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旅行~ 一点都不酷 ——不算《宽松世代》的观后
辞职~旅行~ 一点都不酷 ——不算《宽松世代》的观后
在纷杂的思绪中把《宽松世代》看完,印象中最深的一句反倒不是“大人也会犯错,所以,请做一个能原谅他人错误的大人吧”,而是希望有人能对我训斥“你比你自己认为的更蠢,又怂,是个差劲的人,所以不要老是废话连篇,好好努力磨练自己,不然你是没办法有出息的”。宫九的剧有种能让人又哭又笑的魔力,即便是修罗场,也好过一个人脑海风暴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有麻生叔这样的大叔出租,也请给我来一个。
这次回来把过去所有的日记笔记一并带回,大学里五年与文字与自己对话的时光,零零散散散落在电子文档和十来本不同的笔记本中,字迹很陌生,语言表达也大不同如今,阅读起来很费劲,密密麻麻一行行的文字记录着当时看到的金句良言,发生情绪以及读书笔记。那个时候,三言两语在笔记中记下“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官员日益下降的道德与大家日益上升的智商之间的矛盾,没想到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不是提升前者,而是封杀后者”之类真知灼见的话语,阅读美国三权分立,毕达哥斯拉学派,存在主义,烦忧中国究竟会走向何方,民主何时能实施,教育制度应该如何改革之类的宏大问题,把“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作为座右铭,信奉“人生如果被房子束缚,还不如做一只蜗牛”、“人生如果没有梦想,与蔬菜有什么不同”之类的至理名言。
在现实生活中呢,觉得身边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值得我深交,觉得一个人独来独往遗世独立的样子很酷。事实上,在大学那几年,情绪很容易就抓狂,因为一点点小事,世界本来就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那时候的我简直以自我为中心,在日记里动不动划上两三个感叹号以示情绪,然后说着“果然我是一个不善于和他人相处的人呐”、“果然我不适合群居啊”之类的风凉话。情绪动不动过山车,身体上各种小病小痛不断,像是长智齿,口腔溃疡、过敏性鼻炎、皮肤出疹子、感冒、眼镜红肿内分泌失调。
“我果然还是欣赏行事干脆,少纠结,十分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讨厌行为延宕、说话出尔反尔、毫无行动力、那种一眼可以望到边的人。”那个时候,我说着类似的话,并且引以为豪沾沾自喜。现在我知道,不存在前面这种人,我们大多数都是后一种,努力着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而已。把刻薄当做睿智,不知温柔厚道为何物,如果认识22岁的你,连我自己也不想和你做朋友罢。觉得全世界都与你作对,何不试着向别人寻求帮助;当你身处北极,觉得与全世界都有时差,何不多走几步走到北极点上。
行事总是没有始终,学生会的干事当了一学期就和部长辞了不做,勤工的工作也只干了一学期,家教最长时间没有超过一学期,暑假教育机构的老师就当了一个月,校羽毛球队排球队的事最后都不了了之,计算机专业读了两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最后因为没拿到普通话二甲也没拿到教师资格证,虽然是拿反正也不当老师,不给自己留后路作为借口,上海去了一年,毕业后一份工作最长时间没有超过半年……“我太容易厌倦,喜欢不断寻找新的刺激。但这样又缺乏定力,又恐一事无成。”转专业、旅行、摄影、辞职、毕业去大城市闯荡……不过是浪漫主义滤镜下修饰的情怀,2013年6月1日写下的这句话,照这样下去的话,成真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轻易放弃,看起来潇洒,好像做自己的样子,其实就是一个逃兵,一个Loser,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个害怕受伤、害怕付出得不到回报的胆小鬼。
悦子老师一个月的实习期满后还是决定不当老师,说什么实在是太累了,即便减少睡眠时间来预习也做不好,当我想到一辈子都要这样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做不到,说着“我已经燃不起热情来了,可能热情已经被耗尽了吧”的便利话,还真是宽松世代啊,听村长自带吐槽自曝模式“每天都觉得撑不下去了,有喜欢的学生,也有讨厌的学生,还有讨厌的同事和家长,直接说出名字都可以,更有连面都不想见到的人,但是这样的我还是在当老师啊,这样的我都在坚持,笔算除法都要花四个小时啊,那个叫大悟的学习障碍的孩子,然后‘啊’的这样倒下动不动就哭,怎么能这样过一辈子啊,最多撑一天就不行了,但是我还在当老师啊”真是过瘾。
大人还有身边的朋友大概认为我是不会走错的类型,从小到大的学业也没操一份心,所以从未严厉指责,慢慢地竟然自己也相信了这一期待。对做事应有的理解是什么,我在这个问题上长久以来没有概念。这大概也是一种捧杀。成长好像的确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努力了好久,或者假装努力了好久也达不到喜欢的人生而如此的性子,年纪一大把还是会困惑、矫情,辣鸡。
《奇葩大会》看到第三集,竟然自觉尴尬起来。辞职,旅行,玩摇滚,闪婚,闪离,表达自己啊,标榜不同啊,活出自我啊,不被主流价值所裹挟啊,放荡不羁啊,我年轻我任性啊……听得多了,就好像为了发声而发声,不是如此仿佛就不能定义自己,你不辞职不旅行不摇滚你就一点都不酷。人人都想当奇葩,或许是对奇葩的最大误解,还是毛姆大人一语中的:“一个人的生活不同一般并不会令他非凡,与此相反,要是一个人非凡,他会从乡村牧师那样单调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同一般。”从立志成为非凡的人转变为成为一个平凡人也不错,领悟这一点,需要超过三年。
文|东野
图|网络截图
公众号:最后一场大火
![]() |
在纷杂的思绪中把《宽松世代》看完,印象中最深的一句反倒不是“大人也会犯错,所以,请做一个能原谅他人错误的大人吧”,而是希望有人能对我训斥“你比你自己认为的更蠢,又怂,是个差劲的人,所以不要老是废话连篇,好好努力磨练自己,不然你是没办法有出息的”。宫九的剧有种能让人又哭又笑的魔力,即便是修罗场,也好过一个人脑海风暴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有麻生叔这样的大叔出租,也请给我来一个。
![]() |
神剪辑 |
这次回来把过去所有的日记笔记一并带回,大学里五年与文字与自己对话的时光,零零散散散落在电子文档和十来本不同的笔记本中,字迹很陌生,语言表达也大不同如今,阅读起来很费劲,密密麻麻一行行的文字记录着当时看到的金句良言,发生情绪以及读书笔记。那个时候,三言两语在笔记中记下“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官员日益下降的道德与大家日益上升的智商之间的矛盾,没想到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不是提升前者,而是封杀后者”之类真知灼见的话语,阅读美国三权分立,毕达哥斯拉学派,存在主义,烦忧中国究竟会走向何方,民主何时能实施,教育制度应该如何改革之类的宏大问题,把“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作为座右铭,信奉“人生如果被房子束缚,还不如做一只蜗牛”、“人生如果没有梦想,与蔬菜有什么不同”之类的至理名言。
在现实生活中呢,觉得身边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值得我深交,觉得一个人独来独往遗世独立的样子很酷。事实上,在大学那几年,情绪很容易就抓狂,因为一点点小事,世界本来就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那时候的我简直以自我为中心,在日记里动不动划上两三个感叹号以示情绪,然后说着“果然我是一个不善于和他人相处的人呐”、“果然我不适合群居啊”之类的风凉话。情绪动不动过山车,身体上各种小病小痛不断,像是长智齿,口腔溃疡、过敏性鼻炎、皮肤出疹子、感冒、眼镜红肿内分泌失调。
“我果然还是欣赏行事干脆,少纠结,十分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讨厌行为延宕、说话出尔反尔、毫无行动力、那种一眼可以望到边的人。”那个时候,我说着类似的话,并且引以为豪沾沾自喜。现在我知道,不存在前面这种人,我们大多数都是后一种,努力着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而已。把刻薄当做睿智,不知温柔厚道为何物,如果认识22岁的你,连我自己也不想和你做朋友罢。觉得全世界都与你作对,何不试着向别人寻求帮助;当你身处北极,觉得与全世界都有时差,何不多走几步走到北极点上。
行事总是没有始终,学生会的干事当了一学期就和部长辞了不做,勤工的工作也只干了一学期,家教最长时间没有超过一学期,暑假教育机构的老师就当了一个月,校羽毛球队排球队的事最后都不了了之,计算机专业读了两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最后因为没拿到普通话二甲也没拿到教师资格证,虽然是拿反正也不当老师,不给自己留后路作为借口,上海去了一年,毕业后一份工作最长时间没有超过半年……“我太容易厌倦,喜欢不断寻找新的刺激。但这样又缺乏定力,又恐一事无成。”转专业、旅行、摄影、辞职、毕业去大城市闯荡……不过是浪漫主义滤镜下修饰的情怀,2013年6月1日写下的这句话,照这样下去的话,成真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轻易放弃,看起来潇洒,好像做自己的样子,其实就是一个逃兵,一个Loser,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个害怕受伤、害怕付出得不到回报的胆小鬼。
![]() |
悦子老师一个月的实习期满后还是决定不当老师,说什么实在是太累了,即便减少睡眠时间来预习也做不好,当我想到一辈子都要这样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做不到,说着“我已经燃不起热情来了,可能热情已经被耗尽了吧”的便利话,还真是宽松世代啊,听村长自带吐槽自曝模式“每天都觉得撑不下去了,有喜欢的学生,也有讨厌的学生,还有讨厌的同事和家长,直接说出名字都可以,更有连面都不想见到的人,但是这样的我还是在当老师啊,这样的我都在坚持,笔算除法都要花四个小时啊,那个叫大悟的学习障碍的孩子,然后‘啊’的这样倒下动不动就哭,怎么能这样过一辈子啊,最多撑一天就不行了,但是我还在当老师啊”真是过瘾。
![]() |
灵魂画手 |
大人还有身边的朋友大概认为我是不会走错的类型,从小到大的学业也没操一份心,所以从未严厉指责,慢慢地竟然自己也相信了这一期待。对做事应有的理解是什么,我在这个问题上长久以来没有概念。这大概也是一种捧杀。成长好像的确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努力了好久,或者假装努力了好久也达不到喜欢的人生而如此的性子,年纪一大把还是会困惑、矫情,辣鸡。
![]() |
《奇葩大会》看到第三集,竟然自觉尴尬起来。辞职,旅行,玩摇滚,闪婚,闪离,表达自己啊,标榜不同啊,活出自我啊,不被主流价值所裹挟啊,放荡不羁啊,我年轻我任性啊……听得多了,就好像为了发声而发声,不是如此仿佛就不能定义自己,你不辞职不旅行不摇滚你就一点都不酷。人人都想当奇葩,或许是对奇葩的最大误解,还是毛姆大人一语中的:“一个人的生活不同一般并不会令他非凡,与此相反,要是一个人非凡,他会从乡村牧师那样单调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同一般。”从立志成为非凡的人转变为成为一个平凡人也不错,领悟这一点,需要超过三年。
![]() |
最喜欢的一幕 |
文|东野
图|网络截图
公众号:最后一场大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