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巴马看《三体》说起
(一)一则有趣的新闻
最近世界第一大国美帝的新任总统上台。从来政坛都是“只闻新人笑,哪得旧人哭”。落寞的太上皇奥巴马(观海同志)勉强得以出镜的新闻居然是:
https://www.nytimes.com/2017/01/16/books/transcript-president-obama-on-what-books-mean-to-him.html?_r=1或是: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7_01_17_389907.shtml
“当地时间1月13日,《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采访了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们谈论了阅读的意义。其中,奥巴马提到了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三体》。奥巴马称三体背景宏大,而相比这部小说,他平日和国会的缠斗就显得分外渺小,毕竟他不需要担心外星人入侵。”
在奥巴马夸赞完《三体》之后,几个小时内,《三体》英文版第一部在美国亚马逊的销量由排名由两万多升到了1400多位,在实时科幻小说销售榜上排名16。(注:实时数据一直在变化)
刘慈欣的回应:
“几小时内《三体》第一部的在美国亚马逊的销量排名由两万多位升到1400多位,谢谢总统!”
太上皇每天被无数的勾心斗角缠绕,耳濡目染的都是眼前的各色人等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攻讦不休。一旦拿到《三体》这样的小说,在另外一个时空(其实是同一个世界)里面,蓦然发现跟全人类的存亡相比,那些曾经看起来无比之重要的利益和原则,其实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什么政治正确,什么制度的优越性,什么人权主权民主专制,什么宗教派别的分歧,在地球的存亡面前,都是沧海一粟。若是地球被摧毁,若是人类这个物种被消灭,之前那些争执那些分歧,还有什么意义呢?想成为后人的笑谈都没有资格。因为:已经没有后人了!
其中有个小插曲:
“最好玩的是,大刘当年接到美国政府的邮件要三体第二第三本的英文版,结果当成诈骗垃圾邮件直接删了……后来还是美国政府找到外交部再由外交部找他问的,说奥巴马急着看。”
据一支pocky,这事是在清华的一个讲座上说的。严格说来,是否外交部真的直接找了刘慈欣,对此我们持保留态度,但找到Tor出版社这件事肯定是真的。
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总统先生成为粉丝,《三体》销量暴增。简而言之,经过总统“开光”和“加持”之后的书,当然读起来也是有那么一丝丝小小的骄傲的吧!
作为一个老粉丝,我基本上读完了刘慈欣所有的科幻小说。我深深的被这个娘子关电厂的工程师的想象力折服。不过,和很多读者一样,我时常被科幻小说中流露出的一种对于末世的无力感所打击。似乎在浩淼无垠的宇宙之中,我们只算微不足道的虫子。若是有一天末日来临,外星人入侵,我们真的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像好莱坞大片里面演绎的一样,历经千难万苦,最终还是笑到了最后吗?
我不知道答案。
或许,最残酷的那个答案就是正确的答案。
(二)时间去哪里了
最近几十年,我总是有一种奇怪的错觉:人类的航天科技发展速度变缓了。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载人航天的项目一个接一个的走马上任。似乎19世纪科幻小说里2000年殖民月球的梦想指日可待。
然后,到了九十年代,曾经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苏联轰然倒塌。曾经跟西方所谓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抗衡的共产主义世界的老大哥一旦不在,全世界都被物质化追求享乐主义的风潮席卷。“娱乐至死”的年代,从此开始了。
回想一下近三十年来的科技发展,可能很多人脑海中首先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汇就是“手机”吧?方便快捷的联通方式,功能强大的各类APP,充分满足了各个人群的精神世界需求的游戏、直播、网络小说等等,使得手机成为了人们无法离身的东西。假如让你一整天处于无手机可用的情况下,恐怕很多人会直接抓狂。
仔细想想,真的有那么多的人需要沟通吗?真的有那么多的事情离开了手机就无法进行下去吗?或者,其实是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让自己的头脑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填充状态,并未思考过自己是否需要“立刻,马上,即时”的使用手机呢?
或者,我们不要这么极端,总是使用极限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时候,完全没有,或者完全有;无穷大,或者无穷小,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很直接的思维方式。可惜,这个世界并不是线性的,无穷大和无穷小之间不能直接用一条直线相连。)微积分是个无比天才的发明。我们把现状稍微调整一点点,调大或者调小一点点,然后看结果会怎样变化。(或者说,其实这是经济学里的边际分析)
每天少玩一个小时手机,有没有可能?如果不行,可以少玩半个小时吗?还是不行,少十分钟?……
最后这样推导下去,然后每天坚持,一年下来,也能够得到相当可观的时间总量。
这是对于个人的时间的“挤海绵”,那么,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者是全人类来说,如果孜孜不倦的从娱乐的时间里面挤出来那么一点点,是不是最终能够得到海量的时间呢?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肯定想问:挤出来的时间能够拿去干什么呢?
是啊!我每天就这样上上班、玩玩手机,周末了跟亲朋好友聚聚,下馆子吃点好的,似乎已经足够了吧?为什么我要虐待自己,少玩手机呢?这种毫无收益可言的行为,到底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利益让我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少玩手机呢?
(三)致命的短视
在我看来,无法看到收益的缘由,来自于人类普遍的短视。
短视是生物的本能,是物种得以存活的一个原因之一。面对鲜美的食物而不动心,那样的物种早就消失了。即使人类学会了用陷阱和鱼饵来诱捕动物,大部分动物还是会争先恐后的飞奔向猎物。
在远古时代,原始人饥一餐饱一餐,所以能够吃饱吃撑,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留一些下来,放到未来几天可能打不到猎的时候食用。为什么他们不想留一些?他们没有冰箱……这是废话。其实,他们连盐都没有。
盐的出现,使得腌制食物成为了可能。因此,食物可以长时间的保存而不会腐坏变质。“工资”(salary)一词源于拉丁文“salārium”,字面意思是发给古罗马士兵让他们买盐的钱。
说完了短视,我们再来说说如何不短视。其实很简单:把你的时间轴拉长就可以。
最简单的比方是“减肥”。如果你下不了决心,一定要吃眼前这个蛋糕。那么请推导一年之后的你的体重。然后,拉长时间轴,三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二十年之后?每天一个蛋糕,想想也很开心。很可惜,五年之后的浑身肥肉和二十年之后的高血压糖尿病,会让你眼前的快乐变得异常的沉重。
今朝有酒今朝醉,是社会“贴现率”太高的表现,是对未来收益的极端没有信心的体现。
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心脏来面对未来那个肥胖和满身慢性病的自己,大吃大喝之前,大家还是考虑再三吧!
(四)无法预料的未来
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亡国灭种的威胁。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曾经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才突然发觉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回想无数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回了如今的国泰民安,蒸蒸日上,时常激动不已。心情可见大家观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第一季时候的各种评论,无数热泪盈眶的既视感。
从那以后,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会落后?
当然了,答案千千万万,不可一一论述。不过,若是没有西方的入侵,我们倒是很有可能继续陷在朝代更替的死循环之中,继续延续着“农民起义”,然后“朝代前期的上升”,而后“中后期的吏治逐渐崩坏”,最后“民不聊生”,回到“农民起义”的老路上来。
西方的科技和制度让我们的先人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可能,一种完全有别于我们过去所知的存在。过去,我们的典籍里,满是对远古三皇五帝时代的向往,满是对男耕女织小农生活的满足。可是,在这样的思想里生活了几千年,我们的文化陷入了死胡同,无法开拓创新,没有机会去探索新的可能。
因此,历史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北宋时期人口总数第一次超过一亿,因为占城稻的传入;明末开始的人口暴增,由于“马尼拉大帆船”传入的美洲高产作物土豆西红柿玉米花生辣椒等等。(需要说明的是,番薯是菲律宾爱国华商的陈振龙在当地政府的禁止下偷偷带回福建家乡的。)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由于交流而出现的农业革命,在每个王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之下,人口总数依然上升,多出来的那些人口,该如何生存?
在严密的制度下,欧洲的中世纪有年老体弱的“女巫”被宗教裁判所烧死,现代的非洲有“巫童”被亲人活活虐待死……多余的、势单力薄的群体被人为的消灭,从而达到人口和食物产量的平衡。
在不那么严密的制度下,中国有农民起义、有王朝末期的军阀混战,依靠战争来消化多余人口。
所以,在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王朝前期“盛世”之下,多是无数死于战乱的累累白骨。比如明末的四川,从崇祯初年起,四川全省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大约有685万人死亡,50万人残存,历史上被称为“屠蜀”。
《流贼张献忠祸蜀记》中记载:“蜀中自献忠屠戮后,白骨成聚如丘陇,田地荒芜,千里绝烟,人迹罕见,虎豹豺狼行。……昔之城郭宫室,今为荆棘铜驼。昔之天府之国,今为罗刹异域。更有野狗,牙挟风毒,人中其毒者必发狂而死,百十成群,一犬吠声,众犬皆起,过路行人,须臾毙命。间或有遗黎一二,又皆鸟面鹄形,五官残废,割耳截鼻,刖足剁手,喘延余息。……人相食,有夫妻父子互食者,虽斩之不可止。大学士绵竹刘季龙公少子避西山白崖沟,亦为人所食。世家女子衣罗绮望门而投,亦无纳者。时中原多故,诸将无暇西望,蜀中被祸之惨旷古未有也。”
人口下降了93%,多出来的空地,自然成为了后世王朝分封和富裕的基石。土地兼并就兼并呗,反正空地多得是。百姓都有地,人人都开心,当然也就没什么人想要造反掉脑袋了。
而后到了清末,人口上升到了四亿,内部矛盾尖锐,因而“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盛行一时。若不是有这些未开发的地方容纳过剩人口帮满清“续命”,老佛爷真能寿终正寝吗?恐怕是个未知数吧!
因为无法预见未来的种种可能性,所以沉迷于过去的荣耀而不懂变通。当然,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苛责古人,实在是有些过分了。不过,既然是“以史为鉴”,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过去的教训中学到点什么呢?
回到最开始提到的航天科技。航天科技的发展,正能给我们提供种种的可能性。
当各国为了石油、为了矿物、为了土地而相互厮杀之时,他们和我们那个曾经陷入了死循环的古代中国是不是有些相似?看不到人口数量增多的利好,因为粮食的不够用,反而把人口视为负担。这与工业革命初期,担心机器抢夺了人们的饭碗而抵制机器的情形何其相似?
看不到未来的可能性,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生怕别人(别物)夺走了自己的利益,世间的矛盾才会那么的无止境。若是真遇到《三体》里面提到的那种情况,我们真的敢说自己做好了准备吗?
或者,我们只是迷恋于黑暗森林的庇护,就像中国的地缘一样(西面是高山,北面是大漠,东面是大海,南面是密林,冷兵器时代外来民族几乎无法入侵。再加上长城的拱卫,几乎万无一失),在一方“盛世”下做着千秋万载的美梦?
等到身份被暴露,外星生物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人类还有机会像中国一样脱胎换骨吗?
这个机会,是等待外星人的恩赐,还是等待自己的奋斗?
或许,大家少玩手机,少娱乐一些,多关注科技,多关注航天,多关注农业革命,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未来,而不是媚俗的当下,上面的问题可能还有解。
又或者,跟古罗马一样,娱乐至死,成为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