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前的絮絮叨叨
记得刚开始看《人生需要揭穿》的时候刚好是自己分手的第七天。
在之前的七天里,我并非像失恋三十三天的女主角那样,怀揣着对当初美好的回忆而沉湎于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相反,我却因为这一段感情的结束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平日一样,我与室友一起上课、吃饭、看电影、逛街...生活并没有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发生改变,而非要说出来的变化或许只是收信箱里逐渐减少的短信和每个月变得可观的电话费。所以当好友在QQ上问我,你为什么这么镇静,难道这就是异地恋的结局的时候,我依旧是笑着说不要因为我而对异地恋感到失望。
岩井俊二说:“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时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一般。最终我还是没说,你还是忽略。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我们都已经不计较。”不计较,不是对于感情的失望,不是对过去的否定,不是对一切的过于冷淡。而是当我站在这里,已经不会因为这些那些的事有任何情绪的波动。当我们彼此都对对方愈加感到失望的时候,似乎事情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好。
不解释、不坚持、不关心,这是一种习惯。
高中的时候被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感动得一塌糊涂。在看到“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笑得和花一样”时,说不触动不幻想是不现实的。所以当我正视前方眼神却不自觉望向暗恋的对象时,也故作正经地听起林宥嘉的我爱的人,而“我爱的人,她已有了爱人,从他们的眼神,说明了我不可能”这句话就连我这以理性著称的理科生都忍不住为自己在心里一掬热泪。即使到头来,只有自己为自己而感动。
时间一转划到现在,一边为当初那个为爱默默付出的自己感到怀念,一边感慨丁丁张这个文艺青年有时的确犀利的可以。“他若没爱过你,怎么会跟你在一起?他若还爱你,怎么会和你分开?”
好像不论是微博豆瓣人人,今年最热门的分手话总是: “我想问你最后一个问题。” “爱过。”
而身为芸芸众生中的的一员,我也不能免俗。前任在短信里问我:“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你有没有为这段感情流过泪。”我刚想回:“喜欢,怎么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和你一起那么久。”可是自己最终被自己否定。喜欢怎么能和爱相比。平心而论,虽然我以理科生的理性大于感性为借口,但是的确,我不能无条件付出,我为对方做事的时候都会计算自己的回报值。而因爱流泪,更是对我这种泪点超高的人不起作用。
所以,在我总是怪前任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不关心不照顾的时候,在认同于谁年轻没爱过一两个人渣的时候,也无法不把自己的某部分划分到人渣的一类。我何曾是一个合格的恋人。
然而,我也不知道今后的自己会变成如何,虽然今天的自己在感情中是一个失败者,却也期待着,期待遇到一个让自己奋不顾身的人,期待相处一场不会结束的恋爱。有人说得好,爱和感冒是世界上最无法掩饰的东西,一次小心翼翼的牵手,一个心跳加速的拥抱,一个满怀爱意的眼神,都无疑是相爱最好的证明。所以,不论世事变化,我还是希望保持初心,直到终于有一天,当那个人走到我面前时,我能够坦然自若,毫无保留的说一句:“嘿,有个恋爱要和我谈一谈吗?”
重返开头,去年的光棍节我在学校影院里看了失恋三十三天,今年的光棍节我也迎来了自己的失恋三十四天。曾经感情甜蜜的时候,约定过许多其他情侣都承诺好的事。一起旅游,一起考研,一起在一个城市生活,可是事到如今,一切只能由自己慢慢打拼了。
最后,我不知道多年后的自己会不会为今日的所作所为的感到后悔,可是如今的我,只能借用书中的一句“人海茫茫,对过去的人,说声谢谢陪伴。”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