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永泰公主
六七岁时,家人的朋友——我想,是对年轻男女吧,给我们一些周边景点的门券和明信片。门券是塑料的,上面打了洞,明信片是仕女图,一个梳着螺髻捏着托盘或漱口盂的仕女。可能当时门券上写着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加上明信片上壁画(当时不知道是壁画)久远的剥落感,在我很小心灵里拂过一层悲悯和深暗的感觉,这张明信片我爱不释手,并用铅笔临摹了一张。那画今天仍在。
送门券和明信片的男女可能是谈恋爱,或者家里条件好些,所以才会去这些地方,因为那时的短途旅游不是随便就去的,而且门票不菲,他们可能并不因为对那段历史感兴趣,不然,为何不把门票保留下来!
长大后,我知道那个明信片只是截取壁画的局部,那个仕女也不是我心里胡乱混淆成的公主,而这幅壁画就是永泰公主墓里的。
乾陵距西安约九十公里,加上一直对这些陵呀墓的没有太多感觉,也不觉得那里有什么文物(乾陵是唐代陵墓唯一未被盗挖的),或者说,在我心里它算不上一个景点。决定去,是因为知道永泰公主十七岁就死了,不论《新唐书》还是《旧唐书》,说她和夫君也就是魏王武延基及哥哥李重润议武则天男宠的事,被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添油加醋告诉武则天,三人被杖毙或被缢杀,但一九七几年出土的墓志铭上有“珠胎毁月”的字样,而且,她在丈夫和哥哥死后第二天死的,可以想象,在听到丈夫和哥哥死亡的消息,这个十七岁的女子悲伤欲绝,难产而死。那个墓志铭证明她并不是武则天直接逼死的。
乾陵景点还包括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当然还有永泰公主墓,那些墓道都差不多,是地面向地下倾斜的近百米的通道,通道两边墙上有壁画,每前进一段,正上方有通向地面的天井,两边的便房像土龛一样,放着好些小陶俑。最顶端当然是石棺了,石棺壁上还线刻了各种图画。墓里有一股不知道是潮汽还是霉味儿,墓口正对着西面的太阳炙烤着入口处的壁画脱落得厉害,而墓道深处的壁画很多被人摸得不像样,这让我十分气愤,不过后来恍悟,那些都是假的,真的已经被裁下来,放在省博恒湿恒温的壁画厅了。
我上了覆斗形的墓冢,但当时实在憋得不行,在墓冢顶上小了便,很对不住。旁边博物馆里,看到那些女子所骑马上用的金饰,很有女孩子的心思。最后,我骑马上了乾陵,导游指给我历史上三次被盗墓的地方,最后一处才是没有被发现的墓口,是当年修312国道时发现的,但我觉得那么高的位置,当时武则天的灵柩从长安运到这山上,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其实乾陵及外围修了不少现代的东西,这才使我站在神道上的石像和无字碑前,充满了感动,因为时间是一千多年,风雨将它们冲刷了一千多年后的样子才与我相遇。
唐代继承了汉代以来的陵邑制度,也就是说陵修好了,这里已经迁移来几万人来这里守陵,现在附近的村民是不是当时守陵人的后人呢?在山腰上时,那个导游告诉我他就住在山脚的村子里,而永泰公主墓旁开餐饮的女人也是附近村子里的,她告诉了我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县城到这里的出租车十块钱就可以(我给了二十)。
那个导游和我说了几遍武后提倡男女平等,这是我过去没想过的,当然,她应该没有提倡吧,不过在武则天之后的时代,有著名的开府七公主,意思就是公主有公主府,可以封官,也就是斜封官。其中的新都公主(也陪葬在附近)被认为大唐第一美女,她骄横得让父亲也就是中宗把昆明湖赐给她玩。对了,想说回那些壁画,为什么不是公主夜宴图呢?公主和男宠喝着酒,其它的男娼优跳舞,或者女子打马球,女子骑马狩猎图等等,不过的确,武则天激发了皇族的女权意识,但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女权,杀了太多的亲人,那个章怀太子是她废为庶人的二儿子(大儿子23岁猝死),然后被逼自杀(死时29),李显的前三个儿子皆因造反被武则天杀,吓得李旦的儿子都不敢当太子,推让给了老三李隆基,李隆基继承了李唐家族造反的基因,从李世民到唐代宗,哪一代没有王子造反的?所以李隆基杀掉也想当权的韦后,太平公主,新都公主后,自己后来也被儿子逼退位了。
所以,乾陵是一个点,能带出唐代最有意思的历史。
十七岁是一个最美好的年龄,也许十七岁的永泰公主是一个胖乎乎的女生,以前觉得她是一个勇敢有英气的女孩,敢讲祖母武则天的私事,事实上,她可能并没有说什么,她只是被诬陷的。我把那张仕女图仔细地看了很多遍,想从那些胖乎乎的女孩儿中想象她的样子,但确实第一眼就发现两个女孩儿我在哪见过,这使我明白有些类型的脸,每一代人里都有,真的。直到今天,我已不再在永泰公主身上附加太多的想象,她就是一个死在花季的可怜的小女孩,生前也不见得有多自由自在,不如我站在高中的校门口看见的任何一个小女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