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走路的速度|笔记
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大概不是咬紧牙关的勇气,而是不自觉地向他人求助的弱点。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
——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日本导演、编剧,代表作《海街日记》,《如父如子》)

人之所以为人,必须记住过去,包括失败的经历。记忆终将成熟,变成文化。不记取教训,强迫人们在短期内忘却,就等于把人当成动物。这是政客和媒体拥有的最强大也是最低级的暴力。
这个世界也需要无用的东西呀,要是什么都有意义的话,不是叫人喘不过气来嘛。
我最喜欢的阅读场所,是用雪堆的雪洞,虽然有保存期限。空地上的积雪堆成一个很大的雪洞。说大,也就是能容纳一个孩子的大小,但正因如此,才能获得彻底的孤独。
不疾不徐,有如走路的速度。
走得波澜不惊,走得温暖踏实。
一直走到,心都出其不意地静下来。
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有句话叫“天地有情”,这是我最尊敬的台湾导演侯孝贤先生经常写在色纸上的话,我也非常认同这个理念。这样的缘分让我感动。并非我在孕育作品,作品也好,感情也好,早已蕴含在世界之中。
所谓生命,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
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
你要在心里想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去拍电影。
以抽象的观众为对象去做节目,难以打动任何人,不管是母亲也好,恋人也好,“像面对一个人倾诉般去做”。不要试图去表现作品,而是去对话。意识到这一点,作品就会自己打开门窗,清风自来。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