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爱情之胡兰成
她是寂静角落里的一座小小花园,园内花木繁盛、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外围是高高的围墙和沉重的木门。路过的人只看到它的封闭与笨拙,或偶尔从探出高墙的枝叶来揣测园内的风光。而只有深入她内心的人才能真正走入花园深处,欣赏内里的锦绣和品闻那袅袅幽香。只是有谁能从万水千山而来,带着欣赏和温暖的微笑,让她放下那厚厚的防备,将心底的芳香向他一一展示。这个人又必须是伟岸的,可以让她心甘情愿地仰视,将平日里的桀骜不驯酿成娟娟的细流般的温情。她又像那幽暗的深紫的洞窟,若不是迎来掌灯之人,一生将门扉紧闭,她的绚丽多姿只能给这掌灯之人看,也只有这掌灯之人能够以心之火将其点亮。
然而,才女的盛名之下,她亦不过是个需要被人呵护疼爱的凡间女子。她的内心是孤独漂泊的小舟,渴望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外面风雨淋漓,窗内炉火温暖,爱人笑意盈盈。“喜欢她的人不多”1,她既无姿色,也无小女子的温柔婉致,更无活泼伶俐的个性。如果她是个男子,定有众多仰慕她的女子为其赴汤蹈火,可惜她是个女儿身。对男人来说,女人的温柔体贴、美丽性感、聪明可爱等比才华似乎要重要得多。
胡兰成,这个如罂粟般的男人,放佛冥冥中躲不开的劫难。他的才气、地位、见识、相貌及言谈风度都让她崇拜欢喜。“她直溜下去跪在他跟前抱着他的腿,脸贴在他腿上”1。“她崇拜他,为什么不能让他知道?”1。男人的才华永远对女人有致命的吸引力。张爱玲说:“女人要崇拜才快乐。” 因为崇拜,她会只顾孜孜地看他,不胜之喜2。更何况他竟是那么懂得和欣赏她的好,在这方面他是个敲敲脑壳,脚底板就会响的聪明男人,没有人能及得上他。自古以来,有才情的女子都希望男人喜欢的不只是她的外表,她们更渴望爱人能够与自己意趣相投,琴瑟相和。她们的精神世界如此丰富,需要有人与之呼应,而这个人必须与她旗鼓相当。在他面前,她放开了所有的顾虑与矜持,像一朵花迎着他怒放,展瓣舒蕊,轻吐馨香。她把他引为知己,恨不得把自己的整个世界与他分享。她是一只饱满成熟的石榴,把自己一点点剖开,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籽粒一粒粒秀给他。这是她一生中最曼妙的一刻。她的“眼睛里满满都是笑”2,“水远山遥的微笑望到几千里外”1。胡兰成说她不会巧笑,因而这笑意必是从心底自然而然迸发出来的,真挚、欢悦,像雨滴撞击地面后激起的小水花,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气息。只是眼前这个男人能够知足、懂得珍惜么?
相识之初,胡自然有攀缘之嫌。他说在杂志上看到张爱玲的文章和名字后想“不知道是不是男人化名。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1,又说:“他一直想遇见像她这样的人”1。张爱玲也说:“他对朋友都是占有性的,一个也不肯放弃。”1可见胡兰成对资源的极度渴求,只要是对他有利的就不会放过。而张爱玲对胡兰成来说简直是个无比华丽的宝箱,不仅有才华、名声,更是名门望族的后裔。而胡身为一介布衣,家世贫寒,又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张的一切,他是艳羡的。所以他说“这样好的人可以让我这样亲近”1,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自己便轻飘飘了起来,想要啸歌。她于他是那锦衣华服,穿在身上便觉身价倍增,扬眉吐气起来。因此,他不甘心锦衣夜行,到处拿着张和她的家世炫耀。不过,胡对张的才华的欣赏也是发自内心的,张对他的影响更让他受用一生。胡说“前人说夫妇如调琴瑟,我是从爱玲才得调弦正柱”2。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超凡能力能够体会女人的好,更何况她是一个旷世才女。他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爱玲极艳,寻常都有石破天惊” 2。 “爱玲真是锦心绣口” 2。又说“你其实很温柔。像日本女人。大概本来是烟视媚行的,都给升华掉了” 1 。同时,他又非常懂得调情,制造浪漫的气氛。“晚饭后她洗完碗回到客室的时候,他迎上来吻她”。”他在黄昏中久久望着她的眼睛”。在未彻底了解胡的德行之前,他这样的男人实在容易让女人沦陷。其实他在认识张之前已有风流之名,可惜女人总是多情,总以为男人是没有找到对的人,“以为是他感情没有寄托“1,幻想着自己是根治他的药。在爱情上,女人总是又傻又天真,即使是清醒理性的张爱玲也不能逃脱。只是身陷爱情中的女人,哪一个能够看清楚爱情究竟几分真?
胡在《今生今世》中多次提及,“没有离愁”2、“也不怎么相思”2。我想他说的是真话,因为他总是不缺女人的。单纯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张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甚至显得木讷笨拙,不怎么讨喜。他们在一起的“仙境”也不是没有瑕疵。张爱玲说:“人家有好处易得你感激,却难得你满足“2。胡抱怨张“你的头发总是一样的”1。张说“‘我好像只喜欢你的某个侧面’,胡的眼睛里随即有轻蔑的神气,附身掀灭了香烟,微笑道:‘你十分爱我,我也十分知道。’”1直至后来,政局风云变幻,胡在辗转异地、亡命天涯之时移情别恋,他们爱情的裂缝便越来越宽直至无法缝合。胡说小周 “她那么美,连她洗的衣服都特别干净。”1张从心底泛出鄙夷不屑来。胡藏身温州之时,张爱玲去看他时住在斯家,胡埋怨张不懂得入乡随俗,及后面斯家人到上海,胡又责怪她不会招呼客人。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胡说“刚才你眼睛里有眼泪,不知道怎么,我也不觉得抱歉。”他背对着她睡去。张有种茫茫无依的感觉。
或许,没有经过现实考验的爱情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按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来分析,张胡之间最多的是激情,其次是部分亲密,虽然彼此有婚姻的承诺,却有名无实。从胡的角度来看,他并没有强烈的意愿或者能力理解和尊重张的缺点,没有把张看作他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并为她的幸福奉献或付出。女人于他更多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或是炫耀的资本,一种临时的情感寄托。他对她的爱,只是因为他需要她。不仅对张,他对其他女人也是一样。他需要女人就像需要衣服,不会一辈子只穿一件,只要是于他有利的,似乎都可以拿来穿一穿。大难来临之时,亦可以扔掉衣服就走。虽然暂时没有衣服穿会有点冷,但毕竟不会撕皮扯肉,痛也就不会了,而衣服总是会有的。
在这段感情中,张也不是没有担心,她一方面让自己尽情陷落,另一方面也清醒地知道,他们是不会长久的。她多次提及害怕他们没有未来,只是狠不下心将那仙境般美好的爱恋就此切断。她遇到他,像焦渴已久的土地遇到一年中短暂的雨季,生命立即鲜活起来,瞬间生根长叶开出一朵花,虽然她知道雨季过后可能是漫长无期的干渴。爱情,是一场豪赌,你愿意为一次华丽的绽放掷出手中的骰子吗?
1.张爱玲,《小团圆》.
2.胡兰成,《今生今世》.
然而,才女的盛名之下,她亦不过是个需要被人呵护疼爱的凡间女子。她的内心是孤独漂泊的小舟,渴望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外面风雨淋漓,窗内炉火温暖,爱人笑意盈盈。“喜欢她的人不多”1,她既无姿色,也无小女子的温柔婉致,更无活泼伶俐的个性。如果她是个男子,定有众多仰慕她的女子为其赴汤蹈火,可惜她是个女儿身。对男人来说,女人的温柔体贴、美丽性感、聪明可爱等比才华似乎要重要得多。
胡兰成,这个如罂粟般的男人,放佛冥冥中躲不开的劫难。他的才气、地位、见识、相貌及言谈风度都让她崇拜欢喜。“她直溜下去跪在他跟前抱着他的腿,脸贴在他腿上”1。“她崇拜他,为什么不能让他知道?”1。男人的才华永远对女人有致命的吸引力。张爱玲说:“女人要崇拜才快乐。” 因为崇拜,她会只顾孜孜地看他,不胜之喜2。更何况他竟是那么懂得和欣赏她的好,在这方面他是个敲敲脑壳,脚底板就会响的聪明男人,没有人能及得上他。自古以来,有才情的女子都希望男人喜欢的不只是她的外表,她们更渴望爱人能够与自己意趣相投,琴瑟相和。她们的精神世界如此丰富,需要有人与之呼应,而这个人必须与她旗鼓相当。在他面前,她放开了所有的顾虑与矜持,像一朵花迎着他怒放,展瓣舒蕊,轻吐馨香。她把他引为知己,恨不得把自己的整个世界与他分享。她是一只饱满成熟的石榴,把自己一点点剖开,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籽粒一粒粒秀给他。这是她一生中最曼妙的一刻。她的“眼睛里满满都是笑”2,“水远山遥的微笑望到几千里外”1。胡兰成说她不会巧笑,因而这笑意必是从心底自然而然迸发出来的,真挚、欢悦,像雨滴撞击地面后激起的小水花,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气息。只是眼前这个男人能够知足、懂得珍惜么?
相识之初,胡自然有攀缘之嫌。他说在杂志上看到张爱玲的文章和名字后想“不知道是不是男人化名。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1,又说:“他一直想遇见像她这样的人”1。张爱玲也说:“他对朋友都是占有性的,一个也不肯放弃。”1可见胡兰成对资源的极度渴求,只要是对他有利的就不会放过。而张爱玲对胡兰成来说简直是个无比华丽的宝箱,不仅有才华、名声,更是名门望族的后裔。而胡身为一介布衣,家世贫寒,又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张的一切,他是艳羡的。所以他说“这样好的人可以让我这样亲近”1,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自己便轻飘飘了起来,想要啸歌。她于他是那锦衣华服,穿在身上便觉身价倍增,扬眉吐气起来。因此,他不甘心锦衣夜行,到处拿着张和她的家世炫耀。不过,胡对张的才华的欣赏也是发自内心的,张对他的影响更让他受用一生。胡说“前人说夫妇如调琴瑟,我是从爱玲才得调弦正柱”2。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超凡能力能够体会女人的好,更何况她是一个旷世才女。他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爱玲极艳,寻常都有石破天惊” 2。 “爱玲真是锦心绣口” 2。又说“你其实很温柔。像日本女人。大概本来是烟视媚行的,都给升华掉了” 1 。同时,他又非常懂得调情,制造浪漫的气氛。“晚饭后她洗完碗回到客室的时候,他迎上来吻她”。”他在黄昏中久久望着她的眼睛”。在未彻底了解胡的德行之前,他这样的男人实在容易让女人沦陷。其实他在认识张之前已有风流之名,可惜女人总是多情,总以为男人是没有找到对的人,“以为是他感情没有寄托“1,幻想着自己是根治他的药。在爱情上,女人总是又傻又天真,即使是清醒理性的张爱玲也不能逃脱。只是身陷爱情中的女人,哪一个能够看清楚爱情究竟几分真?
胡在《今生今世》中多次提及,“没有离愁”2、“也不怎么相思”2。我想他说的是真话,因为他总是不缺女人的。单纯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张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甚至显得木讷笨拙,不怎么讨喜。他们在一起的“仙境”也不是没有瑕疵。张爱玲说:“人家有好处易得你感激,却难得你满足“2。胡抱怨张“你的头发总是一样的”1。张说“‘我好像只喜欢你的某个侧面’,胡的眼睛里随即有轻蔑的神气,附身掀灭了香烟,微笑道:‘你十分爱我,我也十分知道。’”1直至后来,政局风云变幻,胡在辗转异地、亡命天涯之时移情别恋,他们爱情的裂缝便越来越宽直至无法缝合。胡说小周 “她那么美,连她洗的衣服都特别干净。”1张从心底泛出鄙夷不屑来。胡藏身温州之时,张爱玲去看他时住在斯家,胡埋怨张不懂得入乡随俗,及后面斯家人到上海,胡又责怪她不会招呼客人。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胡说“刚才你眼睛里有眼泪,不知道怎么,我也不觉得抱歉。”他背对着她睡去。张有种茫茫无依的感觉。
或许,没有经过现实考验的爱情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按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来分析,张胡之间最多的是激情,其次是部分亲密,虽然彼此有婚姻的承诺,却有名无实。从胡的角度来看,他并没有强烈的意愿或者能力理解和尊重张的缺点,没有把张看作他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并为她的幸福奉献或付出。女人于他更多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或是炫耀的资本,一种临时的情感寄托。他对她的爱,只是因为他需要她。不仅对张,他对其他女人也是一样。他需要女人就像需要衣服,不会一辈子只穿一件,只要是于他有利的,似乎都可以拿来穿一穿。大难来临之时,亦可以扔掉衣服就走。虽然暂时没有衣服穿会有点冷,但毕竟不会撕皮扯肉,痛也就不会了,而衣服总是会有的。
在这段感情中,张也不是没有担心,她一方面让自己尽情陷落,另一方面也清醒地知道,他们是不会长久的。她多次提及害怕他们没有未来,只是狠不下心将那仙境般美好的爱恋就此切断。她遇到他,像焦渴已久的土地遇到一年中短暂的雨季,生命立即鲜活起来,瞬间生根长叶开出一朵花,虽然她知道雨季过后可能是漫长无期的干渴。爱情,是一场豪赌,你愿意为一次华丽的绽放掷出手中的骰子吗?
1.张爱玲,《小团圆》.
2.胡兰成,《今生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