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所知道的翡翠
本来我是不喜欢翡翠的,价格炒那么高,店里卖的。小商贩包里揣的,红纸包的,从来没有入眼的,我以为,俺不喜欢的,因为我根本看不出翡翠有啥美的。
两年前,朋友的朋友来出货,一对帝王绿镯子,很传统样子的镯子,圆圆满满的那种,捧在手里,自然光透过手镯折射到手心,那一刻,俺被折服了,太美了,是从心底发出感慨!呃,语文能力有限,无法形容那种美,后来有人问我帝王绿什么样,怎么辨别?俺只能告诉她,妳在看帝王绿的时候,妳的内心是颤抖的,内心是激动的,不用想着怎么辨别物,只要分辨自己身体的反应就好😂😂😂至少俺是这种体会,造假啊,根本造不出,别说什么现在科技发达之类,什么造不出来,都是胡扯,大自然多少万年形成的物质,是人类几十年科技能够仿造出来的?人类制造的再美跟大自然造的比起来,也是缺少灵魂啊。好吧,是根本不一样。
老坑已经不再出翡翠,都被封了,现在缅甸公盘的都是新坑翡翠,如果严格来讲,新坑的不能叫做翡翠,就是有颜色的石头,意思不大,可商家都得吃饭啊,生意得做,就说卖的是新坑出的翡翠,一顿包装,就当翡翠卖了,现在也有了共识,那石头就是翡翠。真正被公认成色品质最好的翡翠,都是出自老坑的翡翠,什么冰种,玻璃种的那些。
还有就是翡翠的伴生矿:水沫子。成分比翡翠少点,硬度6-6.5,密度2.5,折光率1.54,总之都比翡翠的各项数值少。翡翠硬度6.5-7,密度3.33,折光率1.67。 (打字好累(๑•́ωก̀๑)) 其实水沫子也挺好看的,就是轻点,也有荧光的,就是弱点浑点,个人觉得,品质好的水沫子比新坑“翡翠”好多了,至少人家不是石头哇😂😂😂23333333
还有就是玉髓,成分:玻璃,哈哈哈哈……自然玻璃,好的玉髓现在价格也是挺高的,上等的绿玉髓,和帝王绿比起来,美丽程度不分上下,在不用机器鉴定的情况下,是能骗过经营几十年玉髓生意的老手的。当然,上等的绿玉髓太少了。
机器其实也不可靠,同一条镯子在没有佩戴过的情况下,鉴定为A货,在佩戴过一阵子后再鉴定,是有可能,或者说是极可能,鉴定结果是B或者C。原因就是,机器笨啊😂😂😂佩戴过程中会接触好多化学制剂,如洗发水,沐浴露,洗洁精之类的,再加上皮肤分泌的油脂,混在一起,全附着在表面了,机器能够接触的,只是表面而已,检测就不是翡翠,而且翡翠表面的附着物。所以啊,俺隔段时间就把我的镯子和母上的镯子扔锅里煮煮,煮煮更健康✌,煮完就干净啦😄正经翡翠是不怕煮的,能煮裂的,煮掉色的,直接扔就好😄
果然写作能力下降了,手都酸了还没讲到正题😭😭😭
翡翠不能对着光看,这是常识,自然光环境下,光线足够它反射and折射了,出来的荧光非常的好看,指的是“珠光宝气”里“珠光”,(宝气是说的珍珠的光泽)💤💤💤太晚了,明儿拍对比图。
B/C货的翡翠是指经过处理的新坑“翡翠”,用酸洗碱洗,后就透明了,还有上色的,这些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还有的甚至能做出荧光,只是那种光巨假,“死光”,一看就能看出来嘛,哎……
脑子突然当机了😒😒😒
人类对玉石认知的过程也反映出了工艺水平的发展,最早人类没有玉石的概念,就是石头,像什么良渚玉之类的,那些“地方玉”的质地并不好,叫玉总比叫石头好听。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开采到质地更加坚硬的玉,并对其加工,所以,越往后,人类所打磨雕刻的玉的玉质就越好。到了清代,开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恰好康熙帝还是什么帝喜欢绿色的玉,这时候翡翠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人们才开始喜爱和认可翡翠。之前人们喜欢白的玉。就是现在俄罗斯玉那种样子的。说起来俄罗斯玉,十个里面有九个半都说那是和田玉……和田玉是有黑点的好伐,木有黑点的是俄罗斯玉😣
脑子又当机了……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