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五
61,人本主义心理学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罗杰斯如此定义一个“自我完善的人”:他们坦诚地对待自己的经历,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相信自己的感觉,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看重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能深刻体会自己的情感(积极的和消极的)。(怎样做一个自我完善的人)
62,强迫症
追求完美的人最容易患强迫症。从人格基础来看,有强迫倾向的人,一般都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他们做事认真、刻板,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有强烈的完美感,特别讲究秩序。(为什么追求完美的人易患强迫症)
63,催眠暗示
实验证明,并不是催眠有什么神秘力量让接受者真正的受到控制,表现出暗示行为,而是由于有目标引导时或者有表现需要时,他们会按暗示所说的去行为,大量研究证明,人们在违背自己愿望时是不会产生催眠的,并且无法使其做出他们认为的反社会行为。(我们真的会受人控制吗)
64,情绪ABC理论
人们常常认为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由诱发性事件所引起的,但ABC理论则认为事件只是引发情绪及行为反映的间接原因。古希腊哲学家爱比泰德就说过:“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干扰。”(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人欢喜有人忧)
65,心理阴影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用“阴影”这个概念来说明一种心理事实,即人总是在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着,或者说,人的无意识里总是怀着一些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心理内容,它们大多都令人的意识自我蒙羞和难堪。这些令我们不满的却存在于自己无意识中的人格品质往往会被投射到他人身上,于是就发现别人具有这些特点。(为什么在他人那里会邂逅自己的阴影)
66,心理情结
资深荣格分析家Murray Stein曾用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情结:我们可以暂时把心灵想象成一个类似于太阳系的三维空间,自我-意识就是地球、大地和天空,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至少我们醒着的时候如此;地球周围的空间布满了星星,有的大,有的小,这一空间就是荣格所称的无意识,而那些星星就是当我们冒险进入这一空间时首先会遇到的对象-情结。(为什么人们会莫名的忧伤)
67,自我妨碍
指的是人们为自己制造障碍和借口,以便在自己表现不佳的时候避免自责。有时候人们会自己给自己设计障碍而阻挠自己的成功。当然,这种行为绝对不是故意破坏自我,而恰恰是为了保护自我;“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定能干好的。”(你有没有妨碍自己成功)
68,压力管理
一般来看,当压力很低时,身心都没有什么压力感受,而对于人的活动达成和个人发展也同样没有什么明显作用。当压力适中时,压力给人唤醒的、积极的促动力,所谓“压力即是动力”,这时人可以在一定推动力之下积极地活动,得以进步,超越自我。当压力很大时,压力的消极作用就发挥了,将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压力多少是合适的)
69,名人崇拜综合征
指的是人们对有钱人或者名流、名人有不健康兴趣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对名人的欣赏或崇拜是具有人格倾向性的。这表明,随着崇拜水平的增加,幻觉成分越来越多,其行为越来越与现实分离、与日常生活经验分离。(要不要为孩子成为“粉丝”而担忧)
70,身体意象障碍
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具有强烈的消极感知和消极态度,以至于发展为心理障碍而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消极的身体意象表现为过多的体重关注、身体不满意、低自尊和消极情绪等。具有身体意象障碍的女性怀有强烈的求瘦欲望,总是认为自己胖,导致不良的饮食行为,要用节食来减肥,还可能直接导致饮食障碍,严重的可能发展为神经性厌食症,造成极度营养不良,结果可能甚至是死亡。(为什么人人以瘦为美)
71,幸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项全球的调查表明,从脱贫到跃上中产阶层这个阶段,人有很多幸福,然而从百万富翁过渡到千万富翁这个阶段,幸福感就大大减少,甚至没有任何快乐和幸福感。在心理上,人对某种事物的需要程度是随着事物的增多而变化的,起初是多多益善,越多越愉快、兴奋,可是当数量增加到超过一定数目时,人对它的需要程度就反而减弱了,所以,该事物所能够带来的愉快和幸福感也就大大减少甚至消失。物质与幸福的关系存在着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生活在哪里最幸福)
72,自我控制力
实验表明:对于一个被迫放弃控制力和自我决策权的人,如果给他们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便会提高,生活态度就会变得积极。(为什么能控制自己的人更快乐)
73,习得性无助感
指的是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后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是谁让你产生无助感)
74,蔡戈尼克效应
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的心理现象。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多,例如可以试着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请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不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倘若信才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没水了,你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被一本推理小说迷住了,即使第二天早上有重要的课程,你是否也要读到凌晨四点仍不释卷?等等。(为什么越得不到就越想要)
75,延迟满足
按照心理学者米歇尔的定义,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这是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现出来的自制能力。(不着急吃糖的小孩为何更成功)
76,合理化作用
合理化作用表现为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其心理防御作用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术。(什么时候葡萄酸,柠檬甜)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罗杰斯如此定义一个“自我完善的人”:他们坦诚地对待自己的经历,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相信自己的感觉,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看重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能深刻体会自己的情感(积极的和消极的)。(怎样做一个自我完善的人)
62,强迫症
追求完美的人最容易患强迫症。从人格基础来看,有强迫倾向的人,一般都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他们做事认真、刻板,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有强烈的完美感,特别讲究秩序。(为什么追求完美的人易患强迫症)
63,催眠暗示
实验证明,并不是催眠有什么神秘力量让接受者真正的受到控制,表现出暗示行为,而是由于有目标引导时或者有表现需要时,他们会按暗示所说的去行为,大量研究证明,人们在违背自己愿望时是不会产生催眠的,并且无法使其做出他们认为的反社会行为。(我们真的会受人控制吗)
64,情绪ABC理论
人们常常认为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由诱发性事件所引起的,但ABC理论则认为事件只是引发情绪及行为反映的间接原因。古希腊哲学家爱比泰德就说过:“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干扰。”(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人欢喜有人忧)
65,心理阴影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用“阴影”这个概念来说明一种心理事实,即人总是在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着,或者说,人的无意识里总是怀着一些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心理内容,它们大多都令人的意识自我蒙羞和难堪。这些令我们不满的却存在于自己无意识中的人格品质往往会被投射到他人身上,于是就发现别人具有这些特点。(为什么在他人那里会邂逅自己的阴影)
66,心理情结
资深荣格分析家Murray Stein曾用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情结:我们可以暂时把心灵想象成一个类似于太阳系的三维空间,自我-意识就是地球、大地和天空,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至少我们醒着的时候如此;地球周围的空间布满了星星,有的大,有的小,这一空间就是荣格所称的无意识,而那些星星就是当我们冒险进入这一空间时首先会遇到的对象-情结。(为什么人们会莫名的忧伤)
67,自我妨碍
指的是人们为自己制造障碍和借口,以便在自己表现不佳的时候避免自责。有时候人们会自己给自己设计障碍而阻挠自己的成功。当然,这种行为绝对不是故意破坏自我,而恰恰是为了保护自我;“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定能干好的。”(你有没有妨碍自己成功)
68,压力管理
一般来看,当压力很低时,身心都没有什么压力感受,而对于人的活动达成和个人发展也同样没有什么明显作用。当压力适中时,压力给人唤醒的、积极的促动力,所谓“压力即是动力”,这时人可以在一定推动力之下积极地活动,得以进步,超越自我。当压力很大时,压力的消极作用就发挥了,将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压力多少是合适的)
69,名人崇拜综合征
指的是人们对有钱人或者名流、名人有不健康兴趣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对名人的欣赏或崇拜是具有人格倾向性的。这表明,随着崇拜水平的增加,幻觉成分越来越多,其行为越来越与现实分离、与日常生活经验分离。(要不要为孩子成为“粉丝”而担忧)
70,身体意象障碍
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具有强烈的消极感知和消极态度,以至于发展为心理障碍而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消极的身体意象表现为过多的体重关注、身体不满意、低自尊和消极情绪等。具有身体意象障碍的女性怀有强烈的求瘦欲望,总是认为自己胖,导致不良的饮食行为,要用节食来减肥,还可能直接导致饮食障碍,严重的可能发展为神经性厌食症,造成极度营养不良,结果可能甚至是死亡。(为什么人人以瘦为美)
71,幸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项全球的调查表明,从脱贫到跃上中产阶层这个阶段,人有很多幸福,然而从百万富翁过渡到千万富翁这个阶段,幸福感就大大减少,甚至没有任何快乐和幸福感。在心理上,人对某种事物的需要程度是随着事物的增多而变化的,起初是多多益善,越多越愉快、兴奋,可是当数量增加到超过一定数目时,人对它的需要程度就反而减弱了,所以,该事物所能够带来的愉快和幸福感也就大大减少甚至消失。物质与幸福的关系存在着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生活在哪里最幸福)
72,自我控制力
实验表明:对于一个被迫放弃控制力和自我决策权的人,如果给他们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便会提高,生活态度就会变得积极。(为什么能控制自己的人更快乐)
73,习得性无助感
指的是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后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是谁让你产生无助感)
74,蔡戈尼克效应
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的心理现象。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多,例如可以试着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请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不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倘若信才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没水了,你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被一本推理小说迷住了,即使第二天早上有重要的课程,你是否也要读到凌晨四点仍不释卷?等等。(为什么越得不到就越想要)
75,延迟满足
按照心理学者米歇尔的定义,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这是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现出来的自制能力。(不着急吃糖的小孩为何更成功)
76,合理化作用
合理化作用表现为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其心理防御作用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术。(什么时候葡萄酸,柠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