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反应
在十年前,在河的那一边,金澳石化是唯一的一家化工内的产业。我当时对他唯一的兴趣是在大堤上隔河看产内高烟囱二十四小时的冒火。还有听别人讲国营企业私用化过程中的那些故事。根本不会想到它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想到环保的话题。
十年后,金澳扩大了三倍,而它也从唯一变成了众多之一。

泽口被冠以经济开发区的名号后,众多化工企业纷纷圈地进驻。在汉江边上围墙生财。


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空气中充满了气味。当关于癌症的谣言传开。

没有事情会单独发生。先看看我们周围正在发生什么。国家、企业、社区、媒介合力修建了消费之路。人人在路上。生活的一切都靠生产支撑着。最具自给自足diy精神的农村也早已奔驰而去。以过年为例,从土地的产出自制成各种庆祝的物品,糕点,玩具。如今,超级市场和小作坊们包办了这些习俗。我们只需要购买。我们只是购买。
我们更进一步的是,已经不限于维持基本的生活习俗。引导着消费的,或许是更重要的,让我们用最简单语言表达,是“面子”。
而这些化工厂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消费而存在,塑料产品,化妆品。
而且不止是我们,不只是在这里的我们。正如那句可怕的广告词一样“一处水源供全球”。是全球的消费需求。问题是,代价承担却变成了区域性的。
当然,如果政府招商引资的是另外的项目,比如软件开发一类的。我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抱怨。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在这个决策中,民众的意见是最不会考虑的。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甚至是事先知晓取代我们土地上的水稻和小麦取代我们牛儿吃草的土坡的是科技园还是化工厂,是魔鬼的厨房还是天使的花园。
更可悲的是。金钱的补助会弥补一切。拆掉的房子?十万。一亩地?十万。再回到消费那条线上。多完美的逻辑。难闻的气味,恶臭的废水,满天污云,遍地煤渣,一切都在消费带来的满足感下消失殆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