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查看话题 >回忆08年(已修改)
自我介绍:生于四川绵阳市江油市。麻辣烫与肥肠的故乡。亦是受灾严重地区之一。住过帐篷吃过大锅饭,感受过人民公社的美好气氛。现今于山东烟台上学,临海,从盆地转移到平原,乐。
作为新闻部的major同学在线采访了我。触发我修正一年前写的纪念地震文的原因贴聊天记录

我作了一个官方式的回答:十年前我在教室里,马上要上课了,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未来齐。我当时跟好朋友讨论数学题。有个女同学在打扫卫生时,灰尘飘起老高,外面的楼房摇晃的厉害,我以为是龙卷风刮的。然后就有同学向我们吼道:地震了地震了赶紧跑啊。我们俩也摇摇晃晃地下楼梯,有好几次绊倒了,赶紧爬起来接着跑。还好教学楼结实,墙皮脱落一些,但大部分完好。操场上一片狼藉,到处分布着同学的哭声和老师的安慰声。由于余震不断,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惊魂未定。因为震后的一个多月被送到江苏投奔舅舅去了。最大的触动就是灾后飞机支援粮食与日用品,省外的朋友们的热情帮助,以及外国人送给我们的爱心包裹。印象最深的是那时的可乐男孩吧。那年发生了好多事,都说灾难见真情,有老师/父母为了保护学生/家长,一个人支撑起掉下来的钢筋砖瓦只为保护他人的性命,这种利他主义大爱无疆。现在还会关注,毕竟地震给太多人造成强烈的打击。再回首仍是唏嘘感叹。
其实没完。
2008年的第一场雪,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这些熟悉的长词条蜂窝般涌入我的脑海。
大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最懂这一系列词眼对他们来讲意味着什么。
风波之后,余震不断。商店暂停营业,学校暂时放假,工厂暂时停工。当危险来临,钱没有任何意义,逃生最关键。也是面临危机时听懂Eason的歌词“谁是来年最亲的某某”
当时我的手被我爸爸紧紧握住的。只觉很暖很热很有力度,还很有安全感。大人们分工合作,搭帐篷,找食物,拾柴火。
而我们小孩子没有对后来命运感到焦虑,还觉得帐篷集中在这片平地,玩捉迷藏真有趣。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似乎更接近了,原本无缘做邻居的也在这危急关头和睦共处,对抗逆境,远亲不如近邻。(自从那年地震后我爸和我妈离婚,我爸再也不带我玩了。有时想想竟蓝过得哭泣)
住下政府发放的帐篷以后,我们的根本食物全靠空投。飞机一出现,下面的受灾群众跟蚂蚁似的密密麻麻地涌来涌去,扔下的一箱箱零食没人要,全都往一袋袋大米上扑。飞机一走,抢到大米的男人往背上一提,抢到一些日用品的女人抱在胸前,一副生怕别人抢去的样子。有的太沉重,要兄弟姐妹几个人一起提。那么一堆堆地分散开去,各自回到他们的营地。
我爸一男人家力气大,常提一袋大米回来。我妈和一群阿姨开始忙活着生火煮粥。一条条煮米饭的炊烟顿时升了起来,在空中扭来扭去。熬好后我负责吆喝老人和其他孩子端碗盛粥。敢打赌那碗粥是我活了9年里喝过最解馋的粥。
经过一顶顶帐篷时须注意脚下的碎玻璃渣子。一不小心踩着像踩中地雷似的,怪叫着跑来跑去,只会招呼来白眼。鲜血直流,却没有及时的包扎措施。这时你会想念没有倒塌的医院、中医药馆,和里面和蔼可亲的为你小心包扎的女护士。
路上的树木一排排横七竖八地躺着,被大人捡回来铺在床垫下当半个床用。唯一不足的就是这玩意硬邦邦的,往哪里躺都硌得生疼。
那些抬眼可见露天的数十来个夜晚,竟是我一生最想回去的夜晚。尽管头挨着头,脚对着脚,挤得没有一丝私人空间。而且空气还很热,一到晚上那股潮湿气从地底钻进身体,不强壮的女人第二天头脑昏昏沉沉的,还得依靠感冒药。
我依然想念那堆孩子在被窝里围在一起讲鬼故事讲笑话的夜晚。我年龄偏小,被他们围在中间,感觉到来源于大孩子的温暖。我们从彼此身上取乐,一直到星星没去。
实在困得不行,才有一个孩子提出睡觉,这才互相击掌,你情我愿地钻进被窝呼哧大睡。他们诚挚的美好的心灵,他们带给我的欢笑,足以让我回味一生。
那一年北京正忙着搞奥运会,给外国大佬们展示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情怀。尽管很多城市建设不景气,跟农村似的,和现在的金融、地产、互联网电商水平完全是两个世纪。可能是靠全年三百来天的湛蓝蓝的天空换来的吧。
普通人哪里料到普天同庆前会发生一次刷新报道头条的历史性灾难?(地动仪也不能)
曾经,我也有两条路的。可我就是恋家,在故乡完成大学前的学业,考入北方的城市,与另一条路挨的那么近,却隔开咫尺千里。那条路上的风景也许更加令人痴迷振奋……每当思及此处,我强迫自己收敛心神。仿佛想起的,真的仅仅是一条错过的路而已(有时挺后悔当初没留在江苏的,想通了又不后悔,路是自己选的,每个人也只有自己一个选择,我们都该对活着的生命负责)
失眠了,已经半夜两点多。我再度回忆起小学。妈蛋,太容易念旧了,在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夜晚。我家其实受灾不是很严重,当时家里刮破了几层皮,政府赔钱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找人刷漆。我爸着实抠门,墙壁上一块蓝一块白的,丑到爆。我严重社恐,不敢再带朋友来家里玩。
那年我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朋友。班主任沉重的宣布她失踪了那一刻,我顿时知道了什么叫做心如刀割。。当爱已成往事,那就习惯吧,过好自己的生活。把回忆揣进兜里,偶尔拿它当止痛膏。(另个朋友被她母亲带到成都去上学。逃灾时我拉着爸爸的手在马路对面看到她,打招呼的声音被荒凉的空气吞没,微弱又可怜。后来断了联系,也就断了。)
本想像他人一样发点照片的。那年没有手机也没用小灵通。都是后来的事儿。照片没有,唯有记忆与爱共勉。
【谨以此作为个人十周年纪念文。不希望自己再熬夜发文,会长黑眼圈的。以后也不会再写关于二十年三十年的纪念文啦。一次就好,多了没新意也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