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十三)--罗刹国记忆:在圣彼得堡爱上你
记得几年前,晓松奇谈还在优酷播的时候(那会还叫晓说),高晓松是这么评价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莫斯科是“我就是我”,圣彼得堡是“我就是你”。当时的体会并没有那么明显,但当我真的走马观花的看过莫斯科后,再踏上圣彼得堡这片土地,却不得不说,矮大紧的这般总结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圣彼得堡曾在1712年-1918年的时候,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俄罗斯首都,很多人都觉得,圣彼得堡作为俄国首都的时间,是俄国最美好的时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诞生了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俄国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果戈里、普希金、契科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等等。
这里突然想说两句题外话,小学的时候完整的读过的两部俄罗斯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年近卫军》(没错,从小就是这么又红又专)。导致在我的印象里,俄罗斯--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苏联,给我的感觉一直就是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绝不像命运低头的形象,参考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性格,总觉得战斗民族的同志们,每时每刻都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
后来,到初中的时候,当时的小男朋友送了我一本《普希金诗集》,发现原来俄国人民也有这么浪漫主义的时候,尤其得知普希金是为了爱人决斗时重伤而死的,觉得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太特么浪漫了啊!在青春期的我,一直觉得能够拥有一场能够为之去死的爱情,简直就是人生至高无上的荣耀啊(太中二了。。。。)。

所以此行真正来到俄罗斯,其实有那么一点点印证儿时印象的意味。然而在莫斯科的几天里,一直都在加深着俄罗斯给我留下的”保尔柯察金“印象— 背负着命运的枷锁,硬汉般的负重前行着。但是,飞机在圣彼得堡落地的一刹那,我就知道,这里才是我所偏爱的风格啊。


在圣彼得堡住的酒店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在一片餐馆之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门通往酒店大堂。

酒店离冬宫非常近,于是,放下行李,简单洗漱之后,趁着天气大好,就前往冬宫,一睹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博物馆的真貌。







由于抵达冬宫时,已经是下午,因为深知冬宫之大需要至少拿出完整的一天,所以我们只在门前的广场短暂的停留了一会,趁着天色尚好,决定环着涅瓦河感受一下这座美丽城市的风貌。


果戈里在《涅瓦大街》开篇说:“没有什么比涅瓦大街更美的了,他就是一切”。然而于我而言,我更愿意说”没有什么比涅瓦河更美了,他比一切都美!”在涅瓦河环河徒步的几个小时里,被他的美震撼了无数次,照相照到手机和相机完全爆满,同时也深深的理解了,为什么在这座城市能够诞生出那么多诗人和艺术家,因为彼得堡本身就是一首诗和一副画啊。

涅瓦河的美无法用语言表达尽致,那就用图吧。






走在河边的时候,遇到一个酷酷的小哥在放软饼干的Behind Blue Eyes,更巧合的是,写到这里的时候,耳机里刚好又随机到了这一首。不得不说,一瞬间又被击中了。仿佛此刻我又回到了涅瓦河边,吹着风,听着歌,看着海鸥和远处美轮美奂的建筑。




绕到河对岸时,正好遇到落日。落日的余晖洒在岸边,配合在河岸边散步,休息的人群,简直不要太美好。这样的场景下,真的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 想长久的住在这里啊















讲真,发完这些图,真的就好像又重新绕着涅瓦河走了一遍啊,这些图现在看起来依然无比赏心悦目。让我再高呼一句,彼得堡真的太美了啊!!!!


在彼得堡的第二天,我们决定把时间都花在冬宫里。经过前一天的城市风貌的震撼,让人更加期待能够一探这个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宫殿的究竟。
冬宫曾是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真正走进之前,其实有点好奇一个“私人博物馆”究竟何德何能能够与大英、卢浮宫和大都会齐名呢?然而当我们真的走进这座无与伦比的宫殿的时候,却一次次被里面的奢华和丰富程度震惊了。冬宫博物馆有400多个展厅,有从古到今270万件艺术品,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以及22.4万件实用艺术品。博物馆的珍藏数量浩瀚,据说若想走尽冬宫博物馆的所有展厅,行程约22公里,如果在每副画作停留5分钟,则需要20年时间。














冬宫之所以能列入四大博物馆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叶卡捷琳娜收藏的画作。比如镇馆之宝达芬奇。全世界也就10幅真迹,在冬宫就有两幅。还有伦勃朗、莫奈、高更等等等等。




在冬宫整整停留了6个小时,没有吃饭,只喝了几口水。脚都要逛断,可也不过匆匆忙忙的看了1/3。晚上我们回到了涅瓦大街,去了著名的文学咖啡馆。
进到文学咖啡馆,一瞬间以为自己回到了国内。不大的店面内,坐满了国人,外国面孔几乎没有┑( ̄Д  ̄)┍。

说心里话,文学咖啡馆的餐食质量,似乎比不上涅瓦大街上其他店面的食物。而且,我在文学咖啡馆点了一个非常。。。怎么说呢。。诡异的菜。当时想要吃蔬菜,然后在前菜里看到一个描述非常符合我诉求的菜,俄文看不懂,英文描述告诉我食材包含卷心菜、胡萝卜、黄瓜、蒜。心想,不错诶,都是我爱吃的蔬菜,于是点了一份。waiter端上来的时候真的是让我大跌眼镜— 这是一盘正宗的四川泡菜!就是成都街上随便找一家馆子,里面免费送的那种泡菜!!好像还花了一百多人民币,哈哈哈哈哈哈哈。硬着头皮吃完(齁死我了),服务员特别热情问我觉得好吃么?我也只能堆着笑脸说声good(并没有给菜照相 ╮(╯▽╰)╭)。
当然,去文学咖啡馆的路上也又领略了涅瓦大街的美。也近距离看到赫赫有名的滴血大教堂。






在圣彼得堡的第三天,天气开始变得异常阴沉,我们也迎来了此行温度最低的一天。这一天的形成计划是要去距离市区30公里以外的夏宫。来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去夏宫的路线并不好找,可乘船可坐车。不过,我们的寻路之旅却意外的非常顺利。第一天沿着涅瓦河散步的时候,就有小哥前来问要不要去夏宫,说可以预定坐船什么的,我们就留了一张传单。后来看到坐船的地方离我们的酒店非常近,也就没有预定,直接来到码头,买了最近的票,坐船前往夏宫。
夏宫在芬兰湾的森林里,也被叫做彼得宫,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被称作俄罗斯的凡尔赛。历代沙皇都会在夏天的时候来这里避暑。来这里之前也在网上看了很多夏天的夏宫照片,真的就是凡尔赛的感觉。不过因为我们是深秋来访,而且赶上了降温的大阴天,从船上下来的瞬间,就被吹傻了。北极圈混合着波罗的海的海风,威力之大,简直要让人忘记游览的目的。

夏宫所在的夏花园是免费游览的,一眼望去就能看到超级著名的隆姆松喷泉。这个喷泉群有37个金色雕塑,29座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以及两座梯形瀑布。不得不说,真的超级华丽。




虽然来的时候是阴天,却也完全可以想象,夏天晴朗的时候,站在宫殿门前,远眺着面前的喷泉瀑布,有多么美。


由于前一天经历的冬宫长达6个小时的艺术洗礼,我们没有在进入夏宫进行细致的游览。在寒风中,一行四人在夏花园里慢慢的溜达着,感受着深秋的气息。




可能是因为行程接近了尾声,加上阴雨天气,夏宫的行程被笼上了一点淡淡的感伤。之前提到过,此行是和大学同寝的闺蜜一起来的,如果有人看过之前的加拿大游记,可能也会有点印象我提到过的厦门的毕业旅行。当时也是和她一起毕业旅行的。大学毕业之后,我去美国读书,后来在北京工作,算一算与她也有整整五年未曾见面。我并不是一个善于经营人际的人,甚至很多时候有很严重的社交恐惧表现,所幸与她并没有疏远。虽然不会煲电话粥,也不会时长联络,很多时候只是在彼此生日时,送上一句问候,甚至可能在发生大小变故时,彼此都不会是第一个知道的人。甚至连此行的俄罗斯游,也都只是在年初的时候简单约定,直至真正出行前才开始频繁联络定机酒。但当我们真的见面时,却还是能无比笃定的知道,站在面前的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纵使我们的改变了再多,我们对彼此的意义却始终没有变过。

从夏宫回程的时候,差一点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船,顶着芬兰湾肆虐的海风,大家狂奔着追赶即将远行的游船。我落在了后面,可是看着眼前奔跑的身影,突然觉得这一刻格外美好。于是还是边跑边拿起手机,照下了这一幕。

回到圣彼得堡市区,正值傍晚,仿佛事先约定好一般,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涅瓦大街。
夜色将至,城区下起了小雨,夜晚雨中的涅瓦大街美的有些不真实。


第二天一早,由于行程不同,只能与友人告别(他们是上午的回程飞机,我的是下午)。送别过后,简单游览了圣以撒大教堂。虽然这一路游览了很多的教堂(谁让欧洲的文化都在教堂里呢),依然又一次被圣以撒大教堂震撼到了。

圣以撒大教堂可以进入观看,同时还可以登顶俯瞰整个圣彼得堡。不过因为下午要赶飞机,我们没有登顶,只是进入教堂内部,再次领略了一次极致的精致。



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两个小时,什么都没有做,随便找了一家咖啡馆,呆坐了两个小时。这座波罗的海的明珠,这座凝结了彼得大帝一生的心血的城市,这座有太多美誉的城市,给此次俄罗斯之行带来了太多闪光的回忆。

离开的时候,圣彼得堡和来的时候一样,是美好的晴天。看着窗外快速掠过的风景,才意识到,真的要与这座瑰丽的城市告别了。



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没有在这里看一场天鹅湖或者胡桃夹子,不过我一直相信有遗憾才会有动力,人生太短暂,还是那句话,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尽可能多的游历,不要被生活所累,而要学着享受生活。
永远期待下一站。
相关: