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电影
最近又开始看电影了,原因是从我住的地方到我上班的地方要坐将近1小时的地铁,来回就是2个小时,正好够看一部电影。当然之前我也有选择看书或动漫,只是最近想换种口味。
最近看的比较多的是日本的电影。说起日本电影,大家会比较容易想到日本的青春片和悬疑片,因为这是他们拍的比较好的两种题材,而我最近看的日本电影基本也是这两个题材的,或者说是青春+悬疑题材的。当然大家都知道日本拍的好的还有恐怖片,只是我一个人就算吃着没事干也不至于去看鬼片。
不过与其说我最近看了比较多的日本电影,或者说日本的青春片和悬疑片,倒不如说我其实只是看了两个人的电影,这两个人分别是东野圭吾和岩井俊二。
先说东野圭吾。东野圭吾我看的是他的《白夜行》,当然东野圭吾本身并不是电影导演,而是一名推理小谁家,这部《白夜行》正是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其实我并没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在看《白夜行》这部电影之前我也不太了解东野圭吾其人,只是从朋友那里get到有关东野圭吾的两个关键词——“高产”、“还活着”。据我所知,《白夜行》共被改编有三个版本的影视剧——一部日本拍的电影、一部韩国拍的电影和一部日本拍的电视剧——我看的自然是日版的电影,因此我对《白夜行》的一些看法也都是基于这部日版电影的。看完《白夜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想买本小说原著来看看,和其它的一些推理小说不同,东野圭吾的作品往往不止于就推理而推理,更多时候它总是在探讨案件背后的一些东西,人性与情感往往才是东野圭吾真正想要倾诉的主题,这时推理本身反而更像是一件用以包裹并衬托其美丽胴体的漂亮外衣,尽管东野圭吾在线索的设计上已极尽巧妙。不是社会学著作,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不是言情小说,却有着胜过言情小说的情感张力,以至于很多读者和观众在看完《白夜行》后仍意犹未尽地讨论雪穗是否真的爱过亮司。关于雪穗是否真的爱过亮司,我并不太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亮司一定非常非常深爱着雪穗,为了她,他不惜永远活在不见天日的黑暗深处,为她杀尽所有阻挡她前进的人,哪怕他自己。然而东野圭吾并没有因此为他们本身的罪恶开脱,尽管二人的罪恶源于他们童年时所遭受的罪恶,然而他们却又将这种罪恶延续,并转加于无辜之人,最终以悲剧、以亮司的死来终结,这即是对二人的一种惩戒,也是对读者和观众的一种警示吧。面对曾经的不幸与磨难,应当是以宽恕之心迎接明天,还是沉沦于迷失的昨日,如果灵魂不能走出黑暗,那么就只能走向毁灭吧——我想,也许这就是东野圭吾想通过这部《白夜行》向我们传达的吧。
再来说岩井俊二。和东野圭吾不同,岩井俊二不仅也写小说,而且还是一名真真正正的电影导演,当然由于他本身就是导演兼作家的身份,因此就会直接翻拍一些自己的小说。我还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岩井俊二,除了拍电影和写小说,他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也很有天赋,据说《四月物语》的音乐就是他亲自操刀的,他也导演过动画电影《花与爱丽丝》,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甚至说是全才也不为过。而写作、音乐、绘画又正好对应电影创作中的编剧、作曲和摄像,因此这三项天赋又为他创作电影如虎添翼。而岩井俊二的作品风格也比较不拘一格,既有像《情书》这样清新自然的情诗,也有像《燕尾蝶》这样荡气回肠的壮歌。
《情书》是我看的第一部岩井俊二的电影,因为这部作品我喜欢上了岩井俊二,并因此一口气又接连看了《四月物语》、《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情书》的剧情可以由中山惠美一人分饰的两个女主角切入大致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有关“爱与遗憾”的,一条则是有关“爱与放下”的,然而比较有意思的是,片中的这两位女主角一直都以通信的方式在交流,却从未见过面,仅有一次刻意安排的擦身而过,这是否也暗示着这两条线索彼此独立而又交叉,因此全片的主题也就可以概括为“爱与遗憾与放下”。和《白夜行》一样,《情书》中也有一个关于“是否真正爱过”的问题,然而当尘封的记忆被点滴捡拾,曾经的美好与痛苦重回心头,那些遗憾却终难弥补,那么去争论这样的问题也已毫无意义,也许微笑着大声道一句“你好吗……我很好”才是对那些已逝岁月的最好告白吧。事实上,《情书》的故事本身比较套路,然而讲故事的方式却比较特别,岩井俊二似乎特别擅长将原本线性的故事打碎并重新拼砌,再通过多维度的视角、散文式的画面、抒情性的语言娓娓道来一个看似相互独立又实则统一的事故,这种方式在岩井俊二的其它作品中也多有沿用,并在《燕尾蝶》中集大成。顺便一提的是,我对《情书》印象最深刻的是84分钟左右学生时代的树在雪中奔跑的那段镜头——大雪纷飞,少女迎面奔来,伴随着一段肆意自在的雪上滑行,如黑蝴蝶般180°转身,然后再小心翼翼地180°回转身来——这段画面我反复看了不下十遍,真是美得令人窒息。
《四月物语》也是一部十分别致的电影,仅有一个小时的时长,甚至没有明显的主线剧情,只有用大量的逆光镜头堆砌出来的日常琐事。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写意的作品,却完美地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大学女生形象,女主角的那句“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又觉意味深长。
朋友说,岩井俊二是小清新的,因为他只看过《情书》和《四月物语》,其实岩井俊二也是残酷的,因为还有《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由于最近的电影都是在地铁上看的,因此看《燕尾蝶》的时候还有一些尴尬,因为片中有不少少儿不宜的镜头,这让我总要时不时地紧张地偷偷看下身周是否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这不免又破坏了我的观影体验,因此对这部被称为岩井俊二神来之笔的《燕尾蝶》,我个人的体会反而没有其它几部作品深刻,如果一定要概括一下的话,我也就想到了“生活不易”这四个字。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我至今为止看过的最后一部岩井俊二的作品,但又总觉得似乎以前看过,因为很多镜头都似曾相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就是我开头说的校园+推理的那类,不过作为推理的一面相对薄弱,更像为了增加观影体验而刻意为之的一种表现手法,作为校园作品,它又讲述了一个超过它的主要受众的承受范围却又不能回避的沉重话题——校园暴力,或者更刺骨一点,校园犯罪。《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主要有四个人物——被星野欺负并最终杀死对方的莲见雄一、曾经品学兼优却最终走向毁灭的星野修介、被星野强迫援交并最终选择自杀津田诗织和同样遭受星野施暴却选择抗争的久野阳子。从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莲见和星野的堕落并非偶然,他们的背后有着极其相似的共通点——同样不幸的家庭和同样懦弱的自身,甚至同样地选择了只在互联网上寻找慰藉,因此他们才选择借由外在的强势来掩藏自己内心的脆弱,只有在无人问津的荒郊野地才会咆哮着宣泄心中的愤懑。而津田和久野同样的遭遇却不同的命运也跟她们自身的性格不无关系,津田外表刚强而内心软弱,这在她面对莲见的感情时就可以窥见,就像星野不敢承认自己暗恋甚至认识久野,津田对莲见的心意也只能用最含蓄的方式表达,因此她才会在面对新野的暴力时选择屈服,并最终选择自杀;而久野恰恰相反,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她,看似柔弱却内心坚强,这在她在班级合唱活动中被女生孤立后的表现中就可窥见一斑,因此她在被新野施暴后才会以剃光自己的头发来抗争新野的援交胁迫,虽然已经发生的事实已无从改变,但至少她不用在重蹈津田的覆辙,津田也曾在事发后安慰莲见说久野是一个坚强的人,我朋友曾撰文称,恶能够战胜的唯一条件,是善良的人们无所作为,从某种角度来看,也确是莲见和津田等人的软弱才让星野这样的恶人肆无忌惮,而久野的抗争仿佛给了星野一记耳光。星野、莲见和津田因为各自的懦弱,最终都走上了不同的悲剧道路,只有久野用自己的坚强拯救了自己。久野亦是这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不只是因此她的美丽,也是因为她的坚强,也无怪星野和莲见会双双暗恋上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有两处的设计比较让人讨厌也比较有有意思,一处就是影片中不断插入的只闪现莲见等莉莉周爱好者的网上聊天信息的黑场画面,另一处则是剧中插叙的一段类似纪录片的莲见一行的旅游回忆,而这两处设计虽然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对原本完整的叙事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观众其实极为不友好,一般中规中矩的导演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然而岩井俊二对此却似乎情有独钟,事实上,在《四月物语》中就有一段长达5分半中的影中影,这些设计虽然看似格格不入,但岩井俊二用来却一点也不违和,反而制造出了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我想也只有他敢这么用,并能用得如此恰到好处吧。不得不承认,岩井俊二拍电影,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其次才是娱乐观众,而我正是为他的这种气质深深吸引住了。
除了《白夜行》和岩井俊二外,我还看了另一部日本电影——《告白》,这部也可以归为校园+推理一类,或者说推理+校园。关于这部作品,用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过的一句名言来概括我觉得最合适不过——宽恕你是上帝的事,而我的任务是送你去见上帝。
当然还有一部日本电影,那就是在12月10日在国内上映的新海诚的《你的名字。》,这部作品我还特意在首映日跑去看了巨幕,不过考虑以后可能会写专题,这里就不展开了。顺便一提,《情书》也可以说是另一种《你的名字。》。
除了日本电影,我还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看完后我才发现这部作品我大学时代就看过。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看的还是画音字没一者同步的,我也很佩服自己是怎么看完的。不得不承认,相比日本电影,韩国电影就显得没有那么厚重了,更多时候反而会多出一些刻意为之的浪漫。不过对《假如爱有天意》这部作品,最好的评价还莫过于王人杰的那一句——当年的孙艺珍真是美得不可方物!(画外音:所以现在才那么多韩国女星都是这张脸。)
另外,最近还补了一部《这个杀手不太冷》,看完后才发现又是一个大叔爱萝莉的故事。最后一句话总结一下这部电影吧——爱上你,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疏漏!
2017年1月15日
最近看的比较多的是日本的电影。说起日本电影,大家会比较容易想到日本的青春片和悬疑片,因为这是他们拍的比较好的两种题材,而我最近看的日本电影基本也是这两个题材的,或者说是青春+悬疑题材的。当然大家都知道日本拍的好的还有恐怖片,只是我一个人就算吃着没事干也不至于去看鬼片。
不过与其说我最近看了比较多的日本电影,或者说日本的青春片和悬疑片,倒不如说我其实只是看了两个人的电影,这两个人分别是东野圭吾和岩井俊二。
先说东野圭吾。东野圭吾我看的是他的《白夜行》,当然东野圭吾本身并不是电影导演,而是一名推理小谁家,这部《白夜行》正是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其实我并没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在看《白夜行》这部电影之前我也不太了解东野圭吾其人,只是从朋友那里get到有关东野圭吾的两个关键词——“高产”、“还活着”。据我所知,《白夜行》共被改编有三个版本的影视剧——一部日本拍的电影、一部韩国拍的电影和一部日本拍的电视剧——我看的自然是日版的电影,因此我对《白夜行》的一些看法也都是基于这部日版电影的。看完《白夜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想买本小说原著来看看,和其它的一些推理小说不同,东野圭吾的作品往往不止于就推理而推理,更多时候它总是在探讨案件背后的一些东西,人性与情感往往才是东野圭吾真正想要倾诉的主题,这时推理本身反而更像是一件用以包裹并衬托其美丽胴体的漂亮外衣,尽管东野圭吾在线索的设计上已极尽巧妙。不是社会学著作,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不是言情小说,却有着胜过言情小说的情感张力,以至于很多读者和观众在看完《白夜行》后仍意犹未尽地讨论雪穗是否真的爱过亮司。关于雪穗是否真的爱过亮司,我并不太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亮司一定非常非常深爱着雪穗,为了她,他不惜永远活在不见天日的黑暗深处,为她杀尽所有阻挡她前进的人,哪怕他自己。然而东野圭吾并没有因此为他们本身的罪恶开脱,尽管二人的罪恶源于他们童年时所遭受的罪恶,然而他们却又将这种罪恶延续,并转加于无辜之人,最终以悲剧、以亮司的死来终结,这即是对二人的一种惩戒,也是对读者和观众的一种警示吧。面对曾经的不幸与磨难,应当是以宽恕之心迎接明天,还是沉沦于迷失的昨日,如果灵魂不能走出黑暗,那么就只能走向毁灭吧——我想,也许这就是东野圭吾想通过这部《白夜行》向我们传达的吧。
再来说岩井俊二。和东野圭吾不同,岩井俊二不仅也写小说,而且还是一名真真正正的电影导演,当然由于他本身就是导演兼作家的身份,因此就会直接翻拍一些自己的小说。我还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岩井俊二,除了拍电影和写小说,他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也很有天赋,据说《四月物语》的音乐就是他亲自操刀的,他也导演过动画电影《花与爱丽丝》,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甚至说是全才也不为过。而写作、音乐、绘画又正好对应电影创作中的编剧、作曲和摄像,因此这三项天赋又为他创作电影如虎添翼。而岩井俊二的作品风格也比较不拘一格,既有像《情书》这样清新自然的情诗,也有像《燕尾蝶》这样荡气回肠的壮歌。
《情书》是我看的第一部岩井俊二的电影,因为这部作品我喜欢上了岩井俊二,并因此一口气又接连看了《四月物语》、《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情书》的剧情可以由中山惠美一人分饰的两个女主角切入大致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有关“爱与遗憾”的,一条则是有关“爱与放下”的,然而比较有意思的是,片中的这两位女主角一直都以通信的方式在交流,却从未见过面,仅有一次刻意安排的擦身而过,这是否也暗示着这两条线索彼此独立而又交叉,因此全片的主题也就可以概括为“爱与遗憾与放下”。和《白夜行》一样,《情书》中也有一个关于“是否真正爱过”的问题,然而当尘封的记忆被点滴捡拾,曾经的美好与痛苦重回心头,那些遗憾却终难弥补,那么去争论这样的问题也已毫无意义,也许微笑着大声道一句“你好吗……我很好”才是对那些已逝岁月的最好告白吧。事实上,《情书》的故事本身比较套路,然而讲故事的方式却比较特别,岩井俊二似乎特别擅长将原本线性的故事打碎并重新拼砌,再通过多维度的视角、散文式的画面、抒情性的语言娓娓道来一个看似相互独立又实则统一的事故,这种方式在岩井俊二的其它作品中也多有沿用,并在《燕尾蝶》中集大成。顺便一提的是,我对《情书》印象最深刻的是84分钟左右学生时代的树在雪中奔跑的那段镜头——大雪纷飞,少女迎面奔来,伴随着一段肆意自在的雪上滑行,如黑蝴蝶般180°转身,然后再小心翼翼地180°回转身来——这段画面我反复看了不下十遍,真是美得令人窒息。
《四月物语》也是一部十分别致的电影,仅有一个小时的时长,甚至没有明显的主线剧情,只有用大量的逆光镜头堆砌出来的日常琐事。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写意的作品,却完美地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大学女生形象,女主角的那句“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又觉意味深长。
朋友说,岩井俊二是小清新的,因为他只看过《情书》和《四月物语》,其实岩井俊二也是残酷的,因为还有《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由于最近的电影都是在地铁上看的,因此看《燕尾蝶》的时候还有一些尴尬,因为片中有不少少儿不宜的镜头,这让我总要时不时地紧张地偷偷看下身周是否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这不免又破坏了我的观影体验,因此对这部被称为岩井俊二神来之笔的《燕尾蝶》,我个人的体会反而没有其它几部作品深刻,如果一定要概括一下的话,我也就想到了“生活不易”这四个字。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我至今为止看过的最后一部岩井俊二的作品,但又总觉得似乎以前看过,因为很多镜头都似曾相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就是我开头说的校园+推理的那类,不过作为推理的一面相对薄弱,更像为了增加观影体验而刻意为之的一种表现手法,作为校园作品,它又讲述了一个超过它的主要受众的承受范围却又不能回避的沉重话题——校园暴力,或者更刺骨一点,校园犯罪。《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主要有四个人物——被星野欺负并最终杀死对方的莲见雄一、曾经品学兼优却最终走向毁灭的星野修介、被星野强迫援交并最终选择自杀津田诗织和同样遭受星野施暴却选择抗争的久野阳子。从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莲见和星野的堕落并非偶然,他们的背后有着极其相似的共通点——同样不幸的家庭和同样懦弱的自身,甚至同样地选择了只在互联网上寻找慰藉,因此他们才选择借由外在的强势来掩藏自己内心的脆弱,只有在无人问津的荒郊野地才会咆哮着宣泄心中的愤懑。而津田和久野同样的遭遇却不同的命运也跟她们自身的性格不无关系,津田外表刚强而内心软弱,这在她面对莲见的感情时就可以窥见,就像星野不敢承认自己暗恋甚至认识久野,津田对莲见的心意也只能用最含蓄的方式表达,因此她才会在面对新野的暴力时选择屈服,并最终选择自杀;而久野恰恰相反,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她,看似柔弱却内心坚强,这在她在班级合唱活动中被女生孤立后的表现中就可窥见一斑,因此她在被新野施暴后才会以剃光自己的头发来抗争新野的援交胁迫,虽然已经发生的事实已无从改变,但至少她不用在重蹈津田的覆辙,津田也曾在事发后安慰莲见说久野是一个坚强的人,我朋友曾撰文称,恶能够战胜的唯一条件,是善良的人们无所作为,从某种角度来看,也确是莲见和津田等人的软弱才让星野这样的恶人肆无忌惮,而久野的抗争仿佛给了星野一记耳光。星野、莲见和津田因为各自的懦弱,最终都走上了不同的悲剧道路,只有久野用自己的坚强拯救了自己。久野亦是这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不只是因此她的美丽,也是因为她的坚强,也无怪星野和莲见会双双暗恋上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有两处的设计比较让人讨厌也比较有有意思,一处就是影片中不断插入的只闪现莲见等莉莉周爱好者的网上聊天信息的黑场画面,另一处则是剧中插叙的一段类似纪录片的莲见一行的旅游回忆,而这两处设计虽然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对原本完整的叙事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观众其实极为不友好,一般中规中矩的导演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然而岩井俊二对此却似乎情有独钟,事实上,在《四月物语》中就有一段长达5分半中的影中影,这些设计虽然看似格格不入,但岩井俊二用来却一点也不违和,反而制造出了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我想也只有他敢这么用,并能用得如此恰到好处吧。不得不承认,岩井俊二拍电影,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其次才是娱乐观众,而我正是为他的这种气质深深吸引住了。
除了《白夜行》和岩井俊二外,我还看了另一部日本电影——《告白》,这部也可以归为校园+推理一类,或者说推理+校园。关于这部作品,用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过的一句名言来概括我觉得最合适不过——宽恕你是上帝的事,而我的任务是送你去见上帝。
当然还有一部日本电影,那就是在12月10日在国内上映的新海诚的《你的名字。》,这部作品我还特意在首映日跑去看了巨幕,不过考虑以后可能会写专题,这里就不展开了。顺便一提,《情书》也可以说是另一种《你的名字。》。
除了日本电影,我还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看完后我才发现这部作品我大学时代就看过。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看的还是画音字没一者同步的,我也很佩服自己是怎么看完的。不得不承认,相比日本电影,韩国电影就显得没有那么厚重了,更多时候反而会多出一些刻意为之的浪漫。不过对《假如爱有天意》这部作品,最好的评价还莫过于王人杰的那一句——当年的孙艺珍真是美得不可方物!(画外音:所以现在才那么多韩国女星都是这张脸。)
另外,最近还补了一部《这个杀手不太冷》,看完后才发现又是一个大叔爱萝莉的故事。最后一句话总结一下这部电影吧——爱上你,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疏漏!
201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