多少次表达惋惜之情,但是在我眼里,她又是朋友,又是艺术家,也是老师,是普通的长辈,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舍友说她一辈子都没生小孩,纷纷都表示可惜。我无法知道她经历过什么,也无法了解她的真实想法,但是,这就是她。
可能她也想过跟大家一样活在自己的生活的光环里,她也想像普通女性一样生小孩,相夫教子。但是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他们可能遇到一些伤害自己的人,也失去一些,并不是只有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做相应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吧。
附上《我的少女时代》吧http://www.iqiyi.com/w_19rruc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