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威尼斯

这个圣诞假有历史作业就没敢出远门。然而走之前竟然神奇地写好了,所以在威尼斯的心情也轻松了很多,感觉看到同样事物的反应都不一样了。(计划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里主要想记录一下看过的有趣的东西,对话,顺便推荐几家餐厅。
这次住在威尼斯北,是一个修道院改造的青旅,非常酷。边上是一个教堂。从机场坐船可以直接到,避免了拖着箱子走街串巷的狼狈。我和小王都觉得这个改造做的很好。但是看到图片的爸妈都觉得陈设实在是太简陋。

办理完入住以后,我和小王都觉得很饿。于是就在青旅点了现成的。之后的几天,我们一直试图在超市把这些肉和名字对号入座一下。然而,至今还是只认识pancetta, salami, prosciutto。小王最喜欢深红色的那个。

说是去了威尼斯,其实一半的时间都坐着火车去了周围的地方看scarpa的作品。觉得他的个人风格提供了一种做建筑的可能性,或者对于后世的从业者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套路。(自己独创的是风格,模仿别人的是套路。)一路上边看边跟小王一起给大师戴怪怪的帽子,比如:
“ the king of steps/ the master of welding/ what do you mean by insulation"
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处看到了他的照片,没想到看上去是略矮胖的。总觉得这样的作品背后应该是眼窝深陷颧骨高耸骨瘦如柴的一个人啊。
Verona的Castelvecchio Museum Museo di Castelvecchio。去的时候出奇得热闹,真是意外。确实可以感受到Fehn应该是有被影响的吧。不过比起看scarpa,很多时候都被各种宗教画吸引。



另外北上还去了Possagno 的 Museo Gipsoteca Antonio Canova。记得之前去卢浮,带的胶卷机,最后只有一张可拍了,走着走着就拍了一个都没人围观的小塑像。洗出来发现还是曝光不足的,但是小王很喜欢就拿去了。后来才知道这个小像叫Cupid and Psyche, 是Canova的。这次去到了,发现他刻的人都有种很lay back的气质。很喜欢这里的女性,大都是斜倚着的,放在那个时候应该是偏瘦的。很美。

最后就是Tomba Brion了。感觉像是两天走完了他的一生,终点到了这儿。
去的路上会必经一家蛋糕店,也卖雪糕。店员很友善,说我们这里有wifi,如果你们有时间坐一会儿的话。我说,“太阳快下去了,我们要去...”,"the tomb。",店员接话道。看来是有很多爱好者走了这条路,手拿一只甜筒,去拜访的scarpa。 建筑还是用图说吧。








意大利小镇的公交车,自带一种可以让人晕头转向,胃里翻江倒海的魔性。现在回想起来,我和小王一天都在神游- 一直坐错车,下错站。最终竟然还是完满地看了想看的,并且顺利返回了威尼斯,真是奇迹。
再说说市里的。
Fondazione Querini Stampalia的一层是scarpa做的,包括一个小庭院。


还有FAI - Negozio Olivetti,感觉很小,但是竟然在里面停留了很久。


至于scarpa不相关的,在威尼斯的几天还去了两个美术馆- Peggy Guggenheim Museum 和 Ca' Pesaro Galleria Internazionale d'Arte Moderna。
第一个堪比少儿艺术早教中心;第二个是极好的- 画和雕塑的布局跨越不同艺术家,有强烈的沟通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Peggy Guggenheim Museum遇到了同住一个地方的一家法国人。注意到这家人是在第二天早餐的时候,爸爸走向餐桌的时候会先走向坐着的妈妈,轻吻妈妈的头发。看上去很自然。我和小王还就此小讨论了一下东西方人肢体表达的不同。再看到他们的时候,先看到了爸爸和目测七八岁的女儿:爸爸蹲跪在地上,女儿坐于爸爸的左腿。爸爸配合着手势耐心地给女儿讲画。虽然听不懂,但是可以听出爸爸讲的方式是以提问为主,女儿会很积极地说自己的看法,爸爸会赞同再接着讲开去。我默默地站在他们身后,拍了这个感动的画面。后来在街上又碰到一次,看到爸爸妈妈会拉着女儿,一起举起手臂,女儿就高兴地跃起;看到稍大些的儿子会在后面故意拍一下妈妈,再若无其事地看向另一边。






看照片很悠闲。但是每天其实都很累,特别是下了火车要去赶订了的餐厅,简直是定向越野。还好意大利人对时间好像真的不太在意,每次迟到半个钟一个钟,桌子还是留着的。
意外收获还有Fontego dei Tedeschi, 竟然都不知道OMA还做过这个改造。非常到位,品味好。


在大学区偶遇了韩美林老师的画展。他的字真好。画动物,也做雕塑。有神。

我和小王在过去的五年中培养出了一种“你没有什么事我不知道“的熟悉度,以至于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相视无言。可是晚餐实在是太漫长,所以我们就翻出了那种给刚认识的人做的问答来一一回答。其他的记得的不多,有一个是问尴尬的事。小王说,小时候有一次在公车上看到一个眼妆夸张的妖贱锥脸姐姐,盯了好一会儿。然后跟妈妈以一种周围人都听得到的分贝,悄悄地说,妈妈有妖怪!然后周围的空气一下凝固了。哈哈画面感好强啊。我当时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笑的事情,只能搬出千年老梗说,小学放学回家告诉爸妈短跑测试拿了第七名。妈妈很惊喜,然而爸爸很镇定地问:一共有几个人?我:七个。
最后推荐四个餐厅。All’ Arco,Cà D'Oro alla Vedova,Osteria Enoteca San Marco。第一个是意大利式立吞小馆子,house white就很好喝。我们本着“反正就是两口一个”的心理,点了one of everything please。吃下来觉得还是白乎乎的那些海鲜挂的好吃,虽然肉挂的更上照。第二个是最佳,如果还有机会去威尼斯,应该还会去那里。意大利狮子头polpette和威尼斯特色洋葱沙丁鱼都很好吃- 应该说那顿晚餐没有难吃的。bonus是,这家餐厅的掌柜老爷爷,真是电影明星一样的存在。看上去儒雅有内涵,派头十足。(本来打了“真是帅”,想了想觉得单凭“帅”根本不足以体现他的与众不同。)第二个是有着美丽桌布和玻璃杯的一家店,前菜的培根带子非常好吃。最后一家,酒香不怕巷子深类的,Corte Sconta。也值得去,环境菜色服务都好。其实旅游的时候会更偏好那些家常地道的小馆子-可以理解成不会被问“may i take your coat please”的那些,所以后置位两家虽然专业,但是在我心里还是不比前两家的。




再来几张miscellaneous照片。




© 本文版权归 Tau Ceti 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自...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