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书简【阅读摘记】
这种肉体的人仅仅是为了顺应力量才给自己制定法则
「理性就要冒险,为了令人置疑的道德的人而牺牲现实的肉体的人,为了一个仅仅是可能的(即使在道德上是必然的)社会理想而牺牲社会存在。」 摘自:《审美教育书简》 - 〔德〕 席勒
「但是,修理国家这架活的钟表则必须在它活动的时候,这就是说,必须在国家钟表运转的过程中来更换转动着的齿轮。」 摘自:《审美教育书简》 - 〔德〕 席勒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730200
「因此,关键就在于,从自然性格中分出任意性,而从道德性格中分出自由;关键在于,使前者与法则相一致,使后者与印象相联系;关键在于,使前者离物质再远一些,使后者离物质再近一些,以便产生第三种性格。」 摘自:《审美教育书简》 - 〔德〕 席勒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
人的意志在义务和爱好之间是完全自由的,在他人格的这种崇高权力中不可能也不允许有任何自然的强制。
人的生存的伟大任务就是,在他的一切变换之中与这种理想的人的永恒不变的统一保持一致
或者通过纯粹的人压制经验的人,国家消除个体;或者通过个体生成国家,时间中的人高尚化为观念中的人
理性显然要求统一,可是自然却要求多样性,而人就被这两个立法机构同时要求着。
「如果道德的性格只有牺牲自然的性格才能保住自身,那就永远证明教育还是不完美的;如果一部国家宪法只有取消了多样性才能促成统一状态,那么这样的宪法就还是非常不完善的。」 摘自:《审美教育书简》 - 〔德〕 席勒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7302
「如果在一个民族的性格中主观的人与客观的人仍然那样矛盾对立,以致只有压制主观的人才能够使客观的人取得胜利,那么,国家对公民也就会采取法律的特别严肃态度,并且为了不致成为公民的牺牲品,国家必须毫无顾忌地践踏这样一种敌对的个体性。」 摘自:《审美教育书简》 - 〔德〕 席勒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730200
「或者当他的感情支配了他的原则的时候,成为野人;或者当他的原则破坏他的感情的时候,成为蛮人。野人轻视艺术,并认为自然是他的绝对主宰;蛮人嘲笑和污辱自然,但他比野人更可鄙,他经常不断地成为他的奴隶的奴隶。」 摘自:《审美教育书简》 - 〔德〕 席勒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730200
解除了约束的社会,不是向上驰入有组织的生活,而是向后堕入自然威力的王国。
「另一方面,有文化的阶级则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文弱和性格腐化的更加令人不快的图景,因为它的根源正是文化本身,这就更加可恶」 摘自:《审美教育书简》 - 〔德〕 席勒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730200
「时代精神在乖戾和粗野之间,在非自然和纯自然之间,在迷信和道德的无信仰之间,摇摆不定;而且,有时仍然给时代精神设定界限的,也仅仅是坏事的平衡。」 摘自:《审美教育书简》 - 〔德〕 席勒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730200
革命,具体地说就是 感觉,知觉方式的革命,摆脱感性物质和知性观念的束缚,实现心理上的和谐自由。提出的解决现实人格分裂的方案是经由非现实的道路。看到人性处于分裂状态会对国家,社会和人的生存本身造成巨大危害,要对人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使对立的冲动处于中和状态。体现了他要求重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设想,它不是过分暴力的,同时也是革命性的。这种具有折中性质的审美意识形态构成了席勒美育书简的重要政治学基础。席勒试图用观念或心理的自由来取代现实或实践的革命,其美育理论因而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但是正是这个理论曾对马克思的现实变革理论发生过众所周知的影响,而马克思的现实变革思想恰恰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
收藏两篇精彩评论:
《审美教育书简》的书评:【席勒和浪漫美学传统】席勒是作为诗人和美学家为大家所熟知的。席 …全文: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5414760/ (@豆瓣App)
《审美教育书简》的书评:【剑和刷————席勒和鲁迅】剑和刷 ————席勒和鲁迅< …全文: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450098/ (@豆瓣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