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回归科学

2016年初看了2015年度奥斯卡得奖电影《聚焦》,一部反宗教题材的电影,故事梗概大致就是牧师性侵犯儿童,上千例,而那些受害儿童却不敢说出来,这是宗教黑暗史,开启了这一年我对宗教题材的兴趣,百度百科里对宗教的解释,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维基百科解释宗教,宗教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准则,以调整人类自身行为。 我个人理解宗教这个词比较简单原始,宗教这个词来源于日本的翻译,字面意思,宗,家族,派别,教,传授,意思是一群人接受共同的教育,就称之为宗教,我想当年日本造这个词的时候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吧。这个教育当然包括了对神的理解,认识。 宗教的原始作用,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去看的话,就比较好理解,它充当的是教育的功能,在蒙昧时代,给人解惑,人在形成了自主意识后,就保持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一直企图弄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头上的天是什么什么?脚下的地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的?将要去哪里?这些充满哲思的问题,来自人的好奇,一直都存在人们的脑海中,以当时的科技水平,不造一个神出来,这些问题都是无法解释的。所以,在宗教形成之初,虽然是教育,可是多数时候,主体对象却是神。 宗教有了神,就以神为基础,造就了一整套的理论,来解释整个世界,看起来,还是挺完美的,但是,这种从意识里造出来的东西,谈不上更多的科学性,客观性。基督的上帝造就一切。安拉的绝对真理。佛教的永恒存在,六道轮回,这些理论是完整的,闭环的系统,是可以把一切东西放进去解释的,并且都可以用宗教的方式解释“清楚”,这里你是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它的,关键是,他们的系统很完整,有了这个系统的构建,就不再迷惑。 人是复杂的,单单给人解惑,还是不够的,为了让社群,部落,后来有了国家的概念,保持次序,为了保住国家的次序,社群,部落的次序都好。于是,宗教就开始加入了道德价值观念,从道德构建次序。基督教,认为人是生而有原罪,需要不停忏悔,祈祷,不作恶,才能保证不下地狱,做善,就上天堂。伊斯兰一样,作恶的将被驱入地狱,永食恶果,佛教也同样有,西方极乐,作恶下18层地狱。 宗教的形式在教育,有道德价值观念,然后为了保持严肃性,组织的纪律性,神的作用就在实施过程中,被无限放大。 在科学认知比较肤浅,教育程度非常低下的时代里,宗教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先进性,让人类社会构建了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指明了一个方向。 但是任何社会的组织,群体,有了力量后,就会变质,忘了初衷,开始在政治上谋求权力,伊斯兰成立之初,就是一种政治的力量。穆罕默德到处打仗,发展伊斯兰,建立自己的领地,成立之初就带有很浓烈的政治味道。 宗教之间的竞争,甚至于战争为了政治目的在所难免,世界史上有名的十字军东征就是很好的例子,排斥异教徒,这样的事情也是越演越烈。 政教合一,在宗教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成为政治力量,宗教绑架了政治,这种事情,直到今天依然很坚强的存在,中世纪的基督教,教皇就是最高领导,今天的教皇,政治话语权越来越小,但是,教皇仍然是政治圈内的名媛。伊斯兰国家的政教合一就不说了,给世界造成了太多的问题。虽然,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责任,但是这种落后的政治形式,也是不可避免的有责任。 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宗教作为教育的作用,已经几乎等于零,反倒是负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基督已经没有了太多政治话语,伊斯兰世界的政教合一,还在影响着世界。被西方称为人类文明的毒瘤。 世界对待宗教的态度,应该怎么样呢?欧美国家,已经开始轻宗教,让宗教离开政治,当今发达国家都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虽然,宗教氛围很浓烈,但是,那种虔诚的,一日祷告三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是趋势。也是必然,轻宗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为什么中国没有兴起浓烈的宗教氛围?我个人理解为,一是,中国教育发展很早,私塾教育发展比较早,社会上的学习氛围比较浓烈,先秦百家的思想,已经开始多元发展,让宗教的群众基础比较薄弱,后来私塾,门客风气形成,慢慢的这些力量就演变成影响政治的力量,就没宗教什么事情了。 在中国,儒家文化作为道德的标准,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建立,还有道德约束,在上行下盛的社会氛围了,慢慢形成了理性认知,所以很多人说儒家文化是儒教,但从作用来看,它确实与宗教的作用有些相同的地方,但是,他没有神,没有宗教的形式,让它有很强的灵活性,被统治者灵活应用,也被历代文化大咖,做了很多符合时代需要的解释,为我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价值基础,所以,我们不需要形式宗教,却并不迷茫。我们不是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是脱离了宗教形式的纯道德信仰,更高级嘛?曾经看未必是高级,今天看起来,好像是应该称之为更高级,没有了神的约束,却做到了信仰不失。关于国外媒体经常评论的中国没有信仰,只是中国的信仰很高级,他们看不懂而已,停留在对宗教对神的低级信仰里,我想那应该是信仰的迷信,假如宗教信仰是人类必须的,那么中国替代宗教信仰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自我修正的时候,更加的开放包容,纠错功能更强。更高级,没问题的。 关于宗教,哲学,道德,这个课题,真的好大,短短的文章,很难说得清楚,我也不想去找很多的资料佐证我的观点,我就只是简单的提出我的观点,被反对那是肯定的。如果找很多宗教黑暗史的资料,就如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电影,那样的东西太多,找来的话能写成百万字的书。 随着科技进步,对世界的认知加深,那些对神的崇拜,慢慢将成为过去,即使现在仍然有很多未知的东西,不能被科学的解释,但是,让未知的未知存在,未知也可以是科学的,不能被解释的科学,也可以是科学,也可以不是神的造物。 宗教是蒙昧时代的文化产物,是肤浅的信仰,关于道德,我们只需要在乎道德那部分,不需要用神来束缚,中国曾经是这样的,世界也可以。 宗教是哲学吗?宗教的形式很哲学,内容却很世俗,原始作用都是解惑,但是哲学,不会有宗教的形式,宗教也不会有哲学那样的理性。哲学开放包容,宗教一旦形成闭环的理论基本就不能加入其它东西。宗教是低级哲学吧,哲学也可以说是高级的宗教。宗教是低级哲学,思维方式还有作用,类同,哲学是高级宗教,因为作用类同,方式科学,包容。 三大宗教,我认为佛教的哲思最深刻。 宗教,应该科学的存在。最后贴上佛教的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