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之克利亚瑜伽(kriya yoga)
![]() |
《瑜伽经》之克利亚瑜伽(kriya yoga) |
应该如何理解看起来有点神秘的克利亚瑜伽(kriya yoga)?
真实行——kriya ,是scaccha kriya 的简称,代表当人们以某种事物来发誓时所孕育产生的力量。要能产生这种真实行,所任借的是长久以来信守某种承诺、保守某种秘密所蕴蓄而成的力量。
公元前3世纪,在印度历史中最尊贵的君王阿育王(Ashoka)有一天在王城附近的恒河河畔,突发奇想,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能够让恒河的水倒流,回到源头的山上。许多大臣和国师都表示无能为力,而一位持卑贱职业的女子却轻易的做到了,那是因为她即使身份卑微却从不曾放弃自己,对内心的神明立下一个kriya的誓言,一生都遵行这个秘密的真实行,正是凭着这种真实行的力量,她才能让恒河水倒流。
洁净功法——kriyas,作为哈他瑜伽(Hatha Yoga)重要组成部分的瑜伽洁净术,其在帮助机体清除有毒物质方面有着神奇功效;包括黏液,废气,过量的酸和糖分、尿素以及淤积在肠道的粪便在内的多种有毒物质,都可以借由瑜伽洁净术加以清除;而瑜伽洁净术在为我们的身体加以清理的同时,也决定了我们在接下来的瑜伽体式练习、调息练习、瑜伽睡眠法等修习中的表现。因此,传统上阿育吠陀认为,瑜伽洁净术应该在所有瑜伽练习之前首先进行。
而另一位瑜伽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产生巨大冲击力的瑜伽行者尤迦南达(Paramahamsa Yogananda,1893—1952)倡导的“实践瑜伽”(kriya yoga)与王瑜伽有密切联系,他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中对此功法有一些描述,此书已成为瑜伽文学的经典,而此书中描述的kriya yoga更接近于帕坦坚利《瑜伽经》(Yoga Sutra)第二章实践篇中描述的内容:
克利亚瑜伽的练习包括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臣服。
这三个组成部分又是内制(niyama)的组成部分。帕坦伽利把克利亚瑜伽描述为克服干扰源(klesa障碍)和契入开悟境界的方法。
1、对身体加以自律Tapas(Austerity)
自律就是当我们知觉指向那些感官享乐的外部事物时,应对其加以必要的控制(节制)。据说呼吸控制法(pranayama)是最高的自律。因此,瑜伽修习者更适合选择呼吸控制法作为对身体自律的常规练习。
静默,也是一种自律,对于没有必要的行为要舍弃,把精力的浪耗降低到最小。这使内心意识有助于精神的不断提升,从而不受干扰源的影响,最终实现内心认知的连续,不间断。
2、学习经典Swadhyaya(Self study)
学习经典有三个步骤:背诵或阅读;深度学习;不断反思。
3、对神的臣服 Ishvarpranidhana (rendered as surrender to God)
在克里亚瑜伽中,对神的臣服是一种崇敬,拜神的形式,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谦卑,增进内心意识与神性的合一。
对神完全臣服就是要不求任何结果的工作。《薄伽梵歌》也认为我们有义务怀着崇敬的精神工作,不求任何结果。我们必须牢记我们用身体和头脑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通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带来一定结果,如果我们不接受或不受其影响,我们就免受它的束缚。
从实际角度来看,克里亚瑜伽是指每天练习呼吸控制法(pranayama调息);吟唱经文颂歌,敬神。这是提升瑜伽练习者内心世界坚实的基础。
克里亚瑜伽(Kriya Yoga)的修炼能为三摩地和减少烦恼创造内心状态。它为瑜伽习练者进入到八支分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当烦恼被切断,瑜伽学习才能进步。如果烦恼被冲淡,持戒的戒律会变得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帕坦伽利以克里亚瑜伽作为实践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