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文的年终总结
将近半年的工作告一段落了,新一年的工作也开始了,早在秋季结课的时候就想写总结,但一直没有动笔,怕思路不清晰,怕想法不成熟,但是想想这些问题在目前阶段也算合理,索性还是动笔写写,权当留作纪念。
一 主要工作内容总结
1)暑期+秋季,共教授8个小班,30+个考研写作一对一,470个课时,约100个学生。
2)无忧计划群导师助理:学生50+
3)秋季写作服务课
4)学生作文面批+课后学生作文批改200篇+
5)整理了200个作文常用词组(今年对词组的分类进行重整和更新)
半年的课程中,在针对课程本身内容的讲解以及对学生的把握上,大约是到了中后期有了相对的把握,也调整了相应内容的讲法,不断增减了一些ppt的内容,反思能力有所增强,但实际操作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语言功底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二 存在的问题及预期解决方案
一对一:
1.针对考研无忧:与学生前后期上课内容略有脱节。由于一对一学生排课的不确定性,对于学生前期的课程以及后期将要涉及的课程老师和课程内容不能把握,所以授课内容的针对性稍弱,主要授课内容集中在自己本身的体系以及授课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当中。
预备解决方案:
1)设计一对一课程学生的课前测试:分为已上过课程和未上过课程2套。
测试目标: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或考查目前学生的语言功底,便于调整课程内容,增强有效性和学生体验。
2)进行写作组内教研:目前部门已经着手开展,希望在组内教研中了解各个班型老师(小班/精品班/大班/实战抢分班/写作专项班)的授课内容,便于前后期的衔接而不是孤立,比如句型:看是否可以衔接,实战抢分班等偏后期授课的班型的句型是在小班和大班句型上的再次升级和补充,让学生有递进的收获感。
(去年有问其它老师求发课件了解小班课学了啥但是被委婉拒绝的情况,啊今年希望组内交流能更透明就好啦)
3)针对无忧的学生,一对一课程上相应的弱化句型的讲解,重点放在学生具体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增加练习和错误讲解的时间的比重。
2.针对非无忧计划一对一
非无忧计划一对一问题相对较少,因为之前和之后不会涉及到其他新东方老师的课程,主要着手点依旧在于课前测试和课中把握上,同时加强后期跟进的力度,如作文批改,今年统一进行电子文档批改。(去年200多篇图片眼睛要看瞎......)
小班课程:
1)内容重合或冲突:小班课的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无忧学生(少部分非无忧学生,但影响不大),那么就存在来与其他班型的写作老师以及同一个班的搭班老师有内容重合和冲突的问题。搭班老师内容重合问题不大,只要内容讲解不冲突即可,主要是其它班型的写作老师内容不了解,缺乏承接的问题。
预备解决方案:同一对一存在的问题差不多,主要还是加强各个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2)小班课体验感不强:部分学生会觉得小班其他版型上课体验区别不大甚至更差。原因的话,个人觉得有两点:(1)小班课价位更高,学生期待值更大,而授课老师主要以新老师为主,对课堂的把握和内容讲解不如大班老师。(2)内容上的区分度不大,教授的形式区别不大。
预备解决方案:
1)课程设计的调整:现在已加入精读课程,课程体系上有所区分,是个好的转变,希望能够发挥作用。
2)增加练习比重:春季课程已经在授课时长上做了调整,写作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加强学生的实时的收获感。并且与学生强调,小班课主要是针对作文内容框架的建立和基础内容的写作,避免写作中的错误表达,为后期大班课打基础。(寒假班的课中已经开始这样,相对弱化句型而重语言表达,春季比重加大)
3)课程内容调整:在新加的5节课中,增加中译英的内容(针对学生想到中文不知如何正确的写成符合英语语序和语法的句子),增加仿写讲解(便于学生后期自主学习的有效提高)以及课程作文测试及面批(督促学生课程结束时吸收授课内容)
无忧计划群
1)学生打卡不积极
2)群内的知识分享的有效性不大
3)导师出现的频次太少
预备解决方案
1.从前期开始,打卡情况规范化:记录学生打卡情况,长期不打卡考虑劝退。
2.春季课程不多时提前准备分享内容:去年后期本身课程量较多,准备分享内容的时间太少,今年提前准备,形式不一。
3. 与导师沟通增加,重要通知由导师发出,增加学生的参与和重视。
三 2017工作展望
1.进一步改进小班及一对一课程的内容与授课方式
2.备四级强化课程
3.逐渐消化考研写作精品班课程
4.有时间去考雅思
5.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6.考虑毕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