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人《亚瑟王》
时间来到公元5世纪,这一天看的是久负盛名的《亚瑟王》。《亚瑟王》已经没有了《罗马》和《亚历山大大帝》希腊文化理性开放欢乐的精神氛围。圣剑圣杯圆桌骑士这些神话传说也还没刺激到还在世界古代史中爬行的本妖。不管是基督教精神上令人窒息的束缚惨无人道的迫害或者罗马帝国四散飘摇的时代氛围还是黑暗阴险森林的自然环境,都让还停留在《亚历山大大帝》欢乐崇高的感觉中的我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据说在欧洲,凯尔特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他们曾经大规模迁移,曾经无处不在。他们和古希腊人做生意,和古罗马人争战不休。他们是战士,是艺术家,是铁匠,是木匠,是商人,是矿工,是建筑师。看到百度这样说,顿时增添了对《亚瑟王》的好感。当然如今,他们在爱尔兰也是银行家会吹风笛,最深情爱家有责任感最有礼貌的好男人。

饰演亚瑟的男主角在我看来毫无魅力,半个小时后才完全区分开他和他的俊俏的亲密伙伴兰斯洛特(据说也是他的恋人)的不同之处,据说兰斯洛特在传说中和亚瑟妻子私通,电影中导演安排他战死。而《罗马》中曾经饰演过救助幄大维的波罗自信自得洋洋不以为然的笑脸又出现了,顿时感叹电影的世界好小啊。
这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金属武器,斧、锛、长剑和长刀,干脆利落的刺杀搏斗,还有他们身上披着的精美的铠甲软甲或者硬甲。重金属是凯尔特风格的重要元素吧,重金属音乐也许就是来源于重金属打斗中的啷铛之声。据说“凯尔特人” (Celt)的得名可能与一种类似斧、锛的史前砍凿工具celt或selt有关,因而他们十分擅长手工技艺和金属制作,使用那种古老的工具或已成为他们有别于其他族群的象征和标志。这就怪不得那些武器特写镜头啦。神奇的地方在于那些高大健壮的马也披着软甲或者硬甲,好几个镜头秀了马匹的雄健的肌肉,也许那是为了展示它们的汗珠。原来这就是汉武帝羡慕的波斯马汗血马,只是因为我们的土地要用来生产粮食,不能种这种马喜欢的紫花苜蓿,所以卫青和霍去病才要劳师动众骑着跟敌人一样的草原矮马征战敌方。这些汗血马配上凯尔特人制造的软甲或者重甲,整个打斗场面顿时豪华得刺瞎了姐姐我无知的眼睛。元前3世纪,原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三分之后的其中之一帕提亚帝国先于罗马发明了装甲骑兵这门重要的军事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是把特定的村庄和战士们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因而能够得到足够的收入和闲暇来装备和训练自己和一些伙伴以成为重装骑士,一有警报就能够进行自我防卫。这使得重装骑兵能够和草原矮马轻骑兵袭击者抗衡,后被拜占庭广泛使用,与草原部落形成了上千年的相持局面。(图1)显然帕提亚人的装备和战术广泛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战争及社会形态。凯尔特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他们使用剑和长刀,而拜占庭罗马军队使用矛和弓。我们看到那些重装骑兵就是这样来的。


不得不说《亚瑟王》的女主角格尼维亚的扮演者凯拉·奈利特,不管是躺在破车里还是戴上花环和亚瑟王结婚,都总是楚楚动人,而她作为萨克森人首领女儿绑住双乳抹上油彩射杀敌人勒死对手的准确勇猛又一次刺瞎了我的眼睛。百度说他们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男女平等和性取向平等的民族,因为身为凯尔特人的女性,她们不但可以成为女王,还可以成为宗教领袖——在后世的欧洲,不遵从撒利克法的国家,女性可以继承王位,可是女性永远都无法进入宗教领域,不管你是亚拉伯罕犹太教、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凯尔特民族的本土宗教在传统上接受同性恋,德鲁伊教的宗教领袖为凯尔特女性。也许正是基于此,荧幕上才会有如此勇猛能干的女性形象。亚瑟和她结婚了,这样的缔结使古大不列颠王国各部落团结初步在历史中稳定下来。
显然凯尔特风格不适合姐,太阴郁了。我还是喜欢欢乐的罗马,欢乐的马其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