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价付出
《心灵捕手》中令我最难忘的不是威尔和西恩坐在湖边说的那段话,“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侃侃而谈,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你无法深悉枕边爱人的所知所想,无法体切战友的伤灼痕疼,你知道宙宇星辰的浩瀚,却无法得知它理曲妙奥,你知道青鸟飞鱼的醉人,却无法得知他们去向何方。
你只不过是个孩子,想要完全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就必须给予这个人自由——这是相对廉价又最为基本的人人所持的条件,和呼吸一样,可贵,如此重要。一个不务正业逃避现实非法袭警的混混,因为幼时遭到父虐,隐藏了自己,不得不扛起自己的责任。人心,是需要一个空地来给它自己长大的,才能和责任如影随形,又千变万化。最后捏造的不同雕塑都有装饰世界的价值,威尔在职业的态度上作出对这片领地的示威。
离开市场,做一个牧羊人。放下俗世,敬业的砌砖。搁下讥讽,安静的扫地。蓝勃给威尔请心理医生的原因是为了改变他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想让他敞开心扉。这也是威尔自甘堕落的理由——一个从小就被自闭灌溉而大的奇葩,唯独能从书中寻得知己,清散烟霾。在别人看来是不可理喻,对于自己来说确是换取朋友和找到乐趣的工具。
整部电影大致围绕了威尔和西恩的对弈,扑所迷离中,又加入了爱情和友情作为导索。威尔的才华至始至终没有得到公开的认可,并没有什么怀才不遇,伯乐相马之说。威尔只不过用了“另一种”方式过得了这份殊荣,借用片末的一句话,“有的人用五十年试图展现自己,却在二十岁时荒废了青春,丢失了工作。我们不就是要在最狂妄的年纪袒露自己吗?难道等到永恒变成即逝才去后悔吗?”
最后多说一句,这个世界,哪有真的天才,不都是谦于好学,造就了心里的潜能,这个世界哪有心甘寂寞,只是不愿意失望。
——一次看完《心灵捕手》、《死亡诗社》和《鬼子来了》,印象最深是罗宾拍的这部,即兴写在豆瓣了,留作纪念吧。
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