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一碗牛肉粉散千愁
都说无论你去向何方,你的胃始终指着家的方向。这件事对我来说,该是一种奇特的集体回忆,与老爸老妈的家常菜几乎无关,这双筷子坚定无疑的指向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用感官和回忆共同勾引着我的牛肉粉。
在我大弗南,几乎每个人都会一两句“德语”(常德话),而这一两句通常都会在“老板,下碗粉!”“七圆地还是七扁地?”这样的对话中产生,可见一碗常德津市牛肉粉在湘人心中的江湖地位。如果你问我,去孤岛唯一想带的东西是什么?毫不犹豫,那就是一碗津市牛肉粉,麻辣还是清炖,纠结一下下,还是麻辣好了。
关于米粉的制作过程,我详细咨询过我爸,还是得了个语焉不详,我也无力科普,总之粉好吃的要诀在于一个“活”字。就是当一碗油汪汪颤巍巍的粉“噹”的一下摆在你面前,你透过缥缈的白色雾气看着一根根米粉并排温柔卧成优美的弧线,媚眼如丝的汪在红亮的汤里,上面码着纹路分明的干炸牛肉片儿,顶端是辣椒面,葱花构成的美好搭配,(我好像先把自己写得流口水了)这个时候按捺不住下筷子的一定不是老饕,正确的做法是先把粉在汤里打几个旋儿,让汤汁均匀的沾上粉,然后毫不客气的挑起来,注意,这个时候不能使劲儿,因为津市米粉质地爽滑细腻高弹,特别容易夹断,影响口感。这个时候,还是不能吃,所谓“活”粉,所谓高弹,就是轻轻将筷子停在空中,可见这粉条儿在筷子上下不停弹跳雀跃根本呆不住,生动的诠释着这一个“活”字。我知道现在无限的香气已经争先恐后的往你鼻子里扑了,吃吧吃吧。
津市牛肉粉,在湖南无数的山寨大小馆子中,辨识是否出自原产,是否地道的首先就是粉。本地米粉因为水质和稻米地缘性的关系,根根丝滑细腻,用仪态万方来形容最是贴切。卧在碗里的时候,就像少女的头发光泽柔顺,用筷子挑起来的时候,又是充满了活性的,是来自新制食物的鲜爽。也许吃惯了面食的北方人,在津市米粉这里找不到和口腔较劲的筋道和韧性,但津市米粉和口腔的默契,是轻微得多的纠缠与和谐吧。
除了粉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以外,芳名远播的牛肉粉,核心自然是牛肉汤底。外地称为浇头的,我们这儿叫做码子,辣椒炒肉、红烧排骨、酸辣鸡杂等荤素小菜名目纷纷,然而一骑绝尘舍我其谁的,当然还是牛肉。麻辣还是清炖,通常会选择后者的人,大半都是吃辣太过火气太盛想要稍微消停一下,前文我的纠结,也不过是常年在外,肠胃多少有点不适应的纠结,但还是要卯起胆子点麻辣,才能算是吃了牛肉粉,才算对得起无数个夜晚清晨的念想。
吃到正宗的津市牛肉粉,究竟是如何一种体验?如果有人开此题,上知乎邀请本地人来答,估计也只有一种答案,来吃!这也是此文最大的难题,我只知道麻辣牛肉是干炸的,小火少油细细的炸,方才有脆而不柴的口感。可是,那汤汁里氤氲让人念念不忘复杂而微妙的香气,才是最大的隐秘。据说,麻辣牛肉码子的配料,也是秘而不宣的,唯有类似于电影《香水》中主角格雷诺耶那样的天赋异禀(噢时隔经年我竟然还记得这个角色的名字),才能将调料组合一一还原,更何况,还有量的讲究呢?不得不感叹,食物中隐藏着的才是最深不可测的天机,这口腹之欲,原也极不简单。那么我能做的就剩下形容词了,曾经听说喝过百年号级普洱的人,就八个字“灵魂出窍,终生难忘”,令人神往啊。那么吃过津市牛肉粉的感受就是,“此生一诺,终生不负”。回忆往往最不可靠,旧时缠绵心头的人和事,如果一定要从回忆里现身,得到的往往是失望与慨叹,但是一碗牛肉粉,总是在一别再别之后的重逢里,给你最温柔的还原与抚慰。
在我大弗南,几乎每个人都会一两句“德语”(常德话),而这一两句通常都会在“老板,下碗粉!”“七圆地还是七扁地?”这样的对话中产生,可见一碗常德津市牛肉粉在湘人心中的江湖地位。如果你问我,去孤岛唯一想带的东西是什么?毫不犹豫,那就是一碗津市牛肉粉,麻辣还是清炖,纠结一下下,还是麻辣好了。
![]() |
关于米粉的制作过程,我详细咨询过我爸,还是得了个语焉不详,我也无力科普,总之粉好吃的要诀在于一个“活”字。就是当一碗油汪汪颤巍巍的粉“噹”的一下摆在你面前,你透过缥缈的白色雾气看着一根根米粉并排温柔卧成优美的弧线,媚眼如丝的汪在红亮的汤里,上面码着纹路分明的干炸牛肉片儿,顶端是辣椒面,葱花构成的美好搭配,(我好像先把自己写得流口水了)这个时候按捺不住下筷子的一定不是老饕,正确的做法是先把粉在汤里打几个旋儿,让汤汁均匀的沾上粉,然后毫不客气的挑起来,注意,这个时候不能使劲儿,因为津市米粉质地爽滑细腻高弹,特别容易夹断,影响口感。这个时候,还是不能吃,所谓“活”粉,所谓高弹,就是轻轻将筷子停在空中,可见这粉条儿在筷子上下不停弹跳雀跃根本呆不住,生动的诠释着这一个“活”字。我知道现在无限的香气已经争先恐后的往你鼻子里扑了,吃吧吃吧。
津市牛肉粉,在湖南无数的山寨大小馆子中,辨识是否出自原产,是否地道的首先就是粉。本地米粉因为水质和稻米地缘性的关系,根根丝滑细腻,用仪态万方来形容最是贴切。卧在碗里的时候,就像少女的头发光泽柔顺,用筷子挑起来的时候,又是充满了活性的,是来自新制食物的鲜爽。也许吃惯了面食的北方人,在津市米粉这里找不到和口腔较劲的筋道和韧性,但津市米粉和口腔的默契,是轻微得多的纠缠与和谐吧。
除了粉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以外,芳名远播的牛肉粉,核心自然是牛肉汤底。外地称为浇头的,我们这儿叫做码子,辣椒炒肉、红烧排骨、酸辣鸡杂等荤素小菜名目纷纷,然而一骑绝尘舍我其谁的,当然还是牛肉。麻辣还是清炖,通常会选择后者的人,大半都是吃辣太过火气太盛想要稍微消停一下,前文我的纠结,也不过是常年在外,肠胃多少有点不适应的纠结,但还是要卯起胆子点麻辣,才能算是吃了牛肉粉,才算对得起无数个夜晚清晨的念想。
吃到正宗的津市牛肉粉,究竟是如何一种体验?如果有人开此题,上知乎邀请本地人来答,估计也只有一种答案,来吃!这也是此文最大的难题,我只知道麻辣牛肉是干炸的,小火少油细细的炸,方才有脆而不柴的口感。可是,那汤汁里氤氲让人念念不忘复杂而微妙的香气,才是最大的隐秘。据说,麻辣牛肉码子的配料,也是秘而不宣的,唯有类似于电影《香水》中主角格雷诺耶那样的天赋异禀(噢时隔经年我竟然还记得这个角色的名字),才能将调料组合一一还原,更何况,还有量的讲究呢?不得不感叹,食物中隐藏着的才是最深不可测的天机,这口腹之欲,原也极不简单。那么我能做的就剩下形容词了,曾经听说喝过百年号级普洱的人,就八个字“灵魂出窍,终生难忘”,令人神往啊。那么吃过津市牛肉粉的感受就是,“此生一诺,终生不负”。回忆往往最不可靠,旧时缠绵心头的人和事,如果一定要从回忆里现身,得到的往往是失望与慨叹,但是一碗牛肉粉,总是在一别再别之后的重逢里,给你最温柔的还原与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