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酒器(二)
因为家里的原因,小编要提前请假,本来准备三篇的隋唐时期的酒器,后两篇就并未一篇吧,篇幅可能长一点,希望大家谅解啊!
1、玛瑙羽觞
羽觞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庄的唐代器物窖藏坑中,
在唐代酒器中,羽觞所占比例并不很大。羽觞自东周产生以来,延绵上千年,至唐代便基本走完了其全部旅程,唐代以后罕见羽觞,偶有所出也是后世仿古之作。
2、双鱼大雁纹荷叶金杯
此酒杯1991年出土于河南伊川唐代齐国太夫人墓中
荷叶杯是受“碧筒饮”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酒器,这件双鱼大雁纹荷叶杯以中国传统风格的图案为装饰,制作精美,是唐代金银酒器中的佼佼者。
3、鎏金胡人头执壶
该执壶1983年于宁夏固原出土,由波斯传入的舶来品
那个胡人头像甚至与今天的伊朗人非常相像。因此,有人认为它可能是由古伊朗输入的萨珊王朝银器。
4、带盖白瓷樽
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国棉五厂住宅小区第六十五号唐墓。
酒樽,作为一种盛酒器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酒樽更是盛行,其用途也更为广泛,可用来温酒。
无论在传世酒器中或是新出土的唐代文物中,都很少见到樽形酒器,白瓷樽更是罕见。
5、花鸟纹鎏金三足银樽
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国棉五厂第六十五号唐墓中。
这件银质酒樽从为特殊器形,或者到了唐代中晚期,酒樽的自身形制发生了变化,这件银质酒樽为重新演化出来的新品类也未可知。
6、瓜棱纹黑釉瓷执壶
此壶1984年出土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耀州窑遗址主要位于今陕西省铜川一带。这件耀州窑出土的瓜棱形黑釉瓷执壶应是唐代耀州窑的代表之作。
7、双身龙耳白瓷瓶
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
尤其是一瓶双腹之设计,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
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
8、金杯和金釦玉碗
此酒杯和酒碗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隋代李静训墓中。
这几件金、银、玉杯,小巧玲珑,容量都很有限,可能是专为李静训特制的小型酒器。一个年龄不足十岁的女孩,竟拥有这么多的特制高级酒器,足见当时皇室生活之奢华。
9、鸬鹚杓
此杓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的一座唐墓中。
在唐代,樽、铛、杓、杯等是最基本的酒器种类。杓的用途,是从樽等盛酒器或温酒器中挹取酒斟注于杯中。
10、凤首龙柄青瓷执壶
灰色胎骨,胎质厚重坚硬,通体施淡青色玻璃质釉,有细小开片。盘
据有关专家研究,凤首龙柄青瓷壶系借鉴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又融入中国本土的工艺成分,中西合璧,创造出一件稀世精品。
11、掐丝团金杯
此杯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庄窖藏坑。
金杯工艺精湛,线条简单而圆润流畅,团花云头布置得简洁和谐,疏密恰当,堪称杰作。
团花中心镶嵌宝石的工艺技法,被认为是明代景泰蓝的前身。
12、八棱人物金杯
八棱人物金杯共出土两件:佩刀剑人物杯和乐伎人物杯。
佩刀剑人物杯口呈八角形,口沿外侈,小喇叭形圈足,环状鋬,杯身有八道纵棱。
乐伎人物杯的形制与佩刀剑人物杯相同,不同之处仅是杯身上的八个人物皆为胡人乐伎。
这两件金杯上雕铸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和胡人乐伎形象,正是唐朝民族大团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13、金花鸳鸯银羽觞
此银羽觞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的何家庄的唐代窖藏坑中。
这件银羽觞采用了钣金、浇铸、焊接、抛光、镀、锤打、刻凿等工艺技术,做工精湛细巧,纹饰既刻画入微,纤巧悦目,又雍容华贵,大方可人。
14、仕女狩猎图八瓣银杯
此银杯1970年自西安市何家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出土狩猎纹在唐代高足银酒杯上多有发现,内容及风格与此相同。
而仕女图在酒杯上的出现,则较为罕见,正是唐代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15、双狮金铛
双狮金铛1970年自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中出土,这件金铛,形制优美大方,图案细腻精致,是件极为难得的古代金质酒器。
铛,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温酒器,有柄三足。
16、论语玉烛银筹筒
此筹筒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丁卯桥附近的一座唐代银器窖藏中,是一件用来装盛酒令筹的专门器物。
将孔老夫子的《论语》运用到酒令当中,增加了饮酒的文化品味。
17、宣徽酒坊银酒注
宣徽酒坊银酒注,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鱼化寨南二府庄,是当地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的。
酒注子是唐代中期新产生出来的一种酒壶,其功用主要是向酒杯中注酒,故名酒注。
18、狩猎纹高足银杯
此银杯为传世品,深腹高足,杯口微侈。圜底,足呈喇叭状。
这种样式的高足银杯基本造型系仿自伊朗萨珊王朝银器,上面的鱼子纹、莲瓣纹也都是受了西域文化之影响。
狩猎图中,人物均“唐人唐服”,可以断定,这两件高足银杯是中国银匠的作品,但借鉴了西域文化银器之因素。
19、三彩双鱼壶
此壶1992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是唐代三彩酒器中少有的模仿动物形象的肖形酒器。
唐代的双鱼酒壶,已见于古代文献记载。唐人称为双鱼榼。
20、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此杯1988年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代韦洵墓出土。
鸿雁传书,飞雁传情,自古以来,鸿雁一直被人们当作寄寓情思的永恒信物,鸿雁折枝花纹银杯可能也有饮酒寄情思之意。
21、白釉金釦瓜形注子
此注子1980年出土于浙江临安天复元年(901年)水邱氏墓中,是唐代后期的瓷酒器精品。
从临安水邱氏墓中所出土的这两件白瓷酒器的釉色特征、制作风格以及题款判断,它们有可能亦为定窑产品。
22、越窑鸟形杯
越窑鸟形杯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精品。
越窑的匠师们似乎自创烧青瓷始,就喜欢在器物造型上下功夫,他们制作了大量模仿动物的肖形器具,其中鸟形瓷杯尤为他们所青睐。
1、玛瑙羽觞
羽觞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庄的唐代器物窖藏坑中,
在唐代酒器中,羽觞所占比例并不很大。羽觞自东周产生以来,延绵上千年,至唐代便基本走完了其全部旅程,唐代以后罕见羽觞,偶有所出也是后世仿古之作。
![]() |
2、双鱼大雁纹荷叶金杯
此酒杯1991年出土于河南伊川唐代齐国太夫人墓中
荷叶杯是受“碧筒饮”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酒器,这件双鱼大雁纹荷叶杯以中国传统风格的图案为装饰,制作精美,是唐代金银酒器中的佼佼者。
![]() |
3、鎏金胡人头执壶
该执壶1983年于宁夏固原出土,由波斯传入的舶来品
那个胡人头像甚至与今天的伊朗人非常相像。因此,有人认为它可能是由古伊朗输入的萨珊王朝银器。
![]() |
4、带盖白瓷樽
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国棉五厂住宅小区第六十五号唐墓。
酒樽,作为一种盛酒器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酒樽更是盛行,其用途也更为广泛,可用来温酒。
无论在传世酒器中或是新出土的唐代文物中,都很少见到樽形酒器,白瓷樽更是罕见。
![]() |
5、花鸟纹鎏金三足银樽
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国棉五厂第六十五号唐墓中。
这件银质酒樽从为特殊器形,或者到了唐代中晚期,酒樽的自身形制发生了变化,这件银质酒樽为重新演化出来的新品类也未可知。
![]() |
6、瓜棱纹黑釉瓷执壶
此壶1984年出土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耀州窑遗址主要位于今陕西省铜川一带。这件耀州窑出土的瓜棱形黑釉瓷执壶应是唐代耀州窑的代表之作。
![]() |
7、双身龙耳白瓷瓶
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
尤其是一瓶双腹之设计,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
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
![]() |
8、金杯和金釦玉碗
此酒杯和酒碗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隋代李静训墓中。
这几件金、银、玉杯,小巧玲珑,容量都很有限,可能是专为李静训特制的小型酒器。一个年龄不足十岁的女孩,竟拥有这么多的特制高级酒器,足见当时皇室生活之奢华。
![]() |
9、鸬鹚杓
此杓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的一座唐墓中。
在唐代,樽、铛、杓、杯等是最基本的酒器种类。杓的用途,是从樽等盛酒器或温酒器中挹取酒斟注于杯中。
![]() |
10、凤首龙柄青瓷执壶
灰色胎骨,胎质厚重坚硬,通体施淡青色玻璃质釉,有细小开片。盘
据有关专家研究,凤首龙柄青瓷壶系借鉴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又融入中国本土的工艺成分,中西合璧,创造出一件稀世精品。
![]() |
11、掐丝团金杯
此杯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庄窖藏坑。
金杯工艺精湛,线条简单而圆润流畅,团花云头布置得简洁和谐,疏密恰当,堪称杰作。
团花中心镶嵌宝石的工艺技法,被认为是明代景泰蓝的前身。
![]() |
12、八棱人物金杯
八棱人物金杯共出土两件:佩刀剑人物杯和乐伎人物杯。
佩刀剑人物杯口呈八角形,口沿外侈,小喇叭形圈足,环状鋬,杯身有八道纵棱。
乐伎人物杯的形制与佩刀剑人物杯相同,不同之处仅是杯身上的八个人物皆为胡人乐伎。
这两件金杯上雕铸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和胡人乐伎形象,正是唐朝民族大团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 |
13、金花鸳鸯银羽觞
此银羽觞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的何家庄的唐代窖藏坑中。
这件银羽觞采用了钣金、浇铸、焊接、抛光、镀、锤打、刻凿等工艺技术,做工精湛细巧,纹饰既刻画入微,纤巧悦目,又雍容华贵,大方可人。
![]() |
14、仕女狩猎图八瓣银杯
此银杯1970年自西安市何家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出土狩猎纹在唐代高足银酒杯上多有发现,内容及风格与此相同。
而仕女图在酒杯上的出现,则较为罕见,正是唐代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 |
15、双狮金铛
双狮金铛1970年自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中出土,这件金铛,形制优美大方,图案细腻精致,是件极为难得的古代金质酒器。
铛,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温酒器,有柄三足。
![]() |
16、论语玉烛银筹筒
此筹筒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丁卯桥附近的一座唐代银器窖藏中,是一件用来装盛酒令筹的专门器物。
将孔老夫子的《论语》运用到酒令当中,增加了饮酒的文化品味。
![]() |
17、宣徽酒坊银酒注
宣徽酒坊银酒注,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鱼化寨南二府庄,是当地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的。
酒注子是唐代中期新产生出来的一种酒壶,其功用主要是向酒杯中注酒,故名酒注。
![]() |
18、狩猎纹高足银杯
此银杯为传世品,深腹高足,杯口微侈。圜底,足呈喇叭状。
这种样式的高足银杯基本造型系仿自伊朗萨珊王朝银器,上面的鱼子纹、莲瓣纹也都是受了西域文化之影响。
狩猎图中,人物均“唐人唐服”,可以断定,这两件高足银杯是中国银匠的作品,但借鉴了西域文化银器之因素。
![]() |
19、三彩双鱼壶
此壶1992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是唐代三彩酒器中少有的模仿动物形象的肖形酒器。
唐代的双鱼酒壶,已见于古代文献记载。唐人称为双鱼榼。
![]() |
20、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此杯1988年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代韦洵墓出土。
鸿雁传书,飞雁传情,自古以来,鸿雁一直被人们当作寄寓情思的永恒信物,鸿雁折枝花纹银杯可能也有饮酒寄情思之意。
![]() |
21、白釉金釦瓜形注子
此注子1980年出土于浙江临安天复元年(901年)水邱氏墓中,是唐代后期的瓷酒器精品。
从临安水邱氏墓中所出土的这两件白瓷酒器的釉色特征、制作风格以及题款判断,它们有可能亦为定窑产品。
![]() |
22、越窑鸟形杯
越窑鸟形杯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精品。
越窑的匠师们似乎自创烧青瓷始,就喜欢在器物造型上下功夫,他们制作了大量模仿动物的肖形器具,其中鸟形瓷杯尤为他们所青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